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1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10503+
所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七井胡同与西砖胡同交叉口正西方向62米左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10-63534171
简介信息:法源寺是北京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区七井胡同与西砖胡同交叉口正西方向62米左右,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05-11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10503+
所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七井胡同与西砖胡同交叉口正西方向62米左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10-63534171
简介信息:法源寺是北京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区七井胡同与西砖胡同交叉口正西方向62米左右,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来法源寺朝拜参加浴佛节的人非常多,上午早早的排起了长队。从南边广场一直排到北边的观世音菩萨殿再绕回来,大概排了四十分钟吧,终于轮到我们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双手合十][双手合十][双手合十]看见年轻法师出入神情轻松,开心,这里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啊!
抓住丁香花尾巴去了一次,虽然已经稀稀拉拉的没啥争艳的状态了,可香味是浓郁的。明年早点再去一次。寺庙人虽多,但还是很安静,去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都很文明。门口可以自动请三只香,路过庙宇岂有不拜拜之理……敬香三支.保佑保佑[双手合十][双手合十][双手合十]
[樱花]赏花实况:法源寺以丁香闻名,每年的四月份是开的最灿烂的时候,丁香花🌸的种类很多,紫色的白色的,还有很多洋丁香,罕见的十几瓣的丁香花在这里也能看到,盛花期着实漂亮,再此打卡拍照📸的人们络绎不绝。[圆图钉]交通停车:停车🅿️不方便,建议大家绿色出行。[比心][比心][比心]这里是免费参观的
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修,周末一个人在牛街吃完午饭,本来计划是去陶然亭,路过这里过去看看,之前两年看过丁香花,现在丁香花都没了,这次着重看了殿前边的这个文物,我不知道这个具体是叫什么,看到上面的雕刻很细腻,仔细地看了很久。去看一个文物古迹,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法源寺,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藏着别样俏皮。红墙灰瓦间,绿叶摇曳生姿,可惜去的时候丁香花已经谢了,网上看见花开时节宛如梦幻香雪海,幸好遗留的丁香诗会聊慰人心。寺内佛像庄严肃穆,却与活泼灵动的沙弥塑像相映成趣,还有一只胖胖的三花猫咪慵懒踱步,最后躺在自己食盆的房檐上,大抵是觉得游客惹人烦恼,还不散去耽误爷吃饭了(liao)~古寺也添了几分萌趣。还恰好遇到四点,寺里讲课,听到佛乐如同仙乐一般澄净。可惜最后出了寺院才买的大热的丁香冰箱贴,这要一路带着拍照打卡,也能抚慰没看到丁香花的心情。现在已经在我家的冰箱上驻扎啦。
第一:历史背景法源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原名“悯忠寺”,是唐太宗为悼念东征阵亡将士而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辽、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清雍正年间更名为“法源寺”,现为中国佛学院所在地,兼具宗教、历史与建筑艺术价值。第二:交通指南地铁:4号线/7号线,菜市口站D口*出,向南步行约10分钟。公交:83、144、381路至“南横街西口”站,下车即达。自驾:附近停车不便,建议公共交通出行。第三:开放信息时间:8:30-16:00(全年开放,无需预约)门票:免费建议游览时长:1-2小时第四:主要景点1.山门殿:入口处悬挂“法源寺”匾额,两侧石狮为明代遗存。2.天王殿:供奉弥勒佛与四大天王,殿前古柏苍劲,历史感浓厚。3.大雄宝殿:寺内核心建筑,清代风格,供奉释迦牟尼佛,庄严肃穆。4.悯忠阁:寺内最古老建筑之一,唐代基石犹存,曾为辽代高僧讲经处。5.藏经楼:珍藏大量佛教典籍,现为中国佛学院图书馆。6.丁香院:寺内种植300余株丁香,4月花期时香气袭人,被誉为“香雪海”。第五:最佳拍摄点悯忠阁前:古建筑与绿树相映,适合人文摄影。丁香院:春季花海如雪,古刹与丁香交织,极具意境。钟鼓楼:红墙灰瓦,适合古风人像拍摄。第六:游览贴士1.最佳季节4月(丁香花期,香气浓郁)10-11月(银杏金黄,秋意盎然)2.注意事项:寺内为宗教场所,请保持安静,勿大声喧哗。尊重佛教礼仪,勿随意触碰佛像或法器。3.周边推荐:牛街:距寺约1公里,北京著名清真美食街,推荐聚宝源涮肉、洪记小吃、白记年糕。报国寺文化市场(已搬迁,可查询最新信息)。第七:适合人群历史爱好者(千年古刹,见证北京变迁)摄影爱好者(古建、花卉、光影绝佳)静心访古者(远离喧嚣,感受禅意)法源寺集历史、文化与自然于一体,是北京城内难得的清幽之地,适合慢游细品。
法源寺作为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历史底蕴深厚。寺内建筑古朴,中轴对称格局尽显庄重。还有珍贵的佛教文物可看,宛如一座宗教类博物馆。四月丁香盛开,花香四溢,宛如仙境。在这里既能礼佛祈福,又能感受宁静美好,远离城市喧嚣,真的不虚此行!
