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4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40711+
所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联想桥北侧)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10-82132630,010-82139050
简介信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北京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联想桥北侧), 所属海淀区区号是110108.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大钟寺内
靠近中关村街道内
靠近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内
距离84.8米的大钟寺东路西
距离213.3米的北三环西路辅路/大钟寺东路(路口)西北
热门评论
大钟寺是因为大钟得名,反而正经的名字没人知道了,因为现在流行的警钟长鸣的这个话头,单位也跟风去组织参观了下,感觉非常不错,有点人好不火的遗憾了。要古物有古物,正殿供奉的是永乐大钟,明代的古物了,而且牌匾是乾隆御笔,大殿里面的碑文也是。要警示教育,正殿东侧古钟展览长廊可以敲钟,实打实的警钟长鸣啊。另外特设展很有特色,不光看展还有扫描答题,分数高给奖品,每人还有个小纪念品发放。感觉作为教育基地很有特色,不过费用肯定要再另付
大钟寺在清朝的历史上还是久负盛名的,也是从乾隆皇帝开始以后,历代皇帝祭祀求雨的必来之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目前都是正常对外开放的,尤其是值得肯定的是,每周三前300名可以享受免票待遇,这一点还是非常人性化的,博物馆周边的环境也非常清雅幽静。到这里来感悟一下历史,还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名刹大钟寺内。原名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总占地3万平方米,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曾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故又俗称为"大钟寺"。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觉生寺为市级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觉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钟寺已经是博物馆了,不在作为宗教场所。虽然各个殿还是原来的名字,但已经没有佛菩萨塑像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元明清时代的大钟,最后一个殿里,就是那口最大的钟的位置,这个钟非常非常大,上面满是经文,据说有五万字,真是惊艳呀,过年,元旦会敲响大钟,平时不敲了。文创就在旁边的屋子里,比较新,特别是馆建冰箱贴真是很漂亮,现在八折,算是赶上了。没有纪念币,这点大家估计会失望了。
2024.6.30工会app扫完码还要登记一下,给了张纸质票。盖章在大雄宝殿,一共46枚章。十二律吕令牌好难盖!大雄宝殿西配殿现在作为“敕建觉生”展厅,介绍了历史上觉生寺作为皇家寺庙的由来与兴衰。觉生寺,即大钟寺,雍正十一年(1733)敕建,自乾隆时期至清末,一直是皇家祈雨的场所。观音殿现在是“质器庄严”展厅,主要从古钟分类的角度,展示古钟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古钟文化中,梵钟是人们对汉代以来横截面为圆形的正圆体钟的一种泛称。包括朝钟,佛道用钟和更钟。梵钟端庄厚重、铸造精美,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形制上借鉴梵钟样式的各种用途的铃,不仅丰富了梵钟的内涵与外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质器庄严的风貌。朝钟与坛庙钟,是古代皇室用于朝会、典礼或国家祀典等政治活动的礼仪用钟。朝钟与坛庙钟通常器形硕大,铸工精湛,是古代帝王的号令工具,更是威严皇权的象征。佛钟与道钟是梵钟的主要门类,为现存古代梵钟类文物的大宗。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历代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对中国古代钟铃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目大的推动作用。在寺院里,佛钟不仅是有实用功能的报时器、警示集众作用的响声器,更是佛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法器,寺院生活的一切几乎全由“钟”来引导和决定。道钟的形制与功能效法佛钟而来,钟体上的铭文和纹饰是其区别于佛钟的最显著特征。更钟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向公众统一报时的钟,悬挂在钟楼之上。钟楼一般为高台建筑,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根据文献记载,用于报时的更钟在汉代时已经出现。佛钟出现以后,更钟借用了佛钟的形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就已出现了陶铃,但先秦文献中对铃的记载不多。寺庙道观中的铃,主要作为宗教的乐器与法器,以及建筑的装饰。目前所见铃的形制主要受梵钟的影响,铃体与钟体造型相似,但发声方式不同,铃是通过铃体与内悬的铃舌碰撞发出声响。观音殿西厢房展示了古代铸钟技法。藏经楼东配殿现在展出的是“外国钟铃”,法国上萨瓦铜钟不是复制品哦,4面都有立体浮雕,非常精美。
