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7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70700+
所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胜利街169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怡和洋行住宅是武汉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胜利街169号, 所属江岸区区号是420102.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一元街道内
靠近怡和洋行住宅内
距离10.6米的黎黄陂路南
距离17米的胜利街171号
距离18.2米的黎黄陂路/胜利街(路口)
时间:2025-07-07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70700+
所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胜利街169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怡和洋行住宅是武汉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胜利街169号, 所属江岸区区号是420102.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一元街道内
靠近怡和洋行住宅内
距离10.6米的黎黄陂路南
距离17米的胜利街171号
距离18.2米的黎黄陂路/胜利街(路口)
热门评论
○这个洋行小洋楼和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在一起,可以一并参观。○里面展示了中共中央当时办公的工作环境和主管秘书等职位人员的生活环境,厨房环境,还有很多文物展览,分不同的展览主题。○免费进入但是需要在手机上预约,很容易约到,不能携带饮料进入,必须在门外喝完扔掉才可以进入。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唐生智公馆旧址、怡和洋行住宅旧址的保养维护施工马上就要开始啦!从2024年11月12日起闭馆哦,这三栋不可移动文物要进行全封闭施工啦。在此期间,纪念馆暂停对外开放,开馆时间会另行通知哒。🧐[色]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内陈设的生活用品、办公用品可都是满满的历史韵味呢!桌椅、箱子、文房四宝、电扇、油印机等等基本上都是民国年间的老物件。这里可不得了,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毛泽东等党的重要领导人曾在这里居住或从事革命,[爱心]这里可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指挥全国革命斗争的中心!它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胜利街与黎黄陂路相交处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这几栋房子是一起的。免费,扫码预约入内。介绍了中共中央机关搬到武汉的那段历史,有一些房间复原成民国的风格。还从国外弄了辆当年同款的老爷车[强][得意]10月份去的,听说现在闭馆了。
点评这点不好,闭馆它也不说。7秒记忆力拍照都是为了留念。看笔记,点评都有人把纪念馆写在这里,隔壁邻居的样子~那就……这样吧~
从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进入,后面连着这座小楼,古朴的风格,漂亮典雅。
胜利街169号,夹在武汉中共中央旧址和鄱阳街小学之间,当年的是高级住宅[糖果]
打卡打卡挺有特色的房子人不多还行
建筑简介:建于1919年,原为英商怡和洋行高级职员住宅。砖木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外墙分为三种,一面为假麻石墙,转角为清水墙,另一面为拉毛墙。三角形尖顶造型别致,颇有特色。1938年日军占领武汉后于11月在此设立汉口放送班,每天早中晚播报三次,鼓吹“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抗战胜利后,此地为汉口市广播电台播音室。目前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临时展厅,经常展出一些“红色”主题展览。最近举办了“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展。过来参观恰逢上个展览撤展,新展闭门布置中,遗憾未能入内一睹建筑风采。怡和洋行与武汉:1862年,号称“洋行之王”的英商怡和洋行在武汉关斜对面的长江航务局大楼设立了分行。最初以轮运业务为主,至清末民初,业务遍及汉口商事各行业,保险业、金融业、航运业、公共事业等均有涉猎,在以汉口为中心的长江流域运输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怡和洋行规划设计了一批建筑,至今仍能在街头巷陌寻到足迹:老汉口俄租界里的“珞珈山街房子”、现在汉口的上海路(原名怡和路)、现在汉口的解放公园路(原名渣甸路),以及这栋怡和洋行住宅。怡和集团简介:怡和集团成立于1832年,是以亚洲为中心的跨国集团,在全球雇有15万名员工,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超级市场、消费市场拓展、工程与建筑、汽车贸易、房地产及酒店业等。怡和集团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百慕大,其股票在伦敦、百慕大和新加坡上市,大部分股权在新加坡交易。怡和集团在香港设有怡和公司,是香港拥有雇员最多的企业。怡和集团的前身怡和洋行由英国的威廉·渣甸与詹姆士·马地臣于1832年在中国广州创办。当时怡和主要是在中国从事贸易生意,主要就是贩卖鸦片来中国,然后再收购茶叶、陶瓷等卖回欧洲。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大大影响了怡和的利益,于是怡和的创始人跑回英国,让英国跟中国开战,还让英国拿下香港为据点。1842年,怡和迁往了香港,靠着鸦片的巨额利润,怡和逐渐将业务发展到铁路、船坞、各式工厂、银行等。抗日战争前,除上海、香港外,还在汉口、青岛、天津、长沙、重庆、宜昌、九江、南京、广州、汕头、芜湖、福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从此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大财团。1949年后,按照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怡和在中国大陆的资产被收归国有。公司在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当时的怡和对香港的政治、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84年,怡和将公司注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并在1990年代初将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和伦敦。随着华人资本的兴起及怡和在香港的或主动或被动收缩,从1980年代起怡和在香港的影响力变小。目前,怡和集团的大部分业务仍设在香港,旗下企业包括:香港置地、牛奶公司、文华东方酒店、怡和策略、怡和汽车;投资的业务包括有:建筑(金门建筑)、地产(置地)、航运(香港空运货站、怡中机场服务、)、零售(惠康超级市场、7-11香港澳门南中国代理权、PizzaHut、美心饮食集团)、投资银行、酒店(文华东方)、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