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50402+
所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东交民巷19-1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法国邮政局旧址是北京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东交民巷19-1号, 所属东城区区号是110101.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东华门街道内
靠近法国邮政局旧址内
距离12米的东交民巷北
距离20.8米的东交民巷19号北
距离217.7米的祈年大街/前门东大街(路口)北
时间:2025-04-2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50402+
所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东交民巷19-1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法国邮政局旧址是北京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东交民巷19-1号, 所属东城区区号是110101.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东华门街道内
靠近法国邮政局旧址内
距离12米的东交民巷北
距离20.8米的东交民巷19号北
距离217.7米的祈年大街/前门东大街(路口)北
热门评论
法国邮政局旧址,建于上世纪初,是法国在使馆区内设立的邮政机构。当时,西方列强在东交民巷建立了使馆区,除了各国使馆和官邸外,还建有许多为使馆服务的设施和机构,比如法国邮政局旧址建于1910年的法国邮政局,大门两侧有花岗岩贴面壁柱,正面墙体砌有六扇连续拱券式大窗,墙体饰有中式砖雕,顶部建筑周围的矮墙呈现有三角山花,窗台下都有中式浮雕砖刻装饰,是目前保存较好的中西合璧的经典建筑。
法国邮政局旧址🗺️,整体环境还不错,建筑很漂亮🏛️,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唯一不足的是拍照时要注意车辆🚙,因为店门口有一条马路,可能会影响拍摄效果。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去的!🌟目前有一些功能装修,但整体不影响。
这座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一看就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那墙壁、那门窗,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虽然它不再作为邮政局使用了,但每次路过,还是能让人回想起它曾经的繁忙与热闹。现在呢,它可能变成了其他的用途,或者就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静静地立在那儿。
法国邮政局旧址在1901年改建为法国邮政局,并在1923年成为法国邮政局的营业场所。该建筑在18世纪末作为一家名为“HOTELDEPEKIN”的旅馆出现,后在1900年庚子事变中受损,经过翻修后形成了现在的建筑样式。现在这处建筑成为一个网红,拍照打卡的地方,里边不能参观。地址在东交民巷19-1号。
法国邮政局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是一处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独特景点。这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拍照打卡的绝佳之地。建筑外观精美,细节之处彰显着昔日的辉煌。虽然如今不再履行邮政职能,但它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感受那份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味。游览此地,仿佛穿越回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令人流连忘返。
[糖果]导航:东交民巷19-1号。[鸭子]体验:东交民巷的多座法国建筑之一,从窗外可以略微一观其中的精致精美,放光的吊灯在环境内显得十分耀眼,从中可以略微一窥出当时法国之强盛。[憨笑]总结:外表不是十分显眼,但内里却别有乾坤。
法國郵政局舊址,位於東交民巷19號,建於1910年。為含有東方色彩的折衷「殖民地式」建築,曾為餐館。建築是一排磚砌平房,共八間,坐北朝南,面闊26米,進深13米,東北部設有地下室。體量較為簡單,面積也不大,但是立面處理非常細緻。臨街的南立面對稱布置,東、西各開一門。門兩側貼有重塊石式壁柱,儘管有寬大的橫縫劃分,但柱身上又塑造出垂直壁面,上部用西式檐壁額枋結束,再裝飾以盾徽,從而突出了兩個入口。兩門之間是四個連續拱券形大窗,門外側又各有一個同樣的券窗。除了門套之外,牆體全部採用灰磚砌出線腳,刻劃形成圓券以及其鎖石、窗間牆券腳處的凸線。木門窗用油漆刷成紅色,窗台板使用灰白色石板。屋頂女兒牆對應的窗間牆位置處,做成西式三角形突起,且在東、西兩端做成轉折形狀。兩個三角形突起之間的檐壁上,鑲嵌著三塊中式磚雕花板。窗下牆處也交替布置著相似的雕磚花飾。東、西側牆的南端原來各有一個較窄的弧形窗,如今已被封砌。總體上是含有東方色彩的折衷「殖民地式」建築。東側有門洞可通往後院,東北角有台階可通往地下室。
法国邮政局旧址位于东交民巷19-1号,建于1910年。这是一排很有特色的建筑,单层八开间砖木结构平房,门两侧有花岗岩贴面壁柱,正面墙体砌有六扇连续拱券式大窗,墙体为中式清水砖墙,上下饰有中式砖雕,目前保存较好。顶部连续的三角山花装饰的女儿墙,似乎还在默默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窗户弯弯、古灯幽幽、墙壁灰灰、雕花深深,复古的情调如同老电影在播放。现在能与其亲密接触,触摸历史的印痕,打开尘封记忆。这座典型的法式建筑以其优雅的外观和精美的细节吸引着无数游客。
东交民巷近代历史风貌建筑群~法国公使馆旧址沿着东交民巷往东,过了日本公使馆的两座小洋楼,前面是一排青砖平房,这就是法国邮政局旧址。这里最早是瑞士人开的一家旅馆,1900年后被划入法国公使馆范围,这座临街建筑成为了法国邮政局。这是东交民巷一代非常稀有的一代建筑,虽然建于1900年以前,建筑保护得依然非常完好,目前是空置状态,门窗紧闭。再往前走,就是一座青砖红门,气势雄伟的西式大门,这就是前清时期的博和讬贝子府、清中期的盛昌辅国公府、清末的法国公使馆、建国后的第一座迎宾馆。这座贝子府的第一代主人是爱新觉罗·博和讬,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子,满洲正蓝旗人。因征朝鲜、明朝、李自成、喀尔喀蒙古等战役有功,受封固山贝子,顺治赐东江米巷8号为博和讬贝子府,死后封温良公。从顺治到乾隆,博和讬的后代为“世袭罔替”,沿用贝子府。到盛昌这一代开始,为“世袭递降”,府邸由贝子府降为辅国公府。1859年至纯堪这一代,已经没有资格继续住在这里了,从这座纯公府中搬出。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各国都想抢占东交民巷北侧的肃王府为本国兵营和公使馆。但肃王府是清朝规制很高的几座铁帽子王府,最后清廷将肃王府东南方向不远处的纯公府租借给法国作公使馆。1861年至1900年的法国公使馆,基本保持了纯王府格局。1901年至1928年,法国公使馆向西北扩大了很多面积,建筑风格也变为欧式,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站在台基厂大街交口,透过高大的白色围墙,可以看到法国公使馆院内一座座非常漂亮的青砖小洋楼,据说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接待外宾的迎宾馆,西哈努克亲王在中国的几年,就是住在这里,是钓鱼台之前规格最高的国宾馆。
法国邮政局来拍个卡。拍照🎥的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