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51122+
所在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北寨线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寨卜昌古民居是焦作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北寨线,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4-11-1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51122+
所在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北寨线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寨卜昌古民居是焦作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北寨线,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寨卜昌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中国传统村落,背靠太行山,南濒沁河。由药王卜昌、油卜昌、乔卜昌等8个自然村组成。寨卜昌村现存古民居建筑130座,计400余间,大部分为清代中后期所建,具有明显的豫西北地方特色。寨卜昌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周武王与姜子牙率领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向朝歌进发。大军在此扎营,武王姬发命人搭台祭祀卜问前程,占得一个“昌”字。大军士气高涨,大败商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于是,在周王朝建立后,武王占卜的地方就得名“卜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寨卜昌村落的整体布局是封闭型一进二式四合宅院,为中国北方传统的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合理完备,主次分明,西侧为主院,东侧为跨院,院落独立且相互联通。同时,院落又具有豫北地区的空间紧凑、窄四合院式的布局形态。
这村子有几户大户人家。有个问题——太行山下,这么多村子,当年秦继伟谷景生的九纵是怎么选中了这个村子的呢?当然,总要有个根据地,总得找个村子,总会有个村子被选中,无论哪个村子被选中,就一定会有它被选中的原因和理由,所以,问题就是,寨卜昌村被九纵选中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大户人家的房子够气派?
闲逛。在别的平台看到摄影师的拍摄照片,觉得房子不错,挑时间就过来看看。地址:焦作市山阳区寨卜昌村。景点是免费的,车子停在路边,直接下去逛就行。村子在博爱。景点就一小块地方,不推荐专程过来,没啥看的。房子也很好,不错房子是挺好看的。
博爱寨卜昌村,那一条古建筑一条街上可以进入参观的院子,建筑风格古朴端庄彰显着主人的豪气,那两座并排连在一起对称的院子,一进院子的两厢房,房子的外墙兼具南北方的细腻风格,那座没有修葺的二层楼房,有很漂亮的阳台,想来当时这些房屋的主人经商去到过许多地方。这里很好,只是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太少了。
古色古香的晚清建筑还有不少,前人的很多东西都很值得我们去用心观察。现在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来学习的人很多,大锅菜吃起来也很香的。里面有不少图文的资料帮助大家学习党史文献。离郑州也非常的近,适合大家来学习交流。
七一单位组织去寨卜昌参观,接受红色教育熏陶。当天去参观的单位很多,讲解员都不够用[偷笑]寨卜昌村,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苏家作乡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背靠太行山,南濒沁河,由药王卜昌、油卜昌、乔卜昌等8个自然村共同构成,村域面积约2.3平方千米。寨卜昌村为武王伐纣时占卜得“昌”之地,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体系、功能齐全、布局完整的村寨,四周立寨墙、寨河,村落由西北向东南呈龟背形。因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这里作战过,所以遗留了一些红色印记,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微笑]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焦作市博爱县苏家作乡寨卜昌村。为实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逐鹿中原的战略设想,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38军及太岳军区第22旅共8万人组成陈谢兵团,挺进豫西,执行外线作战任务。1947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博爱县寨卜昌村宣告成立,并誓师南征。