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21013+
所在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三线大道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812-3343331
简介信息: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是攀枝花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三线大道,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4-10-1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21013+
所在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三线大道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812-3343331
简介信息: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是攀枝花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三线大道,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慕名来到了全国唯一一座关于三线建设的博物馆。这里所展现的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无数革命先烈和建设者们挺进大山,远离家乡,在攀枝花度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岁月。在这里通过实物与文字介绍,令人切身感受到当年三线建设的磅礴气息,领略到那段岁月的艰苦奋斗,见证了攀枝花发展与壮大。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三线建设的英雄与前辈!
带孩子来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结果参观完大人比孩子还兴奋。原来只是听家里长辈们说起三线建设,没想到丰富且直观的史料展示在眼前时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祖国这几十年筚路蓝缕艰苦卓越的布局建设,才有了今天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成绩。一方面是毛主席的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站在国家的最高层面预判近百年并确定了三线建设的方针;另一方面是执行层默默奉献的劳动者,千千万万个甘愿背井离乡扎根偏远地区的人民共同为国奉献。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快速且完整地建立起我国的工业体系,难度之大、时间跨度之长、涉及地区之广、牵涉人员之多都是难以置信的。原来那些熟悉的工厂全部拥有自己的代码,一个地方攻克一个难题,一个厂主营一种产品,完成历史使命后就退出历史舞台。某某基地、某某厂,不应该只是老一辈的回忆,更应该是代代相传永不忘记的历史记忆。就像展馆结尾处滚动的电子屏幕“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上一个个鲜红且跳动的名字,身为中国人,不应该也不能够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得来不易。
下午参观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它反映了三线建设历史的全貌,宣传纪念了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又弘扬了三线建设的伟大精神,更充分展示了攀枝花(渡口市)的形象,成为了攀枝花的一张历史名片。这座伟大的城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非常值得推荐
位置离城区有些远,不过还是值得来一趟。上学时候是理科生,印象中历时课本都没有提过“三线建设”这个事件。直到近几年在中西部地区跑的比较多,才逐渐了解这个时期。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1980年结束,横贯了三个五年计划,本质上是全国性的国防和工业布局。攀钢作为最早部署也最知名的三线建设工程,因三线而成市,在这里设立博物馆还是很合适的。官方的讲解员都非常专业,我跟随全程听了重点讲解,又自己转了一遍,收获很多。当年的生产建设活动是按照军事化管理的,各种口号标语也非常有时代特色和军队特色。那句“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那头去”是不是指要超越美帝?在十堰和安康的博物馆也都看到过三线建设的内容,十堰有二汽和丹江口水库,安康主要是襄渝铁路和阳安铁路,当时在安康看到铁路牺牲人数的时候就被震惊过了。这次听说成昆铁路平均修1公里要牺牲2~3人,再次被震撼。博物馆对全国三线建设的介绍非常全面,是了解那段历时的最好的窗口。不过所有内容都是按照正面宣传三线建设成果和作用的观点在展示,关于这个特殊时期,我认为后人应该跳出历史局限的束缚,更客观的予以评价。博物馆5层还有一个攀枝花历时文化的小展厅。攀枝花所在的金沙江两岸原本都是高山,是依靠人力在左岸弄弄坪削山建成了攀钢,又在右岸炳草岗削山建了市区,古代历时很少。如果从地形和交通来说,盐边县渔门镇可能算作区域聚落群。展厅里又看到了“细石器”的说法,中原地区谈远古历时的时候大多只提旧石器和新石器,没怎么提到细石器;但西北地区的博物馆经常把细石器单独拿出来讲。简单查了一些资料,借用国博的说法,“细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石器加工工艺,一般是指采用间接打击法制成的小型细石核、细石叶和用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细石器的出现一般认为是与更新世未期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大迁移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细石器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某些地区甚至延续到金属器的出现……应该说细石器是适应于采集和渔猎经济的需要而存在的,随着农业的出现就慢慢地消失了。”
作为一个七十年代生人,对这一段历史有所耳闻,却知道的并不全面。这次去攀枝花市,特意安排了一上午来参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主要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三线建设的实施,在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出现困难。“三线”是指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省乌鞘岭以东的广大腹地,包括川、滇、黔、陕、甘、宁、青、晋、豫、鄂、湘、粤、桂等30个省、市、自治区以全部或部分地区。但实际上,三线建设的重点是九省一市,即:云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青海、甘肃全境以及河南、湖北、湖南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攀枝花市的三线建设纪念馆,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
交通:博物馆内有少量停车位,春节期间有交警指挥可以沿街或者听到对面的马路上。展览内容:详尽介绍了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建设者们一心为新中国发展的吃苦精神与做出的卓越贡献,非常感动。通过看展了解到:四川省(当时含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国家先后投资393亿元,占1949年到1976年国家在四川总投资的80%左右,建成了350多个以国防科技为主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以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为主的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经过三线建设,实现了在我国西部纵深地区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的目标。展览亮点:展览凭身份证件免费参观,户外有装甲机车、飞机坦克等大量实物,还复原了渡口火车站,小朋友也可以找到感兴趣的展品。
攀枝花因三线建设而生,因矿而建、钢而兴。是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和光辉缩影。攀枝花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当年,数十万建设大军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起了这座“百里钢城”,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孕育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值得永远传承和弘扬。
来英雄城市感受三线文化。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面临着来自邻国巨大的战争威胁,不得不将国防重心后移,在西南、中南、西北地区开展战略大后方的建设,可称之为“末日最后一道防线”。三线建设时期,1100个数字代号出现,背后代表着是军工厂与科研单位,直到多年后才得以解密,我们才能感受到当时的建设者在深山峡谷中付出的热血青春。从成昆铁路建设开始,攀枝花从渡口市一跃成为西部地区重要钢铁基地,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球最高储量的钒钛磁铁矿,甚至可以露天开采。数十万建设者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设起了这座百里钢城,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历史性跨越。而三线建设代表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却永远的影响这座城市,就像在金沙江边盛放的攀枝花,灿烂鲜红,高高挂在枝头,也高高挂在人们心中。
攀枝花三线博物馆,是中国展示陈列最全、面积最大的三线主题博物馆。馆内有4层7个展馆,通过实物、文物、图片、音视频等方式生动展示了三线建设的历史面貌。按照地标指示的参观顺序,可以清晰的看到革命前辈们通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象很深刻
我们到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来到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3月初攀枝花盛开,这个叫🌸花的城市,非常干净漂亮。三线建设博物馆是全国面积最大、展陈最全的三线主题博物馆,展示了全国13个省区三线建设的历史面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三线建设展分别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大会战”、“而今迈步从头越——三线建设的调整和成就”、“待到山花烂漫时——对三线建设的总结和纪念”三个展厅;馆藏文物有文献资料、图片、口述历史视频,还有解放军总装备部调拨的坦克、大炮、装甲车等军工方面的文物及蒸汽火车头。博物馆有攀枝花历史展厅,通过展览反映了三线建设历史,宣传了三线建设的成就,弘扬了三线建设的伟大精神,先辈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在那么艰苦条件下完成了创业建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