【位置】这间博物馆就位于海淀的大钟寺,太过著名以至于周围的大部分地名都靠它来进行命名了,博物馆虽说临街但停车场并不对外开放【环境&布局】售票处处在临街最外侧的门口,进入到院内就是一片偌大的停车场,一座照壁之后才将大钟寺显现出来,第一座是山门同时也是检票安检处,跨国之后来到第一进院落之中,两侧的钟鼓楼在这里就尤为特殊,然后是大雄宝殿,每座建筑旁都设立了讲解牌来回溯一下古建筑的历史,每进院落两侧都设置了东西厢房,在室内均设置了展览,第二进是藏经楼,二层的建筑尚不对外开放,最后一进院落是觉生寺存放大钟的殿宇,绝对是必看的一座建筑,攒尖顶的样式尽可能与内部的永乐大钟相协调,在西侧的建筑内设置了非遗的手工坊,在参观游玩之余还可以体验到互动项目【展陈】再来说说室内的展览,大雄宝殿之中讲述了古钟的功用,从西周以来从青铜器时代进入到汉代铁器逐渐深入,古钟略显褪去了礼仪之用,开始成为独立的报时功能,从皇家祭祀到宫观寺庙的鸣响,最后直至深入到寻常百姓的报时,古钟通常与铃铎相提并论,其实也就是缩小的版本古钟,成为宗教和商业的用具;东侧的厢房之中悉数了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所收集的各类古钟,可以看到工艺的愈发复杂代表社会审美和制造技艺的登峰造极;另一处展厅之中通过文物交换的方式,呈现出了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大钟的代表,日韩多受中国传统的影响,而欧洲则是成为教堂之中必备的设施,成为响彻天际声音的源泉,欧洲在古钟上还进行了发扬,形成了一种钟琴样式的乐器,一种极具风情的演奏手段;在西侧的厢房之中讲述了中国古钟的制作记忆,共分为模范法和失蜡法,从开模到灌浆,最终形成一座完整的大钟
今天上午打卡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清雍正年间敕建的觉生寺古建群气势恢宏,红墙灰瓦间尽是皇家寺院的庄重。镇馆之宝永乐大钟太震撼,46.5吨重的铜钟刻满23万字经文!馆里9大展厅从“阅古钟林”到“外国钟铃”,几百件钟铃文物串起千年钟文化。古建与现代展陈结合得超好,逛完像读完一部立体的钟铃百科。见到某团队,进行警钟长鸣警示教育。有着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已经是第二次来大钟寺了,依然在周三凭门口领取免费票进去的。发现今年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开放40周年了,1985-2025真是很有纪念意义。在大钟寺的最后文创店内可以盖免费章,章的设计是以一些大钟为原型设计的还是非常漂亮的。还了解到铸钟的工艺流程:制模---制范(制内范、制外范)---合范---浇注(熔炼金属液)---打范清理。每一口的大钟都是通过如此之多的步骤进行制作,尤其是当看到永乐大钟的时候真是很难想象当时的工艺繁复和水平之高。虽然是第二次看了但还是大为震撼的。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原名“觉生寺”,因清朝雍正帝崇尚佛教用于弘扬佛法,于雍正十二年建成为“皇家祈雨”场所。后因移入“永乐大钟”又称“大钟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阅古钟林展厅”、“妙境梵音展厅”、礼乐回荡展厅”、“敕建觉生展厅”、“质器庄严展厅”、“大钟楼”等。最古老的钟是河南庙沟的出土的,大约是39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钟。最大的、声音最洪亮能传10里的永乐大钟。最早,中国古代钟是礼器,奏乐用的。后来发展到了用于报时的朝钟、更钟;佛道用钟等;有圆形和扁圆形钟。【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周一闭馆,周三免费200张门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三环西路马路北侧,临街。
一直听说地铁大钟寺地铁站,没想到旁边还有一个大钟寺博物馆!我去的时候正好有人在讲解。真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必看大钟🕰️🔔百年古寺大钟寺,藏着响彻600年的世界第❶钟,永乐大钟🏃上周特意去了一趟,只为一睹这青铜大钟👍这是世界上能敲响的、蕞大的青铜大钟\\t❤️太震撼了‼️❤️46.5吨❗️6.75米高❗️内外壁23万100字❗️❤️这❸组数字,是老祖宗的智慧,匠人精神的具像化
[圆图钉]交通停车:博物馆无专用停车场,建议地铁13号线在「大钟寺站」A口出,步行约10分钟。[诉求]排队预约:🎫门票30块钱,日常不用预约。节假日可以提前在微信上预约,微信搜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过程]展览内容:永乐大钟:明代铸造,重约46吨,钟身铸有23万字佛经,堪称“钟王”。古代钟铃展: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类钟铃,展现中国古钟发展史。[评友]参观路线:山门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永乐大钟楼→藏经楼→东西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