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9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91006+
所在地址: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街2-1号朝阳市北塔博物馆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421-2813498
简介信息:朝阳北塔是朝阳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街2-1号朝阳市北塔博物馆,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10-19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91006+
所在地址: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街2-1号朝阳市北塔博物馆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421-2813498
简介信息:朝阳北塔是朝阳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街2-1号朝阳市北塔博物馆,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酒店离南北塔不远,晚上溜达着去了,很多本地人在塔下纳凉休闲,大家都很放松,两塔中间就是慕蓉街步行街。很多卖战国红玛瑙和树化石、动物化石的。买了两小块化石做纪念,晚上夜市逛的人不是很多。南塔可以登塔,有个北塔博物馆,收费20一位。晚上我们去时已经闭馆了。
参观完北塔博物馆后,来到北塔广场参观北塔。买的博物馆和北塔联票50。北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朝阳北塔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和刹顶等部分组成。朝阳北塔是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被称为“东北第一塔”;是朝阳市古城的象征、东北佛教的典型代表。该塔经过前燕、北魏、隋、唐、辽不断建设。在前基础上建和塔外套塔等。很有特色。北塔可以参观地宫和塔基。发现佛舍利的十二层天宫未对外开放。该塔塔基是十六国三燕时期前燕慕容皝筑龙城,建的和龙宫宫殿夯土台基。后来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始建木塔于三燕宫殿台基之上,时名思燕佛图(博物馆里有介绍),后木塔毁于火灾。到隋仁寿二年(602年),营州官民僧俗得到隋文帝颁赐的一颗佛舍利(在北塔十二层天宫发现),奉诏在烧毁的思燕佛图基础上重新建塔,隋文帝赐名“梵幢寺塔”。唐朝唐明皇李隆基下旨令营州刺史安禄山修缮佛塔,在各层塔檐束腰处饰以仿木构建筑彩绘,并更名为“开元寺塔”。该塔在辽时定型,开元寺塔维修后更名为“延昌寺塔”。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延昌寺塔再度维修定型。现在塔刹已坍毁不存,依据原构建修复了砖莲座、绿釉琉璃仰莲座和琉璃覆钵等。北塔北面假门一反常规,两侧雕飞天各一,头朝下上身袒露腰系裙带,头梳发髻饰璎珞,戴臂剑手托供物,飞舞于空中。须称座束腰,壶门每面6个,共设24个,门内雕莲花或兽面,化生童子或伎乐人物、缠枝牡丹,版柱刻驮有人物或莲花的异兽。舞伎16人,乐工16人,演奏着各种乐器,精心布置于假门及卷门两侧,每半面三个壶门雕饰又可单独构成一组,伎乐人物和异兽动姿皆朝向中间之假门或券门,布局严谨,排列井然。塔身砖雕图像,皆中央一尊坐佛,旁为胁侍菩萨,外置灵塔,佛头与灵塔上方华盖两侧各有一飞天,四面合起来为密宗金刚界四方如来(中央大日如来居塔心室佛殿内),八胁侍菩萨、八大灵塔、二十四飞天,此即密宗特有的曼荼罗坛。八大灵塔塔名概括记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塔檐外轮廓略呈弧线形。每层檐角梁下和中间均垂挂金铎,每层8个,共100个。北塔十二层天宫内发现佛祖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两粒(现在保存于凤凰山下的宝塔寺供大家烧香拜佛)及盛装佛舍利的玛瑙罐、金塔、木胎银棺及七宝塔(保存于北塔博物馆内,收费参观)。还有波斯玻璃瓶、金银经塔,鎏金银塔、银菩提树、石香炉等以及砖石题记和各种材料制成的供器、饰物和佛教法器等。其中七宝舍利塔是世界级文物之一(保存于博物馆),此七宝舍利塔为方形单檐式,由台座、莲座、塔身、塔檐、刹顶构成,塔上面是由银丝串起的金银饰品,珊瑚、珍珠、玛瑙、玉石、水晶等宝物,外观晶莹剔透。在七宝舍利塔中安放着木胎银棺,银棺里有一座方形单檐金舍利塔,塔内有一个非常精美的金盖玛瑙罐。两颗佛舍利和五粒鎏金珍珠就珍藏在这罐里。而这种包装相套的珍藏方式与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安放真身舍利方式(铁函一鎏金函一檀木函一水晶椁子一玉棺)大致相同。地宫早年被盗,留下一座雕刻精美石经幢。该塔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的台基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塔为外表的建筑形式,拥有独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朝阳北塔是佛祖舍利的瘗葬塔,是佛舍利塔的最高等级。朝阳素有“东北佛教祖庭”的美誉,朝阳市仍有许多古老的佛教塔寺传承延续,如龙翔佛寺、北塔、南塔、佑顺寺、天台寺等,其中北塔最负盛名,它的宗教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上下参观半个小时左右,塔上可以眺望南塔,俯瞰北塔博物馆。晚上会亮灯。
入夜的北塔广场亮起暖黄色灯光,45米高的辽塔被照得通体透亮,砖雕莲花纹在光影中纤毫毕现。八位身着靛蓝长袍的民间艺人正在表演踩高跷,两米高的木跷踏着鼓点,彩绸扇面划破夜色。他们穿梭在千年古塔投下的阴影里,绣着金线的衣摆时而掠过石阶上的忍冬纹浮雕。塔基转角处的唐代力士雕像沉默注视着这场流动的非遗展演,地宫展柜里的辽代玻璃器皿仍在幽幽反光。建议21点前过来,既能看清塔身十三重密檐的鎏金铜铃,又能完整观看高跷队的夜间排练。
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在中国北方先后建立了“三燕”,即前燕、后燕、北燕,定都于“龙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被称为“东北第一塔”的朝阳北塔,正是在当年三燕故都遗址上修建的一座佛塔它的外形与南塔如出一辙,也是一座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略矮于朝阳南塔.朝阳北塔最为人乐道的,是它复杂的身世在1984年以前,人们根据史料和塔身风格,推断北塔是一座辽塔直到上世纪80年代对北塔的一次全面维修,才通过考古发掘和勘察,逐步揭示出了朝阳北塔“五世同体”的神秘面纱.通过北塔博物馆里的一张塔体剖面图(图6),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北塔其实是多个朝代持续修缮或重建的产物所谓“五世同体”,就是指:1、最下层的地基为三燕时期的“和龙宫”宫殿遗址2、往上层的夯土台基则是北魏所建“思燕佛图”木塔遗址3、隋文帝时在北魏塔址上建梵幢寺塔4、唐代又重建砖塔,即开元寺塔5、辽代契丹人对唐代残塔进行了外观改建,更名为延昌寺塔.实际上,北塔早期的特征已经不太明显了,只有最后一世辽代的色彩最浓重.除了塔体本身,北塔的天宫和地宫中出土的文物,也不乏无价之宝,这些文物目前大多藏于北塔博物馆内.北塔地宫目前是对公众开放的,入内可以看到塔基的内部结构包括三燕时期的宫殿柱础石、北魏时期的塔心夯土,还有隋唐时期的砖砌塔基,以及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被称为“东北第一幢”的辽代石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