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4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40505+
所在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江东新区桂林洋高校区海涛大道校际一号路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898-65880571
简介信息: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是海口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江东新区桂林洋高校区海涛大道校际一号路, 所属美兰区区号是460108.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演丰镇内
靠近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内
距离118.2米的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图书馆东北
距离111.3米的求是中路西
距离288.3米的校际一号路/校际二号路(路口)西北
热门评论
[糖果][糖果]大学里面环境优美,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有红花🌸绿叶🍃,有小桥流水。海南的温暖气候使这里的校园也显得生机盎然,犹如进了景区一般。学校图书馆门口的就餐区,也是那么干净而又优雅,让人忍不住想小坐一会。这里光各种球场就有很多个,还有宽敞的网球场地呢。记得疫情前,这个学校管控还没这么严,校外人员还可以随便进,可以进去走走,打打球什么的。可惜这几年管控很严,校外人员已经不能随便进出了,好可恶啊。我心里偷偷在想,在这里的大学生一定是很幸福的吧。
海南师范大学的新校区,坐落于海口市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内桂林洋大学城。校园内有鸟语花香,牛羊遍地桂林洋校区建设征地面积2505.5亩,校园使用土地面积为1998.8亩,采取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规划建设。将分三期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一、二期建设,2010年后为三期建设规划。2006-2008年为第一期建设规划,已征地1515.45亩(含桂林洋农场后勤项目合作用地),预留发展用地990.05亩。一期建设总建筑规模为66696㎡,包括公共教学楼(14189㎡)、信息中心大楼(15750㎡)、文学院教学楼(10344㎡)、外语学院教学楼(10437㎡)、招待所及教师休息用房(6579㎡)、风雨操场(6939㎡)及运动场(2458㎡,可容纳人数2000)六个项目。
2020年来海师找朋友,那个时候虽然有疫情了,但基本还能直接随意出入,没有离谱到现在动不动就封校这个地步。从海大打车过去花了一小时左右,车钱蛮贵的,感觉桂林洋真的好远好偏僻啊,感觉对于这儿的学生想进城吃个饭玩一玩都很困难。校园里转了一圈,除了破,设施配套还是挺齐全的。路面空间非常宽阔,建筑较为稀散,没有车纯靠步行真的挺累的。有各种摆摊卖水果的,食堂菜价应该比海大便宜一些。印象最深的是图书馆建筑非常宏伟有气势!
再开学就是大四的老学长了,喜欢学校里的一切,但是海南的鱼香肉丝除外。感觉海南的饭都是偏甜的,一直吃不习惯。海师是一个特别美的地方,虽然没能看见它最终建成的样子,但我相信母校一定会变得特别优秀,有意愿报考海师的小伙伴,不要犹豫啦。
这几天每次这个点来跑步都会下雨🌧️最近海南是被设定了了啥自动下雨装置了嘛?说实话海师校园很大,如果完全建好校园环境也是不错的,现在海师正在加速建设中。今天出台的60项自贸港政策助力海南自贸区建设,希望海师发展的越来越好,加油海师,加油海口,加油海南!
教书育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强]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020望这个世界可以岁月静好。有学校的地方就有人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客流,有客流自然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服务。周边配套齐全,各色美食。
海南师范大学位于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现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是省部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是中宣部批准的首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高校,是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办学历史悠久。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是海南第一所公办高校。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琼台书院;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69年来,学校牢记师范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已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7万人。培养体系完善。现有21个学院(其中本科教学学院19个),65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的发展局面。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本科生18203人,研究生827人,留学生356人。师资力量较强。现有专任教师924人,其中教授225人,副教授306人。在教师队伍中,柔性引进院士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中央直接联系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1个;海南省杰出人才6人、领军和拔尖人才54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7人,海南省“百人专项”人选6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11人、第二三层次入选者70人,海南省教学名师11人,省级教学团队10个。教改卓有成效。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近年来,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是海南省获得最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就业率均保持在92%以上,荣获2016-2017年度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评估A等级称号,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办本科院校。科研水平较高。近三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部委级项目立项16项;获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等省级项目立项238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679篇,其中SCI、CSSCI收录论文574篇;获省部级奖励44项,其中一等奖12项。服务地方扎实。学校以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自2007年来,积极响应海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双五百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置换顶岗支教培训”、“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等项目,助力海南基础教育发展,曾受到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自建园以来,已办理工商注册手续入孵企业210家,其中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师生创办企业109家;入驻研究机构、企业研发中心33家;已培育高企5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企业53家,帮助入园企业转化技术成果27项,申请知识产权91项;培训创新创业人才累计18000多人次;发现并筛选种子基金扶持创业项46个;帮助园区企业获得投融资5900多万元;2018年企业总产值预计达3.5亿元。开放办学有力。发挥“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以九种语言向全球发行《筑梦·一带一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建有海南唯一的来琼留学生预科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海口市等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等73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合作举办广播电视编导本科教育项目,与台湾屏东大学等10所大学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项目合作,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还充分利用国家汉办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菲律宾研究中心“三块牌子”积极扩大海外交流。“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抢抓国家“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国际旅游岛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及省部共建和省重点大学建设的契机,以服务终身教育、服务绿色崛起和服务文化交流与传承为己任,以“十大工程”为抓手,以教师教育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现代化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