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21017+
所在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大渠街道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9-2022380
简介信息:泛舟禅师塔是运城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大渠街道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10-2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21017+
所在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大渠街道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9-2022380
简介信息:泛舟禅师塔是运城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大渠街道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泛舟禅师塔是一座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的唐代古塔,是全国唯一现存的圆形唐代砖塔。\\t•\\t历史渊源:该塔建于唐贞元九年(793年),长庆二年(822年)镌造墓铭。泛舟禅师为唐高宗李治玄孙,自幼聪慧,20岁出家礼佛,后成为报国寺住持。他与唐朝中期名将曲环志趣相投,曲环在其圆寂后,为纪念好友建造了此塔。\\t•\\t建筑特色:塔高约10米,直径5.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高度约占总体三分之一。塔基为圆筒形,上置须弥座,束腰与上下枭之间刻莲叶尖形,并装饰菱形花样。圆形塔身用方形砖柱分作八间,南面开一小门,门框为石雕,北面嵌有塔铭,记述泛舟禅师生平和建塔经过。塔檐逐层叠涩而成,塔刹雕饰有山花蕉叶、覆钵、仰莲、宝盖等,造型古朴典雅,为唐代圆塔的典型实例。\\t•\\t文化价值:泛舟禅师塔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独特的圆形造型、精美的雕刻艺术以及罕见的铭文排列方式,为研究中国古塔形制和唐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被编入《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名塔》等教科书。守塔人非常和善.90后年轻小伙讲解很热心普通话说的也好有文创和章可以盖收留了小猫咪在院子里话多缠人的要命[笑脸][笑脸][笑脸][笑脸]买了两个冰箱贴回来后有点后悔不如买点猫粮给小猫咪或者或者给一点讲解费对他来说实用一些[凋谢]
运城国保一共102处,可看的实在太多,这座泛舟禅师塔,可能知者不多,但是起码有两个特征是全国孤例。其一是唯一现存唐代圆形砖塔,其二是塔身铭文唯一从左往右竖向书写,为何如此,有几种推测,一是建造者身份特殊,泛舟禅师出身李唐皇室,祖父是玄宗堂兄弟,塔由官方主持修建,拥有更高创作自由度。二是地域文化融合,运城在唐代是波斯商旅活跃区,不排除受西亚横写文化间接启发。三是宗教象征需求,佛教密宗某些仪轨强调“左旋”以示逆流解脱,或影响铭文方向设计。于我而言三个猜测说服力都不强。说回塔本身,平面为正圆形,立面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每部分高度均占整体约1/3(总高约10米),比例严谨,曲折有致,很有均衡之美。塔基为素砖砌筑的圆筒形基座,自下而上略有收分;上承六层砖叠涩而成的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壶门纹饰及莲叶尖形、菱形花纹。塔身以八根方形倚柱分隔为八间,南面设长方形石门(门框、门槛均为石雕),北面嵌《泛舟禅师塔铭》记述生平。其余各面装饰假门与直棂窗,窗棂仿木构,直棂窗的腰串、心柱、立颊等构件严格按木构比例雕刻,窗格采用“破子棂”样式(棂条剖面为三角形),与敦煌唐代壁画中的窗式几乎一模一样。据说塔身还有内部空间,但是并未开放,问过文保员说是确有但他也不太清楚具体样式。檐部以十二层砖叠涩挑出,雕有仿木构的椽、飞椽、瓦当及滴水,檐上再以十五层砖反叠涩收束至塔刹基座。檐口出挑宽度超过塔座1/10,充分考虑了遮雨功能,在视觉上又充满了舒展感。塔刹自下而上由覆钵、山花蕉叶、覆莲、仰莲、宝盖及火焰宝珠组成,造型繁复精美,与法王寺唐塔风格相似。刹顶宝珠为石雕,历经千年风化仍存,覆钵、蕉叶感觉受到中亚或者印度影响。整体观感,厚重挺拔,雄浑雅隽,工巧艺精,气象俨然。
坐公交看运城国宝·盐湖·泛舟禅师塔之前来没进去,这次说啥也要和塔身近距离接触哈。乘坐22路公交车在寺北村站下车,步行至泛舟禅师塔院门前刚好下午两点整。此时,坐在门口儿的几位大哥大姐如同见到亲人般鸡冻得起身迎接,满脸堆笑道:“您是来开门儿的吧?”我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背心儿裤衩儿趿拉板儿,俺也觉得我就是来开门儿的(bushi^_^)。“我也是来玩儿的,开门儿得打这个电话”,带头大姐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哦,这门上还真有个电话……不是下午两点就开门儿吗?”,“这不没开门儿吗,咱们得打电话叫师傅来啊。”我打完电话没两分钟,看门大哥就骑着小电驴来给嗯们开门儿啦。泛舟禅师塔为泛舟禅师的灵骨宝塔,是原报国寺的主要建筑。据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塔铭碑记载,该塔建于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寺内其他建筑久已不存,仅存古塔一座。泛舟禅师塔坐北朝南,为圆形单层塔,塔高10米,通体砖砌,占地面积25.95平方米。该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高度各占三分之一。塔基圆形,由下而上略有收分。塔身下部为束腰须弥座。其上部中空,砖雕壶门用方形砖柱相隔,将塔身分作八间。正南面辟门,门槛、立颊、门额全为石雕。塔室(游客是看不了滴)为六角形,顶部作叠涩式藻井,藻井中有方孔,孔上有小室直达塔顶。东西两面各安装门一合,扇上有砖钉四路四行,每个钉盖直径4厘米。东南和西南两次间雕破子直棂窗,比例与木构实物相仿。塔身北面嵌有高1米、宽0.73米塔铭(《泛舟禅师塔铭并序》)一方,记述泛舟禅师生平及建塔经过。塔身顶部施叠涩式塔檐,外沿两层雕成仿木结构的椽、飞檐和勾头滴水。檐上又以15层砖反叠涩,收缩至塔刹基座下的露盘。塔刹饰有雕刻的山花、蕉叶、束带、覆钵、清花、垂莲、仰莲、宝盖等。顶端叠装用石头雕刻的宝珠。该塔造型古朴,雕刻粗细相间,为我国唐代单层圆形砖塔的孤例,被载入《中国古代建筑史》教科书,学术研究价值极高。《泛舟禅师塔铭并序》简介:塔铭高95厘米,宽67厘米,文23行,行38字,楷书。塔的铭文,由左到右排列竖写。铭文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详细介绍了泛舟禅师的来历。泛舟禅师出身皇家,祖父为邠(bīn)王李守礼。李守礼是章怀太子李贤次子,亦即唐高宗李治的孙子,与玄宗李隆基是同祖父的堂兄弟。史称李守礼姬妾较多,儿子有六十余人,名字见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的,有十九人,铭文并未提及其父亲名字。二是介绍了报国寺的来由。报国寺由曲环出资建造。曲环,本地安邑县人,在新、旧唐书俱有传。史书称其“少读兵书,尤以勇敢骑射闻”。天宝中(唐朝天宝年间)便随哥舒翰征战,曾参与平安禄山史朝义、破吐蕃、平李纳、平李希烈等战事,戎马一生,累立军功。担任多处节度使。曲环年老解甲归田后,建造报国寺,并请泛舟禅师兴宗开法。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正月十六,泛舟禅师圆寂。塔铭为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所镌。泛舟禅师塔,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参观,必看。
很圆润,很优美,是难得的唐代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