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9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90506+
所在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常丰街168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573-88717508,0573-88731088
简介信息:汇源当铺是嘉兴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常丰街168号, 所属桐乡市区号是330483.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乌镇镇内
靠近乌镇古镇旅游区内
靠近汇源当铺
靠近常丰街
距离6.4米的常丰街172号
距离189.4米的甘泉东路/兴华路(路口)西南
距离248.4米的乌镇市河南
热门评论
清代老宅保存完好高墙深院锁住商贾风云青砖木梁间账本、当票、器物静述百年金融密码天井洒落的光影里仿佛窥见掌柜拨算盘的剪影免费开放却鲜少喧哗轻抚斑驳柜台指尖似触到岁月留痕历史爱好者必访可沉浸式感受“以物易银”的市井智慧
乌镇里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在东栅景区外联票可进。第一次看见当铺介绍,保存的很完整,整体气势很足,尤其是高脚凳和小窗口,很有压迫感。工作日去的,当时没人,被一只小可爱碰瓷了30分钟主动求摸摸求抱抱hhhh
汇源当铺位于桐乡乌镇东栅常丰街,是道光年间创办的当铺,五开间古色古香的门面,1.8米高的柜台,煞是气派。坐在当铺高高的柜台内,演一回当铺老板。看见游客带小孩进来就直吆喝:你们当小孩吗?家长挺配合的说当了[偷笑]能给多少[憨笑]同事递过来一罐刚买的陈皮,说就给这个,把小孩抱进来吧,直接把人家孩子吓哭了[流汗]尴尬😅赶紧逃,当铺也不要了
汇源当铺是乌镇西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古朴的木质结构,雕花门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里曾是旧时的金融中心,如今虽已不再营业,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往昔的繁华与岁月的沉淀,是了解古镇历史的好去处。
遗留下来的当铺旧址,保留的非常完好,原来当铺真的很高,哈哈。在老街上,和东栅门票连着,可以来打卡看看。
属于东栅门票里的景点,但不在东栅主景点内,离东栅景点很近,虽地方不大,还是值得一看的…
当铺大门用厚实的银杏木制成,外包铁皮,内有坚实的门闩、落地闩。四周有高墙围护,无法翻墙、掘洞,有人在高出屋顶的更楼里日夜瞭望。大大的“當”字,1.8米高的柜台等很有压力感。如果将当铺后面开放参观,可能效果更佳。
道光年间创办的当铺汇源当铺在应家桥和南花桥之间,五开间的门面,楼上楼下,1.8米高的柜台,煞是气派。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典当行最多时达13家,太平天国前还有7家。到了1931年,只有汇源当1家还支撑着,到了日寇入侵之前,典屋也只出不进,不久即告停业。自汇源当关门大吉,乌镇典当行的历史便划上了句号。今天,汇源当的位置还是在当年的老地方。当铺四周有高墙围护,靠外墙脚均用一人头高的条石筑就,使盗贼无法翻墙、掘洞,更有高出屋顶的更楼有人日夜瞭望。大门用不易着火的厚实的银杏木制成,外包铁皮,内有坚实的门闩、落地闩,外人很难破门而入。进门有关帝堂,以示忠义为本,兼有驱除邪恶的企求。头埭为店厅,是收兑典物的交易场所,除汇源当外都设有高柜台、木栅栏。当典物者递上衣物后,听凭当里朝奉居高临下吆喝开价,低人一头。后埭是库房,为了防火,埭与埭的舍房各不相连,更在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满水的七石缸,称之为"太平缸"。
旧时光景皮影戏出来,沿着河边向南不远,就到了汇源当铺。当铺,旧时典当不用的衣物、首饰细软什么的换钱,大概只有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许还见过,我们只能从小说、影视作品里看到。印象最深的,当然是鲁迅的《呐喊·自序》里“……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者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一进门就是大大的“当”字,墙的颜色斑驳,这字倒是未见太多风霜之色。日军的航弹也未曾伤着它么,若真是如此可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了[调皮]。实际上这里是2000年修复的,不知道当年断壁残垣还保留了几分。柜台依旧高高在上,柜台里没了朝奉横挑鼻子竖挑眼,压个低价收个东西进来。也不曾见当票的照片或者实物展出,未免小有遗憾。
