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7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71014+
所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大街2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银都锦创广场是南京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大街2号,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10-27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71014+
所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大街2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银都锦创广场是南京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大街2号,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这是被大众点评种草🍃的一家书店,就在朝天宫附近,老远就看到整面玻璃书架,超级气派,进去后看到台阶式的中庭设计,还有摆满各种书籍📚的书柜,让人应接不暇,看累了,还能到六楼天台欣赏美景,真的是太治愈❤️🩹了!
面试才发现这个宝藏地方,绝对是老城新生的典范!1989年建的银都商厦改造后彻底翻红,现在最火的就是里面的锦创书城,设计绝了!拱形结构配巨型书墙,随手一拍都是文艺大片📸。一楼咖啡香配书香,二楼还有儿童木滑梯,遛娃也友好。顶楼天台更是王炸✨,地中海风白拱廊+仙人掌,远眺宋代复建的赏心亭,夕阳和夜景美到窒息。书城不止卖书,咖啡、文创市集、展览全都有,周末活动多到爆,本地文青和游客都爱扎堆儿~把老南京的回忆和新潮文化揉得超妙,逛完只想说:这波改造,赢麻了!💯
南京是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到南京第一要事是逛书店,先锋书店,锦创书城等算是南京书店招牌,希望有更多的书店。锦创书城把书和艺术展融为一体,环境高雅,服务热情。2019年10月31日,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诞生南京。谢朓《入朝曲》的开篇:“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儒林外史》里杜慎卿的评价:“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背影》。24部“南京传世名著”书目 1.《抱朴子》(作者:东晋葛洪) 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是确立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开山之作。 2.《佛国记》(作者:东晋法显) 这是一部有关“一带一路”的重要历史文献,是一名赤脚苦行僧历尽千辛万苦留下的千秋瑰宝。 3.《后汉书》(作者:南朝范晔)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之作,官家正史中的佼佼者。 4.《世说新语》(作者:南朝刘义庆)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5.《弘明集》(作者:南朝僧祐)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是思想史、宗教史研究者的必读之作。 6.《文心雕龙》(作者:南朝刘勰)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其体大思精,在古代文学史上空前绝后。 7.《千字文》(作者:南朝周兴嗣) 中国最早的启蒙读物,“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琅琅上口的吟诵是否把各位带去了幼时摇头晃脑背书的岁月? 8.《诗品》(作者:南朝钟嵘)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率先提出了赋比兴之规则,与同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合称文学史上的“双璧”。 9.《昭明文选》(作者:南朝萧统) 俗话说:“《文选》烂,秀才半。”由梁朝皇太子萧统组织编纂的文学作品《昭明文选》,是中国历代士子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10.《建康实录》(作者:唐朝许嵩) 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记录六朝时期南京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它确立了“六朝古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1.《景定建康志》(作者:宋朝周应合) 南京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重构南京历史的一部重要文献。 12.《永乐大典》(作者:明朝解缙、姚广孝等) 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13.《本草纲目》(作者:明朝李时珍) 集中国古代医药学之大成,有“东方药物巨典”之称。2011年,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14.《金陵梵刹志》(作者:明朝葛寅亮) 南京现存最早、最全的佛寺通志,对中国佛教史乃至整个明史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15.《桃花扇》(作者:清朝孔尚任)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至今在秦淮河畔流传。 16.《芥子园画谱》(作者:清朝王概) 一部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师共同推崇的作品,至今仍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入门教材。 17.《儒林外史》(作者:清朝吴敬梓) 一部中国文人追逐功名的真实写照,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18.《红楼梦》(作者:清朝曹雪芹) 中国文学宝库中的巅峰之作,社会生活的全息写真,它的作者300年前就诞生在江宁织造府。 19.《随园食单》(作者:清朝袁枚) 中国清代的一部饮食名著,至今是厨师们研发新菜的参考、美食家与吃货的必读之作。 20.《中国文化史》(作者:民国柳诒徵) 奠定了中国文化史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全面弘扬了蕴藏在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21.《首都计划》(作者:民国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 南京是中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综合分区规划的城市。由《首都计划》引发的一系列构想和实践,沿袭至今,惠及当代。 22.《科学的南京》(作者:民国中国科学社) 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科学著作,开创了研究南京气候、地质、动植物、矿物和方言渊源的先河。 23.《金陵古迹图考》(作者:民国朱偰) 首次将西安、洛阳、北京和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民国时期游历南京的“访古指南”。 24.《全宋词》(作者:民国唐圭璋) 不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浑,还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欲语泪先流”的哀婉,文学大师唐圭璋所编撰的《全宋词》,与《全唐诗》被并誉为中国“文学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