法源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是中国佛教重点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法源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建成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初名悯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追荐东征高丽阵亡将士而建。唐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重修并增建“悯忠阁”。辽清宁三年(1057年),悯忠寺在幽州大地震中被毁,后于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并改称“大悯忠寺”。明正统二年(1437年),更名为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修后正式更名为法源寺。1956年,法源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创办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法源寺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格局,整体坐北朝南,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要建筑所在,由南至北依次为:三座门形式,中间为正门,歇山顶,筒瓦屋面,门前有石狮一对,两侧建有八字影壁。内供布袋和尚,两侧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上有乾隆御书“法海真源”匾额,内供如来佛及文殊、普贤菩萨,两侧分列十八罗汉。观音殿又称悯忠阁,陈列法源寺历史文物。大悲坛现辟为历代佛经版本展室,陈列唐以来各代藏经及多种文字经卷。法源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场所,寺内珍藏大量佛经、佛像和石刻文物,如东汉陶佛坐像、东吴陶魂瓶、北魏石造像等,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法源寺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如宋钦宗曾被拘禁于此,袁崇焕被处死后遗体曾被藏入寺内超度,谭嗣同也曾在此接受超度,因此有“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之说。法源寺的丁香花闻名遐迩,每年四月丁香盛开时,香气四溢,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赏花赋诗,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等诗句更是为其增添了许多诗意。
暮春时节,在北京只有半天空闲时间,我们把它留给了法源寺,这座北京最古老的名刹。数日大风,已将园内丁香几尽吹落,偶余几枝还在绽放着,于是空气中隐隐会闻到缕缕悠香。没有了花,也就少了游人的喧嚣,倒是极好的赏春、礼拜之时。整个寺院六院七进,占地约7000平。法度严谨却丝毫不觉肃穆、森严,扑面的春风和满目的新绿,让人只觉心境平和,烦恼皆无。廊下的雨燕在春日的阳光里,或振翅翩跹,或宅于巢窠,叽喳声不绝于耳,给这祥和之地带来一丝欢快的气息。寺院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僧侣研习佛法,两侧的寮房都有习修的僧人。与其他寺院不同的还有,在整个寺院里没有任何一个收款的二维码,功德箱上都放着可以随喜带走的各种经书,也没有二维码。坐在树下,听着鸟语,嗅着花香,想象着当年丁香诗会的盛景,静享这一刻的美好吧。附录:人文历史:宋末遗臣谢枋得抗元失败,在该寺绝食而亡。1917年至1919年间,齐白石曾两度入住寺内,在此开始“衰年变法”。1920年,学者杨昌济病逝后停灵法源寺,毛泽东前往寺中为恩师守灵。1924年,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等陪同下,慕名赴寺游赏。•丁香诗会:起源于明代踏青时节诗人吟诗唱和活动,至清代极盛。每年暮春时节,法源寺备好素斋,邀集文人名士赏花吟诗,曾留下纪晓岚、洪亮吉、顾炎武、何绍基等的足迹或诗篇。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这首诗是杜甫描写的丁香花的诗句,从丁香的体态、枝条、叶子、花朵等方面进行描绘。诗人写出丁香花枝条柔软,花朵繁密致枝条下垂,细叶有浮毛,花朵稀疏却素雅艳丽,将丁香的外在特征细腻呈现,可见其观察之细致,也展现了丁香独特的柔美与素洁之美。每年的春天到法源寺看丁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四月初是丁香花开的最好时节,今年不仅找到了五瓣丁香,还拍到了十五瓣的,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