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1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11016+
所在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柳敬亭公园内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523-86365053
简介信息: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是泰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柳敬亭公园内,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4-10-21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11016+
所在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柳敬亭公园内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523-86365053
简介信息: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是泰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柳敬亭公园内,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吃完早茶,凤城河边溜达,看到这个博物馆,大中午的没有游客,进门慢慢参观,伟大的评书师祖柳敬亭的人生可以详细的了解!来了这里才知道我们小时候守着收音机听的评书,祖师爷都是柳敬亭。以前每周六都有演出,由于没观众停演了!可惜!
比较小众的一个国字头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场馆毗邻柳园,一楼主要讲述的是说书宗师柳敬亭的生平事迹。二楼的介绍则是将评书评话发扬光大的近现代大师们,有我们熟悉的单田芳和吴君玉,相信很多80后都是听着他们讲的故事长大的,甚是怀念!场馆边还有专门的书场,定期会有演出。
泰州的个小众博物馆,评书评话博物馆,为什么会放在泰州?因为个扬之泰州人柳敬亭。据说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是评书的开山鼻祖。也是当时的著名评话艺术家,扬州评话的祖师爷。博物馆资料翔实,布展丰富,可了解中国评话评书的历史与传承。旁边有个柳园也可顺带逛一下。免票,需扫码。
国字头的博物馆,比较小众但是确实不错,不过上级就是泰州文旅局,所以能够搞到这样的程度,应该也是用心了,对于老百姓来说这里的回忆还是蛮多的,因为小时候能够听听这些人讲故事就是一种非常非常好的放松和享受了吧
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有了柳敬亭,才有了柳园。更有很多人不知道,柳敬亭是我们泰州人,而且泰州有充分的历史考证。这家博物院以评书相声行业祖师爷柳敬亭为主线介绍了,评书评话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博物馆不大,但是内涵深刻。此外,博物馆借鉴了苏州博物馆设计,古典园林风,拍照打卡也十分出片!
无意中路过的博物馆,其实是柳园的一部分,展示了说书大师柳敬亭传奇的一生,是国内唯一一座全面介绍评书评话艺术史和艺术家的专题博物馆,也是泰州市首个"国字号"博物馆。博物馆的民国风格建筑和设计格局别有匠心,逛逛蛮有看头的,涨涨小众知识也不错[鼓掌]华北、东北、中原、西南称这一表演形式为“评书”,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称之为“评话”。有趣的是潘诚立首创的人物的八红八黑脸谱,依色样、程度不同,这十六个"脸谱",后来为评书界广泛使用。“八红”分为:面似朱砂,面似鸡血,面似赤炭,面似重枣,面似胭脂片,面似生羊肝,面似吹灰,面似蒸笼蟹。“八黑”分为:面似烧炭,面似生铁,面似锅底,面似乌金,面似烟熏灶染,面似老茄皮,面似生水蟹,面似竃背。
名字冠以“中国”的一家特色博物馆—「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地点不在北京,而在评书重要源流地之一的江苏泰州,地点就位于柳园内。博物馆不大,两层楼的面积。主题很小众,主要以评书评话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成就为主题,展品大多是图片和照片,实物展品大多是书籍衣物和说书用品。基本围绕本地说书大师柳敬亭的生平展开主题叙述,同时对各流派评书评话做了兼顾性介绍。博物馆里专门辟出一间试听室,可以带上耳机倾听多位著名评书评话大师的原声重现。一层还按场次有评书演出,需要单独买票,去的时候没有见到,应该是还没到演出时间。整个参观时间一小时以内,可以在门口询问志愿者盖章事宜。博物馆免费但不免票,入馆时可以扫二维码现场预约,然后登机个人进本信息,倒是还算方便。
这个博物馆是柳园中间,博物馆不大,可以转去看看。柳园是开放式的花园,这个博物馆一方面介绍评书祖师爷柳敬亭的生平,其次梳理了评书的发展,以及现代一些名家的介绍和他们的小视频音频供欣赏。柳敬亭老爷子好长寿,也是命运坎坷,但走南闯北,人生很丰富。去的那天小雨,整个环境很幽静,非常舒服。
十一国庆期间,带着娃幼儿园的我是中国人的作业,打卡了位于江苏泰州海陵区打鱼湾、原柳敬亭公园内的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暨柳敬亭纪念馆是中国评书评话展示、研究、培训以及比赛和演出基地。该馆为国内唯一评书评话博物馆、泰州首个国字号博物馆。泰州是中国评书评话祖师柳敬亭的故乡,泰州南城河边至今保留有明清之际少年柳敬亭居住生活过的打鱼湾。据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王丽堂回忆,旧时每年三月,扬州说书人都要操办三皇会,以祭奠柳敬亭。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园内树立柳敬亭塑像和中国著名评书评话大师塑像
柳园里的中国评话博物馆主要是讲述了柳敬亭,这个出身平民的说书大师,活动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的动荡之际,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本姓曹,原为塘湾曹家庄人,少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避捕逃亡在外,因栖息于柳树下,自感生涯如柳絮飘泊无依,故改姓柳。后从莫后光学说书,熟悉各阶层的生活和各地方言、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