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6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61016+
所在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街道北13公里(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西院)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79-62265740
简介信息:景陵是洛阳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街道北13公里(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西院),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10-16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61016+
所在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街道北13公里(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西院)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79-62265740
简介信息:景陵是洛阳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街道北13公里(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西院),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这是到洛阳和博物馆一样必到的地方。这座景陵是我国首个经科学发掘后原址开放展示的北魏王朝帝陵,主人是北魏第八位皇帝宣武帝元恪,孝文帝次子。这位鲜卑族帝王在位期间(499-515年)完成了洛阳城的营建,却因纵容外戚专权埋下北魏分裂的隐患,之后在33岁暴毙离奇死亡,埋在了洛阳这个24米高的圆形封土堆下面。整个地宫长54.8米,结构完整,包括墓道、双甬道、石门、攒尖顶墓室等要素。发掘时在墓道出土了北宋钱币和白瓷碗,证实宋金时期就遭盗掘,实际墓道残留7个现代盗洞,最深处达棺床位置。虽经盗扰,但仍出土了45件珍贵遗存。进入地宫、穿过幽长的墓道,就能看到门口两侧的"武官守阳界·神兽镇阴间"的双重防护石像,据说两像原始位置呈45°角相对,形成视觉死角,而视线焦点正好落在墓道封石位置,且右边的石翁仲底座残留着红色朱砂,正是北魏“以丹开明堂”的厌胜之术,与《鬼吹灯》描述的西夏大墓机关几乎一致。这些细节也让景陵成为了研究古代陵墓防御系统的最真实教材。等游客都走光只剩下保安在远处等着我锁门下班时,我这才能站在石门下安静拿着手机稳稳拍下第六张照片。这是四角攒尖顶,由九层收分砖券砌筑,暗合九重天概念。螺旋纹砖砌法精确复制了北魏时期记录的紫微垣星图,顶部中心原本镶嵌北斗七星状铁环,可惜今日早已锈蚀脱落,但放大照片依然可见残留凹痕。不过出土的残件被证实是穹顶中心原悬挂着的铜铃,铃响象征了“通天之声”。据说用手机闪光灯45°角拍摄穹顶,仍然能捕捉到砖缝中辰砂的反光点,而这辰砂粉末也被证实当年穹顶是呈现血色星空效果的,这大概是古人的浪漫吧。双阙甬道在《盗墓笔记》中也被称为生死交界处的机关,第七张照片中那个摄像头的监控盲区恰好对应古代机关箭孔位置,而考古学家在通道测试也证实了在第三块地砖位置拍手会产生7秒回声,这些都是古人设计用来做防护和预警的。陪着我的保安大哥很耐心,看我呆了那么久,耐心告诉我:现在能看到的那具石馆其实不是墓主本人的,而是其他墓地中出土的北魏石棺。墓主的早已被盗墓者拖出去了,在墓道顶部清晰可见当年野蛮拖拽的痕迹。站在墓道口像上看,恍惚会以为这条路很快就能通到地面,但实际上还要走半天,原来这个墓道角度也是景陵最精妙的防盗设计之一:根据考古研究数据得知,前段40米为12度缓坡,末端5米突增至15度形成视觉盲区,使人低估实际长度;且这个12度的特定角度下,夯土层能最大程度的放大脚步声;若用洛阳铲击打左侧墙壁,声波会沿12度斜坡在0.8秒后迅速折射至穹顶,形成多方警示。另外,在拍照前我还小心翼翼地询问了保安大哥这样拍照会不会打扰到墓主?保安大哥说没关系,只要不开闪光灯损坏文物就行,好的,那就安心了。
北魏延昌四年正月初十日,宣武帝突发疾病。其病情进展迅速,仅三日后便驾崩于洛阳皇宫的式乾殿,终年33岁。宣武帝去世次日,年仅6岁的太子元诩在崔光、于忠等大臣扶持下仓促继位,即孝明帝。二月二十一日,宣武帝被安葬于邙山景陵,谥号“宣武皇帝”,庙号“世宗”。宣武帝取消“子贵母死”制度的举措,导致其去世后胡太后得以掌权。其死亡直接引发胡太后临朝称制,同时权臣高肇在外伐蜀期间被紧急召回,最终遭宗室联合诛杀,北魏由此进入外戚与宗室内斗的动荡时期。宣武帝晚年因沉迷佛教、纵容贪污导致的统治危机也在其死后全面爆发,为后续“河阴之变”及北魏分裂埋下伏笔。
洛阳古墓博物馆室外展区的北魏宣武帝景陵是我国历史上经国家批准科学发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国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宣武帝为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孝文帝第二子,公元499年~515年在帝位,继承了其父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公元515年死于洛阳,葬景陵。景陵在宋金时代和民国年间屡遭盗掘,墓内盗洞可见多处。景陵实际上并不大,比我去年在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看到的几乎同时代的湾漳北朝(北齐)壁画墓要小。毕竟元恪比高洋要低调[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