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4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40718+
所在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华路与洪武大道交叉口正北方向277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明中都皇故城景区是滁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华路与洪武大道交叉口正北方向277米, 所属凤阳县区号是341126.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府城镇内
靠近明中都皇故城景区内
距离272.7米的洪武大道北
时间:2025-07-14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40718+
所在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华路与洪武大道交叉口正北方向277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明中都皇故城景区是滁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华路与洪武大道交叉口正北方向277米, 所属凤阳县区号是341126.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府城镇内
靠近明中都皇故城景区内
距离272.7米的洪武大道北
热门评论
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卡!因为时间仓促,只走了很小一部分。目前公园也正在持续提升改造中,未来将更具可看性。PS:凤阳明中都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在自己家乡悉心营建的明代第一座都城,被国内古建筑学界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豪华侈丽的都城。它的规划遵循《周礼.考工记》王城制度,上承唐宋,下启明清,为明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营建提供了蓝本和实践经验,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82年,国务院将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获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授牌,成为安徽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安徽首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也是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项目的重要组成。这里保存着朱元璋营建的明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其建筑格局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堪称北京故宫的“蓝本”。漫步园内,可探访午门遗址的精雕螭首与凹形城台,感受600年前皇家威仪;西华门的断壁残垣与护城河畔的芦苇荡,随手一拍便是古风大片。近年复建的钟楼、大明门等建筑与遗址交相辉映,配合考古展示区的玻璃观景台,生动诠释了“废墟美学”与历史厚重感。
安徽省第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以明中都皇故城遗址为主体,整个遗址公园还在完善和建设,暂时没有门票收费。比故宫大那么一点点🤏,在门口租了游玩自行车,一小时用费小的30,大的40。顺着古城墙游览,骑行的路不太友好。
跟着安徽省博来研学,一路学了不少知识,跟着明中都一线考古队,沉浸式遗址考古,穿越历史重重迷雾,揭秘中都重生之谜看到徽博公号发了招募,说走就走跟着来到这里。整个活动和现场都很赞,省博和旅行社的老师都很专业,有他们在我们读到了更多过去发生在这的故事。
凤阳明中都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悉心营建的明代第一座都城,规划遵循《周礼·考工记》王城制度,上承唐宋,下启明清。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合作,对明中都遗址开展持续的考古工作。2019年初,明中都考古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
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景观简直令人印象深刻。进入后,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古代。遗址布局恢宏,残垣断壁诉说着往昔历史,能深切感受到这个地方曾经的雄伟壮观。公园的环境整洁宁静,几乎没啥人,里面还在维修道路,便于以后游览。这里面的考古发掘展示的藏品能让人直观了解考古工作的魔力,是个好地方。
依稀能够看见它的壮观,听说这里是最早的故宫建址地
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华路附近,春节期间到凤阳游玩路过进去逛了一圈,景区门票免费,景区不大,门口有三轮车,没必要骑,几步路就走到头了,有个展厅,介绍了明中都的布局和规划,可玩性不太强。
在高德地图上看,这片区域显眼特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中都,对于每个来凤阳的人,都应该过来看一看。显存建筑不多,主要古城门被拦着做维修。四周平坦,冬天去看没有太多景致。建筑四周栽种大片月季,其他季节应该很漂亮。大片空旷广场,适合附近的带娃来踏青或放风筝。现时凋敝,不可抹去它的当年显赫。还是很值得去走走逛逛
如果对明史与明中都皇故城,特别感兴趣的,可以来看一眼。为什么看一眼呢?因为只能看一眼,进不去,不开放。就是进去也没啥看👀的,荒草凄凄,高墙巍巍,寒风中一片萧瑟。如果只想看风景,或者逛逛,可以去钟楼、鼓楼、皇陵,都不错。不过,这里停车倒是方便,门口有停车场,免费。对面不远就是凤阳博物馆,本地文物丰富,条件也好,有开水,凉开水,厕所,休息处。进大门,由于离城墙较远,扫码借了部双人自行车,砖路上骑不动,吭哧吭哧踩到城门口,打个卡。还有两个门,车破路远,望而却步。其实就是朱元璋搞的烂尾城,龙兴之地建都,想的,规划的都挺好。搞了六年,放弃了。这比衣锦还乡要升级了,小农思维。不过,明代的工程质量,那是没话说,弄不好要杀头的。现在老听到这里楼塌了,那里楼塌了,可不可以借鉴一下朱皇帝呢。[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