时间:2025-06-29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90602+
所在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翟山村小学南侧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537-6611899,0537-6667899
简介信息:武氏祠景区是济宁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翟山村小学南侧, 所属嘉祥县区号是370829.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纸坊镇内
靠近武氏祠景区内
时间:2025-06-29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90602+
所在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翟山村小学南侧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537-6611899,0537-6667899
简介信息:武氏祠景区是济宁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翟山村小学南侧, 所属嘉祥县区号是370829.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纸坊镇内
靠近武氏祠景区内
热门评论
春节假期去的,人不多,很安静,大家都会对每副石刻讲解的头头是道,看得出都是底蕴深厚的文化人[害羞]地方不大,但是很值得去看看
超好的景点,虽然嘉祥只有武梁祠,但来了济宁还是推荐你来看看。来之前先走一轮山东博物馆,一楼石刻艺术展厅,有大体上的感觉。遥想当年山东的发达程度,确实很颠覆。如果说青州是当年的义乌。那估计嘉祥也不差吧,哈哈哈。至于为什么古建筑要在事发地看,这个事情好比看一个博物馆敦煌展,与你进入敦煌莫高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差很多。其实在景区门口有种在农村小景点被骗的感觉,进入武梁祠内部,即使你不懂石刻艺术也会被感动!古人的信仰远远超过我们,即使当今的我们拥有“超能力”,又如何?可以一个人细细观看。还有讲解员小哥哥超强的,小哥哥讲解时那理性的光冲破山东大汉的躯体,满满都是智慧的魅力!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位于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武宅山村北部,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是东汉末年武氏家族群墓中的一组地面石构装饰建筑。原本从南到北应依次为石狮、石阙、神道、石碑、祠堂和墓地,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阙和石狮为墓道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米,基座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像及花边纹饰。两阙身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题铭90余字,记有立阙及营造工匠姓名。一对石狮相对立于阙前两侧,高1.24米,长1.45米,浑朴端庄,形态生动。武梁祠为单间歇山式,现存六石,即“武梁祠画像”三石,“祥瑞图”二石,“武家林”断石柱一石。前石室为双开间悬山式,后壁正中龛,现存十六石,即原“前石室画像”十二石,“后石室画像”二石,“孔子见老子”一石,供案一石。左右室均为两开间单檐悬山式,现存十七石,即原“左石室画像”八石,后石室画像七石,残脊一石,花纹条一石。祠内遍刻画像,形象生动,刻画了社会生活、历史故事、鬼怪神灵三部分,“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除了石阙、石狮、武氏祠,园区里还展示了汉墓和祭坛,还有一些附近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精美程度甚至不亚于主展室,天下汉碑半济宁,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嘉祥武氏墓群石刻,结合之前看过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大概就可以弄明白汉代宗族祠堂的形制。二者相差约70年,武氏祠除了伏羲、女娲、西王母、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还出现了东王公、二桃杀三士、管仲射小白和众多忠臣义士孝子贤妇形象,孝堂山采用了阴刻线为主、兼用凹面的技法,武氏祠则运用减地平面线雕,风格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今天天气不好,整个园区里特别冷清,除了远远的售票窗口,再也没有见到工作人员,也没有网友说的讲解员,只有其他两组游客一晃而过。不过东西太值得看了,多亏做过功课,看得格外开心,不枉我大雾天里开了四个小时的车!
济宁·嘉祥·武氏祠武氏祠景区在嘉祥县的济宁曲阜机场南侧,老命名怪了^_^OTA上买的特价票,赶在闭馆前溜了进去。除了我馆内还有一对父女在参观,一旁的工作人员为他们解说。解说小哥普通话标准、说话底气十足,有点儿播音员的范儿,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点儿北京人的贫劲儿^_^我一边看着石刻一遍听着小哥的解说,印象最深的是“泗河捞鼎”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志可以亲自去现场翻小哥的牌子^_^除此之外,石刻上各路神仙的形象都十分的古朴,除了伏羲女娲这些上古大神外,最多的就是反应自然的雷、风、海神……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件。
还没去过,看评论还不错,先给好评,有时间去体验下,嘻嘻!
