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20505+
所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建桥街办事处显正街125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桂林米粉牛杂店是武汉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建桥街办事处显正街125号, 所属汉阳区区号是420105.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建桥内
靠近建桥街道内
靠近南城社区内
距离4.3米的显正街
距离28米的显正街125号西南
距离87.8米的显正街/阳新路(路口)西
时间:2025-05-1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20505+
所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建桥街办事处显正街125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桂林米粉牛杂店是武汉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建桥街办事处显正街125号, 所属汉阳区区号是420105.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建桥内
靠近建桥街道内
靠近南城社区内
距离4.3米的显正街
距离28米的显正街125号西南
距离87.8米的显正街/阳新路(路口)西
热门评论
西大街延长线上空白招牌小店,我吃到了不放卤水的传统热干面、菜码简单的传统凉面,没有舌尖上的艳遇,平实得让人感觉时光已被冻结。曾几何时,西大街已从汉阳棚户老城区一条宽不过两米半的老街小巷,变成“西大街美食一条街”,可这个一条街的范畴,似乎过不了南北城巷那条线。从汉阳大道上地铁4号线、6号线钟家村站D出口出站后向南走不到100米再右转进西大街,笔直走过市五医院、天主教堂、消防大队,与红门黄墙消防大队仅一巷之隔,就能看到三位阿姨打理的空白招牌早餐小店。这家小店做的都是邻里街坊的早点生意,既有粉面之类,也有传统以松针铺垫的竹编小笼蒸的包子、蒸饺和烧麦。除牛杂粉之外,她们家热干面和凉面都甚为传统,味道相当平实。阿姨说每天清晨5点就进店掸制热干面,等6点以后熟客们逐渐上门,热干面的筋道也保存得时机恰当。配料依然还是传统不变的酱油、辣萝卜丁、葱花、芝麻酱,周边的街坊都认为她们家的芝麻酱特别香。三几十年前传统的热干面做法是不会加任何卤水的,记忆中吃得最香的地道热干面必须是下在缺口瓷碗或大口陶碗里的,不像现在很多人的口味变得喜新厌旧非要加卤水才觉得好吃,其实以前的热干面要的就是那个“干”,没有加卤水的事。在三位阿姨这里,如果客人强调要加卤水,她们也会适当加上一些卤牛杂的卤水,而且她们家的卤干子、卤蛋是熟客们喜欢的加料。我要的就是那种时光冻结的热干面,可惜没有瓷碗陶碗,份量倒是足足一整碗,不加卤水,曾经每天在汉口兰陵路小桃园旁边的早餐店里吃过的那种拌着麻酱干而筋道的面,又从记忆深处捡了回来。过了白露,气温也日趋凉爽,这种时候吃凉面,比三四十度高温的伏天更适合,伏天气温高,凉面放长时间会散失筋道。在她们家点上一碗凉面,加的料还是传统的朴实,没有海带丝、没有黄瓜丝、没有花生粒,只有新鲜的豆芽和炒黄豆,同样也能带来齿间的脆爽快意。姜水、蒜水、泡椒汁、酱油、醋、麻油、小葱花这些传统凉面必备的调料全部不少。我在阳新路一家刁角卤菜店吃到过一次加香菜的凉面,香菜的脆劲和别样的提香给人很深的印象。于是,在三位阿姨的传统凉面上,我也顺便加了大把香菜末(做牛杂粉肯定有香菜),白露后的凉面更像是冰箱中取出来的一样,嘬上饱满的一口,不仅仅筋道,而且凉爽十足,香菜、豆芽、炒黄豆的特别组合具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香脆,和着齐全的调料,不敢说比得上武汉四大网红,至少西大街这片算是找不出对手。
这家的牛杂面很正宗啊!味道也挺不错的。
之前经过的时候生意都很好现在知道了大概是因为住在楼上的街坊懒得走远就都来这里吃味道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给两星是想吐槽一下牛肉真的太难吃了又老又柴巨塞牙吃了两小坨没敢再继续吃不过豆浆还挺好喝的比杯装永和好喝就吃了一半没吃饱于是又去北城路怒拍了一碗热干面?
使用竹编小笼加松针垫做蒸包凶蒸饺,蒸出来的面点都会带着一丝松针特有的清香,且出笼时间快,可以保持蒸包蒸饺面皮的蓬软与肉馅的鲜香。这种传统做法,距今30多年前,在武汉大街小巷做小吃早点的小店都十分常见,可近20年这种传统却近乎绝迹,相反只能在老城区的极个别刁角小店里如活化石一般被发掘到。从汉阳知名的刁角美食集中地西大街往江边走过武汉市五医院,进入显正街,路过消防大队,与大队仅一条小巷之隔的极不起眼的门面里,就深藏着传统做法的松针小竹笼蒸包、蒸饺和烧麦。这家专做早点的小店,以前有块写着“桂林米粉牛杂店”大招牌,据开店的阿姨说,有段时间风大破坏了招牌,阿姨们担心破损的招牌掉下来砸伤路人,在武汉的市容升级运动中,招牌也就一并拆除。所以到现在,小店变得家更不起眼,门头上没有任何招牌,只剩门边“显正街125号”的门牌号还在提醒着老顾客们,这里仍是三位阿姨原汁原味的那家老店。虽然以前招牌是桂林米粉,不过三位阿姨在这里开店不下20年,做的都是街坊生意,所以小吃的品种也丰富起来,在热干面、牛杂粉以外,还加上了传统做法的松针小笼包、小笼蒸饺、小笼烧麦,到了夏季也做时令凉面。以松针铺垫的竹编笼蒸小笼包、蒸饺、烧麦,在武汉早点界里也并不多见了,反倒是在做重油烧麦的严氏家族店还能看到使用松针垫。三位阿姨做的小店与世无争,早点小吃价格都还凝滞在过往的时光中。小笼包、小笼蒸饺均是一笼8个只收5元,热干面仍然是4元一碗,并未涨价。小笼包、蒸饺均为现点现蒸,以阿姨的话说,就是“要等两到三分钟”。无论小笼包还是蒸饺,一律使用纯瘦肉馅,传统得不能再普通了,没有什么花哨的爆汁、酱香之类的。现蒸出笼的包子和饺子,必须趁着热量还没有散去之前入口,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品尝到小笼包外皮的蓬松口感以及蒸饺皮软而略筋的齿感,也十分适合老年人入口。如果是不太喜欢淡口味的食客,建议用她们家的豆瓣酱蘸着小笼包和蒸饺吃。没有招牌的桂林米粉牛杂店每天早上6点开门,做着老街坊们的早餐生意,不到中午12点就打烊收摊。三位阿姨做的小笼包、蒸饺、烧麦都不属于重油重调料派的,更倾向于本味系。如果只是想从重油烟火中搜寻出猎奇舌尖快感的心态,请务必绕道,因为你的身体里已经潜在着远离传统朴实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