游浙江乌镇(4),东栅汇源当铺旧址。百闻不如一见,这当铺把我震撼到了,也学到不少相关知识。这是很怕怕的地方,要知道,古时,去这里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啊!古代人说“穷不进当”,意思是,即便再贫穷,不到生死攸关之际,千万不要进当铺。当铺的作用,就是抵押资产,来换取金钱。在古人看来,典卖家产是“败家”的行为。所以,古代人如果不是遇到了生死攸关的情况,极少有人将家中的田宅等等东西,拿出去典当。直到现在,人们不是遇到了紧急情况,也不会轻易抵押财物去换取现金。这家当铺是清光绪年间的乌镇首富徐焕藻开的。乌镇在商业极盛的时候有多达十三家。咸丰初还剩七家,后来在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兵交战时,典当行都毁了。同治后,汇源恢复了营业,在1939年在曰军的轰炸中,除了铺面与柜房外全部焚毁,乌镇典当行从此绝迹。2000年,将幸存的部分又按照原样复原,我们才能一睹其风貌。“典当”二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后汉书·刘虞传》,其中描述“虞所贲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讲的是刘虞想要把受赏的财物“典当”给外族,结果全被公孙瓒抢夺了。可见,中国的典当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八百年。“典当”萌芽于两汉,兴起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五代,到宋朝正式出现“典当行业”,街上随处可见“当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当铺的格局其实很有意思,别人做生意恨不能把门槛设得越低越好,但这当铺很不一样,进门之后看不到柜台,先是一堵挡得严严实实的高墙,墙上写着大大的“當”字,绕过高墙,又是比人还高的柜台,柜台和大门之间还会横上一块“遮羞板”。这来当东西的人,必须把东西高高举过头顶,才能递到柜台中伙计的手中。这般“阻拦”其实是有用意的,要说这“当铺”可是个类似“保险库”的存在,质押期满之前所典当的东西都是要帮人妥善保管的,若是出了差错赔偿金也是不小的,所以这高墙和高柜其实都是为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超高的当铺柜台让我看呆了,仿佛里面的柜员是巨人,我是侏儒,先形成了一种震慑力。究其原因1在心理上对质当人造成压迫感,来取得谈判价格时的主动。这是典当行业长期经营活动中发现、总结的规律,对质当人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觉,辅以质当人极不协调的肢体动作和努力保持平衡时的紧张感,能够达到在谈判质当物价值时的主动权和心理优势。这也是现代心理学得到过证实的。当铺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肆意压价,以谋取更高的资金回报率。2可以有效避免质当人与当铺的营业人员私相串联。将柜台布置为搞过头顶的设计可以使质当人与柜台内的朝奉互相看不见对方。这就避免了如果质当人与朝奉认识而从中舞弊的情况(古时当铺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直接住在店铺内的,三到五年之后才能获得回家探亲的假期,也是为了防止朝奉们和其他人串通一气私相舞弊。)也可以使朝奉不会与质当人在交易的过程中通过面部或其他部位的小动作达成某种私下协议的情况。再有就是朝奉不直接面对质当人就不会对一些特别穷苦的质当人产生怜悯。3可以有效避免偷盗、抢劫等事件。清朝晚期因社会治安恶化,加上经常发生战乱,许多流民、无赖甚至官兵都会趁机劫掠,平时也会有盗贼光顾。柜台被设计成两米多高可以防止抢劫事件,也可以防止盗贼对柜台内部的窥视。这也是晚清时北京多次发生当铺被抢的事件之后对于柜台高度的不断改良而产生。还有也会有一些质当人会对赎回的抵押物品发生怀疑,或者对于抵押价格不满,进而发生争吵、厮打等行为,高高的柜台也可以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这与银行的柜台总是用防弹玻璃阻隔只留一个窝口传递物件有异曲同工之处。4、高高的柜台也是对质当人的一种变相保护。柜台并不只是单独的设计,也有相关的类似隔板的设计。这样可以使得当铺里除了朝奉外没有其他人可以看见质当人。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避免质当人遇见熟人时的尴尬,因为无论是生活困难的普通人还是资金出现短缺的商人都不会希望有人知道自己的窘境,这种设计恰恰也保存了质当人的颜面。在这个典当行的示意图中,可以发现在典当房的后面还有一处暗房,可惜无法进入参观。这到底是用来贮藏珍贵的物品的,还是保命藏身之处,不得而知。这个典当行的参观,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