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9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91018+
所在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戴南镇护国街54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敕封护国寺是泰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戴南镇护国街54号,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10-09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91018+
所在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戴南镇护国街54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敕封护国寺是泰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戴南镇护国街54号,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门口挺好的很🈶烟火气息里面也不错让人感觉心旷神怡传说李世明来此地拜过菩萨
自从来到江苏省戴南镇以后已经来过这里很多次了,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开来这里烧香拜佛,这里的总体规划非常好,寺庙内的环境很好,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来这里烧香拜佛的人非常多!
相传唐朝开国之初的一天,太宗李世民带领一班御林军来到黄海之滨,不料撞上想夺唐朝江山的冤家对头盖苏文。武艺高强的盖苏文杀散了保驾兵将,又用雕翎箭射中唐王的坐骑。李世民落荒而走,盖苏文紧追不舍。慌不择路的李世民辗转多日逃到一个临海荒村———七星庄(后称“戴家泽”),见路边有座小庙,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头钻了进去。丧魂落魄的李世民跪对神像祷告:“孤王今日落难,求菩萨显灵,若救得我李世民,他日一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也该唐王有救,刹那间果然天昏地暗,日色无光。 唐王喘息未定,盖苏文已追到小庙前。眼看四野无人,就要进庙搜擒。只见庙门虚掩,门窗俱是缠得密密层层的蜘蛛网,庙堂里布满了吊吊灰,地上的尘土足有几寸厚,根本不像有人进来过的样子。盖苏文断定唐王不会在此藏身,于是骑上快马追向别处去了。 等泉盖苏文走远了,老天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顷刻间阳光灿烂。唐王从佛座后钻出来,庆幸自己逃过一劫,临行前虔诚地在菩萨前的拜石上深深一拜,恰在这时保驾大将薛仁贵也寻到庙前,拥着圣驾走了。 唐王回到京城以后,很快派一位得力的钦差大臣来到戴家泽,制办砖瓦木石,招募能工巧匠,在小庙原址上新修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庙宇,李世民还亲笔题写山门匾额:“护国寺”。 唐王李世民跪过的那块青石,至今还平放在护国寺天王殿前,上面的膝盖痕迹依然在目。敕封护国寺始建于唐,扩建于宋,重修于明清。清《(嘉庆)东台县志》记载:该寺建于宋,是一座千年古刹。现存大雄宝殿和天王殿仍保持明清建筑风格。寺庙前后三进,山门殿单檐歇山屋面,四角起翘,有斗拱,门额上刻“敕封护国寺”。相传,唐贞观十九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征东,在率亲兵巡视辽水(今辽河)入海口时,突遭高丽大将盖苏文袭击,太宗坐骑受惊迷途,后辗转迁延千里,藏匿于海滨一荒村———七星庄(即戴家泽,时属淮南道海陵县,现戴南镇。)一破败小庙中,才得以保住性命。贞观二十年(647年)春,李世民敕令尉迟敬德于七星庄原破败小庙处监建禅寺,并亲笔题“护国寺”,以旌表“护佑大唐国”之功。该寺原弥勒韦驮神龛上方木匾镌有“上刹建自大唐”等字样。寺内的宋、元石础门墩,鸟兽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些历史的遗物,见证着寺庙的过去。天王殿前还有一块唐王跪过的拜石,膝窝深深,虽经千年岁月风尘的洗礼,仍以醒目的痕迹,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那段英雄末路、铁马金戈的历史。男儿膝下有黄金,何况是当年贵为天子的唐太宗李世民!那一声轰然下跪,从历史的隧道中隐隐传来,叩击着我们的耳鼓,回眸四望,寺院无语,殿宇不言,静穆中我们感到了一种分量。 护国寺的香火能延续至今,离不开历代有识之士的呵护,对寺里的自然和文化遗存,他们可谓殚精竭虑,无所不用其极。早在北宋天圣年间,护国寺扩建时,天王殿东侧一棵皂荚树占据了地盘,为保护这棵唐代参天古皂荚树(现已不存),庙内僧人及当地群众,没有轻易砍树建殿,而是将殿宇西移2米多,形成山门殿、天王殿及大雄宝殿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的佛教寺庙建筑布局上的独特现象。护国寺建庙保树的做法,成了千古传颂的佳话及后人学习的榜样。 镇江金山江天禅寺住持慈舟禅师,在护国寺举行玉佛开光大典上。 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范仲淹奉命修筑的拦海大坝———“范公堤”筑成。卤水截流,里下河一带岁时丰稔,“护国寺”得以扩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帝南巡至苏州、宜兴一带,跟随其南巡的内阁大学士王士祯(号渔洋)十分熟悉扬泰地区民情民俗,康熙从这位曾任扬州推官的王氏口中得知戴家泽村“护国寺”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段历史渊源佳话,遂题“敕封”二字,冠于“护国寺”题名前,寺僧随即重制石额嵌于第一进山门上方。现存“敕封护国寺”白矾石门额,长125.5厘米、宽30厘米、厚6厘米,距今已有317年。2000年6月,曾在戴南护国寺担任过住持的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年近九旬的镇江金山江天禅寺住持慈舟禅师,在该寺对门额上的两种字体、笔法鉴定后确认:“护国寺”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书,“敕封”二字系康熙御笔。 护国寺第二进为天王殿,硬山屋面,迎门供奉大肚弥勒佛,左右为四大天王,弥勒佛背后是手执宝杵的韦驮像。第三进是大雄宝殿,前带卷棚,硬山屋面。“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该殿是寺庙的正殿。大殿之北原有藏经楼,一百多年前遭火灾。大殿东侧为佛事堂(水陆堂)、斋堂、僧房。民国十三年,戴家泽人陈绍美又捐资对庙宇进行了重修。山门殿、天王殿及大雄宝殿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的独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