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0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01023+
所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听涛景区内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27-86785777
简介信息:蘭府LANMANSION是武汉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听涛景区内, 所属武昌区区号是420106.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东湖风景区街道内
靠近听涛景区内
时间:2025-10-20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01023+
所在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听涛景区内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27-86785777
简介信息:蘭府LANMANSION是武汉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听涛景区内, 所属武昌区区号是420106.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东湖风景区街道内
靠近听涛景区内
热门评论
意外惊喜的一餐:东湖之畔的蘭府,别有洞天,创始人刘磊扎根武汉十七年致力于精致餐饮的发展,同时还融入他家乡乐山的川蜀滋味,令湖北菜对辣的表达更加细腻有层次。武汉捞汁拌鲜莲子,是第一道被圈粉的菜,捞汁香辣更加突出当季莲子的鲜甜;四道卤味凉菜,不用的味道呈现,配上“跳东湖”精酿,这便是武汉夏天的味道;刘磊独创孝感米酒烧肉蟹,我第一次吃到这种做法,酒酿颗粒感分明,米酒香令辣烧肉蟹多了几分甜美,更具复杂度,特别喜欢!酱烧排骨和珍珠糯米豆腐丸子都是湖北特色好味道;吃了三种鱼:辣烧米级大白鱼、荣叔最爱的手撕煎咸武昌鱼、醋烹粉蒸武昌鱼,感叹食材原产地独有的美味;如同东湖荷塘一般清新秀丽的在地时蔬合炒,两款主食:镬气十足的炒米粉与湖北十堰房县菌油面,一武一文,精彩反差。甜品恩施葛仙米与云南野米羹,清润解腻。一餐好饭,四十度的武汉,也没那么难挨了…
[薄荷]环境:非常舒服,世外桃源,很适合春秋季来。夏季室外太热了想欣赏一下风景但被40度的天气直逼包间🤣包间冷气很足,舒服😌[服务铃]服务:服务很到位,特别贴心👏[米饭]口味:菜品比较新鲜,适合东南西北各地的口味,🈶甜口、咸口、辣口的老少皆宜吧[比心][强]茶台也很不错,专门的茶艺师炮制茶饮!总体:很值得打卡的一家餐厅,无论菜品以及环境还是服务都是很棒的,环境📷特别出片,分分钟来一大片😄[奸笑][胜利][种草][种草][种草]
湖北菜也能中餐西做🍴东湖边的烟雨江南🍃-这几年去武汉的次数不多,叔叔家搬离了汉口,我也少了个常驻的落脚点,来这座城的次数自然稀了。倒是每次来,都不曾遇上雨天。这次偏巧,天有点意思——落雨了,细细密密,在东湖边缀出一场朦朦胧胧的江南梦。-侍者说,这雨还要下上好些天。我却觉得正好:久违的水汽,让东湖显出另一副面孔,像是褪去了城市的脾气,只留下些山水温柔。-雨天适合觅食。尤其是那种藏在林木之间、气质收敛的好馆子。东湖一带餐厅不少,黑珍珠上榜的吃了几家,总觉少了点火气,多了些精致的疲软。于是这次,索性跳出榜单,选了家未名的兰府。