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6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61013+
所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横四道街2号1四道街40号院1号楼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四川省散文诗学会是成都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横四道街2号1四道街40号院1号楼,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10-16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61013+
所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横四道街2号1四道街40号院1号楼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四川省散文诗学会是成都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横四道街2号1四道街40号院1号楼,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这本书真的好厚啊!大概有400多页吧,看了超级久。这本书也是我高中的时候买的,高中的时候对外国文学特别感兴趣,这是我在学校外面的旧书店买的(话说现在好久都没有看到过旧书店了,感觉还有点喜欢满屋子都是旧书的感觉,有点像大浪淘沙,不知道会搜出什么宝贝出来,所以会一直很仔细地找书看书,一直充满期待!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沉浸式体验吧🤫)我还记得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想,诶这本书怎么看起来还挺新,大概翻了翻,感觉还挺感兴趣的,看了应该还会颇有益处吧,就这样决定买了下来,不过当时没有看背后标的原价,直接就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说20块,想了一下觉得书看起来也不旧,就买了下来,在多年后的一天忽然看到后面的原书标价也就20块。二手书肯定是要折旧的呀,怎么也不能按原价卖不是?心中暗暗地觉得有一丝酸楚,一丝丝觉得吃亏,偶尔会想要回去再和老板讨价还价,只是现在不知道书店还在开不?在开的话老板可能也换了吧?(我这个想法就很无中生有,毕竟我从来就不记得老板长啥样🤠)以前高中时买的书很多都是看着看着就没看了,但是这本书很特殊,我不记得我有从第一页打开过😑(流下了不学无术的眼泪💧😥)不管怎么说,开卷有益,讲讲这本书吧。正如书名所反映的那样,这本书囊括了很多国家的文学作品,从英美到墨西哥,从伊朗到加拿大,还有菲律宾,埃及,苏丹,印度等等,不一而足,所以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视角,可以阅览全世界各国的风貌,风土人情和人文艺术。每一篇散文后面都会有专人写的赏析,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些作品,不过其实我看这里面赏析的时候不多,嗯,主要是因为很多赏析里面很多是引自原文(划水警告⚠️)评析的内容却没有特别多(bushi),不过如果对作者或者作品本身有一些疑问的话会很仔细看赏析的!因为受篇幅影响,这本书每个国家收录的作品数量很有限,但是正因为篇幅有限,所以会尽量收录精华的作品,毋庸置疑,每篇散文都应该是具有很好艺术和赏析价值的。我觉得这本书编排得很好的其中一点是每一篇散文后面都会标注是谁的译文,让人感觉很严谨并且很尊重作者本人和译者,也辅助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细节好评!1.《论雨伞道德》英国作家乔治·加德林我个人还挺喜欢这一篇的,这篇文章从作者自己丢了一把雨伞开始(因为我自己也这样丢过一把心爱的雨伞所以很感同身受😪)整个过程将叙事和议论融合在一起,从雨伞讲到公共道德和延伸,没有议论的枯燥,反而笔调轻松幽默但是也富含哲理,引人深思,私以为是一篇难得的议论佳作。2.《闹鬼的房子》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这篇选段不是很长,是用伍尔芙相对常用的写作手法—意识流的方式写作的,这一篇我很认真地看了评析,因为我之前没有阅读意识流作品的经历(虽然一直想要读《一位女士的画像》,看完这篇之后,我打算把看这本书的计划延后[笑哭]),我之前对意识流的了解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印象是—相对于情节的描写,会更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recordofnotactionbutrecordofthoughts,不过看完这篇节选之后对意识流的印象更具体了。选段主要讲的是一对爱的幽灵在女主人公似梦非梦的状态下,悄然潜入他们生前曾经居住过的房间,找寻着他们当年生活的遗迹,在朦胧中回忆起了自己的往事,梦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我在阅读过程当中很困难的点就是无法分清哪一部分是现实,哪一部分是梦,所以赏析帮了我很大的忙。因为这种写作手法和传统的叙述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之前有担心过文章看起来会不会显得artificial,或者僵硬,人工痕迹明显,毕竟不是按照事件的自然发生顺序来写作的,但是就这篇文章来看,全文行文自然流畅,没有觉得特别的突兀和死板,不知道是因为作者强大的语言能力还是应该归功于这种写作手法,这篇文章的描写很容易让人觉得身临其境。3.《秋》前苏联作家伊凡·阿历克谢耶维奇·蒲宁这篇文章我印象非常深刻。之前很少接触到前苏联的作家的作品,但是这次选录的几篇散文我都很喜欢!这篇文章将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和事件的叙述完全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环境的描写将事件和人物很好地烘托了起来,即使在很好奇接下来的情节发展的情况下,我非但没有跳过其他的描写,反而被环境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住了,而且全文通读下来有着我很少感觉过的这样自然的感觉,好像不是由另外一个人写下来我正在书里读到的,而是好像自然而然存在的东西,读的过程中完全放松享受,看完之后我刻意再去读了作者的简介,了解到作者是俄国文学史上公认的语言大师,也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古典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4.《父亲与我》瑞典作家帕尔·拉格克维斯特这篇散文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是秋日的某一个晴朗天气,带着一丝丝温度的阳光照在广阔金黄色的麦田上,微风轻拂,小溪流缓缓流动的感觉。一般情况下自然地理环境和我所了解的环境相差很大的地方比如英国,爱尔兰某些地区,当我看相关的风景描写很难感同身受,因为确实不了解[笑哭]然而很多文章里又充斥着我没有听说过更别说看到过的植物动物的名字(想起我曾经直接跳过了巴黎圣母院里面长达十页的有关巴黎圣母院内部构造的描写,对不住了[双手合十]),但是这篇文章我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选文主要讲作者小的时候和在铁路工作的父亲一起沿火车轨道附近,“一起去森林,一起去听鸟的歌声”,里面有很多两个人的对话和沿途的景物描写,整个过程都很温馨,真实,满足,其中把小孩的心理过程描写得很生动形象,读的时候我不禁想:对呀,小孩其实应该是这样想的。当然这篇文章其实表达的东西很多,包括它精巧的对立和父爱的描写都值得一谈。其实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值得写的,我还很喜欢里面很多日本作家的作品,还有中东地区的作家,太多了怎么写得完呢,我写这几个主要是因为它们排在书的前面,但是主要是我太懒了,我决定不接着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