挺优惠的,比起其他大店虽然没那么富丽堂皇但是服务、技师都好棒,累的时候没去办卡的店,路过就在这里泡脚按摩一下,技师手法柔和力度舒适,有时间再来
第一次去有个技师很满意,这次去就很不好
第二次来这个人少景美事大的古迹地,天地人神,天地合一,天地交泰!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武氏汉化像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汉化石像画片真的太值得来看,想象力丰富,也有着哲学意味!
共有三个展厅,有汉阙、画像石和佛像碑,记载了很多神话人物、历史故事,后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翟山武氏墓群。这里远离县城,附近人少,环境清幽安静,非常值得细细欣赏观看。缺点是蚊子太多,千万别穿短裤去。附近没有公交车,只能打车来回,不过个人感觉打车挺容易的。
天人三界,宇宙家园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十五里,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与其同批的文保都是孔庙、孔林之类的重量级单位,足见其可贵。武氏墓群石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可谓笑傲群雄,然而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却远没有三孔之大。究其原因,太过学术。早在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中就有武氏碑的记载,武梁祠的画像则最早见于赵明诚的《金石录》。然而由于洪水频发,武氏祠终被湮没于涛涛泥沙之中,直到乾隆五十一年才被金石学家黄易重新发掘出来。武氏墓群石刻是豪强地主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刻建筑群体,武梁祠为其中一组。原本由南到北应依次是石狮、阙、神道、石碑、祠堂和墓地。保留至今的主要是石祠堂。现仅存石阙,石狮各一对,汉碑两块,46方画像石刻。东汉武氏家族并未见于史料记载,原因为武氏一族虽世代为官,但是官职并不显赫,仅仅为地方官吏。根据其中碑中明确记载出仕为官者:武梁官从事,武开明官吴郡府丞,武斑官敦煌长史,武荣官执金吾丞。即便在中央来看,这些官爵不足为奇,然而在地方上看,武家却是显赫一方的官僚地主。因此,武家才有势力修建这样华丽的石刻建筑。武氏墓群石刻的精华部分在于武氏阙和武梁祠画像。武氏阙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为子母双阙,其上多为画像和装饰纹样。画像内容为人物楼阁,车骑出行,历史故事、祥瑞神兽等。武梁祠则分为三个大部分:屋顶、山墙和墙壁,分别表现了东汉人心目中宇宙的三个部分:天界、仙界、人间。天界主要是祥瑞图案,汉人心目中天界是通过各种祥瑞和凶瑞来警示世人行为的。武梁祠是唯一刻有大面积祥瑞图案的祠堂。仙界主要是西王母和东王公,周围包括捣药的玉兔、九尾狐、三足乌、蟾蜍等侍从。人间分为四层,分别是帝王、烈女孝子、贤臣及刺客。如“泗水捞鼎”、“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等等左传、史记、列女传故事。《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一书作者巫鸿将武梁祠誉为“宇宙之图像”,其由下至上的“现实世界”、“神仙世界”、“上天祥瑞”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图像。“后世凯式,以正抚纲”,武梁祠画像不仅仅是汉代人天、仙人三界精神世界和思想信仰的表现,也是对后世子孙的道德教化场所,透过一幅幅清晰无余的画像,武氏的继承者们不仅能了解先辈希望羽化成仙的精神追求,也能够准确把握先辈们订立的道德标准。将繁琐如斯的画像一幅幅刻在祠堂着实费力,然而如果这能够成为武氏永远兴旺不衰的精神图腾,那么费再多的心力也是值得的。在将近两千年的岁月里,多少煊赫一时的帝王将相都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痕迹,而名不见经传的武氏家族却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痕迹、内心的理想完整保存了下来,这是何其珍贵。目睹这一幅幅石刻画像,我们仿佛在天、仙、人三界不停地穿梭变化,仿佛是与不同时代的人的时空对话。一时间,沉重的丧乐、子孙的哀鸣、棰拓的声响、泥沙的冲击、学者的争论都透过冰冷的石刻,让我们驻足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