司令员是秦基伟、政委黄镇、政治部主任谷景生。秦基伟代表九纵队接受了太行四专署专员杜毓沄赠送的“太行子弟结长缨,跨河南征缚苍龙”锦旗;纵队党委向全体指战员发出了“练好兵、打好仗、执行新区政策”的号召。九纵队司令部机关设在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内明清古民居一条街。司令部设在三号院,六、七、八号三个院则分别为九纵办公地旧址。8月21日,九纵渡过黄河,先后完成转战豫西、攻克洛阳、解放郑州、决战淮海、渡江作战等大小战斗329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太行人民赢得了荣誉。2000年9月,该旧址所在的明清古民居一条街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博爱寨卜昌村,焦作市博爱县苏家作乡的一个村落,因其古老,近来颇为吸引媒体和专家的关注。说起来,“寨卜昌”这个名字只有100多年历史,但“卜昌”却用了3000多年,其名的由来与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有关。X“寨卜昌”村名的来历300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周武王与姜子牙统率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进入今天的焦作一带,逼近商王朝的国都。这就是著名的“武王伐纣”,那是公元前1044年1月3日,周武王率军渡过黄河,这时他们已经离开周原、长途跋涉整整一个月。为了这一天,武王姬发准备了四年,并联合了庸、蜀、羌、微、卢、彭、濮等众多部落,但大战在即,他的心中越发忐忑不安。作为“小邦周”的领导人,姬发面对的敌人是统治天下数百年的“大邑商”,如果不能战而胜之,造反者的后果不堪设想。那天傍晚,大军扎下营盘,武王远眺巍巍太行,命人搭台祭祀卜问前程。披头散发的巫师跳起神秘的舞蹈,然后手捧龟壳,洒上水在火上灼烧,久之,龟背裂纹隐约为“昌”字。姬发大喜,第二天挥军北进,六天后在牧野与商朝军队决战并获得决定性胜利。周王朝建立后,武王占卜的地方得名“卜昌”。如同“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在南阳一带形成很多地名一样,焦作一带也有不少地名与“武王伐纣”的传说有关:武王的部队离开“卜昌”向东北方向挺进,在今焦作市东遇到百姓“箪食壶浆”热烈欢迎,那地方得名“待王”,然后武王在今焦作市最东边整军,修兵演武,以备最后的决战,从此那地方就叫“修武”。经过无数次风云激荡,3000多个荣枯轮回,这些地名却一直传承下来。元朝末年的天下大乱,造成焦作一带人烟稀少,明初外来人口移居“卜昌”一带,都要沾武王的光,各将家族姓氏加上,形成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侯卜昌等八个卜昌村。清朝咸丰末年,天下匪患丛生,紧邻的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经过商议,共建周长2500米的寨墙,从此三村合一,称为寨卜昌。近些年,寨卜昌颇为引人注目,倒不是由于它跟周武王的关系,也不是已成断壁残垣的寨墙,而是这里保存了100多座、400多间建筑豪华、质量上乘的古代民居。去过的人说,寨卜昌古建高大轩敞,数十个院落相连成街,行走其间,门口残缺的石狮、石鼓,院内已经色彩暗淡的雕梁画栋,静静地散发着一种悠远的古韵。走进寨卜昌村寨卜昌古村四周被宏伟高大的寨墙环抱,整个寨墙与古村由西北向东南呈龟背形,墙外被宽8米多,深3米的寨河环绕,寨墙高9米多,下部宽7—8米,顶部宽3米,寨墙共有4座寨门和12座炮楼。整个寨墙工程占地近百亩,周1长2.5公里。寨墙由村民自行设计夯筑,耗资4万两千余文。寨墙与寨河从咸丰11年(1861年)开始修建,到同治七年(1886年)春竣工,前后修建25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沧桑,寨墙的4座城门及12座炮楼先后已被拆除,但寨墙虽久经沧桑仍巍然屹立,展示着坚韧挺拔的风姿。走进村内,造型大同小异的古建筑群尽收眼中,村中现存民居130余座,400余间,其中重点保护民居90座,335间。建筑年代从康熙至光绪跨越200多年,整体建筑是一进二封闭式四合院落,建筑格局相对比较固定,形式大同小异,但各有千秋,且用料讲究、造型美观、绘画、木雕、石刻精湛细腻并且将北方的四合院与南方的楼阁式建筑融合为一体,具有中原地区明显的建筑特色,是河南省民居中保存量大,建筑形式独特质量上乘的民居,对考证明末清初,特别是清代中晚期的民居、民俗、建筑、工艺、文化等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依据。现3号民居已被设为民俗博物馆。8号民居是待建的1947年8月15日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诞生地。2000年9月25日,寨卜昌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里的大姓王氏家族,素称泰顺。这既是王氏家族的分支旗号,同时也是其经商的旗号,由于其族人勤奋好学,经商有方,曾富盖怀川(今焦作、济源一带),到清代中期达到了颠峰,村中的建筑多为那时修建。由于有了经济基础,泰顺家族曾有多人考取了朝廷官员,最高官至四品。各朝皇帝封赐的“经魁”“武魁”“副魁”等匾额悬挂在王氏宗祠内。光绪皇帝的老师,清代著名书法家翁同和亲书的牌匾“先昌厥后”也珍藏于祠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