推门一瞬,整个人像是走进了江南园林的倒影里。青绿贯穿空间,窗外的雨打在石阶上,屋内的绿植也被洗得通透。室内墙面用了我一向不太喜欢的大理石,但它被光线柔和地调和了,不显俗气。落座靠窗,东湖一线湖景尽收眼底,雨声滴答,心也沉了下去。说实话,起初我对菜并不抱期待。太多精致的餐厅,菜上得花哨,少了些滋味,可这一顿下来,竟让我收起了所有戒备——这是一顿罕见的、认真的饭。-生炝北极贝北极贝的质感紧,弹性不足,但好在底下藏了细细百合。百合的脆、贝肉的韧,层次感像是嘴里起了波浪。辣味双重,一是红椒的辣,一是芥末的冲。那一刻我想,湘、鄂、赣三省虽然都嗜辣,但湖北人对“辣”的理解更含蓄,当然,也更适合我这个“伪湘人”。-清炖蛔鱼狮子头菜刚端上来的时候,我还没动筷,脑海里已经浮出“如院”。而兰府的版本,有股子自己的性格。狮子头依旧是软的,不走弹牙路线,五花肉的油脂和鮰鱼的细腻打得匀停,入口咬到一半,忽然有“咔哒”一声——是来自恩施的笋丁,从温润转为轻盈,更妙的是汤,清,不浊,草本香气悠悠地浮在表面,不浓,但很干净。也许,它并不追求一百帕复刻如院的“技艺感”,却在调味的细节和食材的组合里,用自己的方式拟出了属于湖北的“八十分”。而我更愿意记住的,正是这份不动声色的努力。-花雕芙蓉黑虎虾虾肉并不算出彩,略有紧实,但底下那一层蛋羹,平整得像是此刻的湖面。酱汁是用宜昌渣辣椒粉调制的,发酵后的酸与花雕酒的醇甘相融,有种被雨天微风吹开的果香。-黄滩冰油鸽腿是一道非常“有个性”的菜,鸽腿刷上黄滩酱油后炭烤,皮脆肉嫩,再淋上一点辣椒油——入口是温润酱香,紧接着是后劲微辣,仿佛是酱板鸭的弟弟,但少了干柴,多了汁水。如今大多中餐厅做鸽腿几乎成了标配,但能做出地方性辨识度的,并不多。这一道,改良得体,个性分明。-珍珠糯米圆子应该是属于湖北人的“乡愁”。猪肉内馅标准,木耳丁增加了些脆感,但特别的是加入了白水洋豆腐,豆香也在咬开的一瞬间强势袭来。-鸡汁奶白菜看似“清汤寡水”的一盘小菜,却隐藏不住对火候的讲究。奶白菜柔软中带着脆意,一点不生,腐竹也不是那种绵烂状态,而是咬得到豆筋。鸡汤包裹其间,香浓但不油,配以蒜烧——有种老广手艺遇见楚地物产的融合之美。-蜂窝糕面粉、红糖、蜂蜜的配比恰到好处,口感有点像港式的马蹄糕,又油润又有蜂窝的孔洞感。不是那种惊艳的存在,但吃起来,就是适口。-房县菌油面面条来自台州三门,是传统的捶面,滑得像鱼,弹得像琴弦。上头一勺房县菌油,香气比味道先到。菌油不是那种蘑菇汤式的香,而是山林里泥土混着枯木的气息,要知道,真正的“菌”,总带点野。-糖油枇杷枇杷的清甜被糖油勾勒得更加明晰,吃一口,是冰糖雪梨的味儿。-前阵子刷评论时,看到有人说:“大部分湖南人对‘雅’过敏。” 我笑了——确实,我们习惯了大火爆炒、热辣滚烫,桌子要拼成一条长龙,碗要碰得震天响,才叫吃饭。可偏偏,我愿意做那小部分“对雅不过敏”的人。城市的发展,当然离不开锅气,也少不了精致。就像人要接地气,也该抬头看看天光。只是现在越来越少有地方,能把这两者调和得刚刚好。-所以今天,在华中,在东湖,在兰府,我重新尝到了久违的“认真”——对食材的敬畏、对风味的执着、对菜该有的态度。那种认真,不是非得铺满鱼子酱、摆得像艺术品,而是你能清楚地感受到:每一味东西,都来得有出处、被人理解过、被时间温柔过。-窗外正好下着小雨,青绿在室内晕染开来,像有人悄悄地把江南的气息偷运到了武汉。雨滴打在窗棂上,打在碗沿上,也打在心上。你会忽然意识到——原来“雅”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它只是愿意为了你这一口饭,悄悄多等一分钟。而这顿饭,就是那一分钟,化成了烟雨江南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