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3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30703+
所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7号西北方向110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科源社区是北京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7号西北方向110米, 所属海淀区区号是110108.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中关村街道内
靠近科源社区内
距离9.7米的中关村北一条南
距离190.4米的中关村北一街/中关村北一条(路口)西
时间:2025-07-03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30703+
所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7号西北方向110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科源社区是北京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7号西北方向110米, 所属海淀区区号是110108.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中关村街道内
靠近科源社区内
距离9.7米的中关村北一条南
距离190.4米的中关村北一街/中关村北一条(路口)西
热门评论
住了快30年的家要原拆原建了,叫城市更新已经拆了4分之一了充满记忆的中关村大礼堂第一批就被拆了,小学和大学都去里面开过会,几十年了破破烂烂很多记忆里的场景都变了
13-15号楼是保护建筑。其他楼有部分目前在拆,其中19号楼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对面的礼堂已经夷为平地。这个19号楼感觉每个房间就是一户,几平米,无水电,每层有公共厕所。其他还有人住的楼大体也是这个布局。这样的历史建筑再过些年也看不到了。对了出门就是中关村茶点,我2012年老过来买奶油卷。周日去看没开门,应该是周日休息。
科源社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和中关村北一条交界处。该社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其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特色。这里的老楼多数是当年中国科学院分配给职工居住的家属楼。上世纪,这里曾“藏龙卧虎”,钱学森、钱三强等知名科学家都曾在这里居住过。然而,历经近70年的风雨洗礼,房屋老旧的问题逐渐显现。社区内除了大产权单位中科院外,还存在公交集团、北京大学、卫星制造厂等十多家产权单位。社区内大约有五千多户居民,涉及承租公房、房改房、商品房等多种产权、多种形式。除了13到15号楼作为第一批北京历史建筑进行过翻修外,其他楼栋大多未曾进行过改造。这些楼栋多为简易筒子楼,存在墙体破损发霉、卫生情况欠佳、楼内漏水以及电线和上下水管道老化锈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2014年,海淀区曾和中国科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启动包括科源社区在内的中关村东区的整体改造,但整体改造多年来一直未启动。2022年相关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加速推动科源社区改造工作。2024年6月24日,中关村街道办张贴《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小区3号楼、8号楼、16号楼、17号楼、20号楼、29号楼、甲7北小二号楼正式开始公示规划设计方案和进行意见征询。根据公示的《中关村科源社区A组团改建原则》,项目将采取原拆原建的改造模式,改建出资原则为项目改建资金由财政补助、产权单位出资、居民出资和社会资本投资筹集。中关村东区改造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改造涉及整个东区,目前开始改造的几栋楼属于“A组团”,并会根据A组团意见征集、实施改造的情况,再进行后续改造规划。
科源社区几乎都是外地人租房的地方,虽然每栋楼的环境有所差异,但相同的是,每家每户每个房间都有很多蟑螂,防不胜防。只有少数房间没有霉菌,只有少数地方有独立卫生间。整体上和荒宅差不多。且现在确实一半面积在拆迁了
这个小区真是温馨又宜居!绿化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鲜的氧气。邻里关系融洽,互相帮助,让我感到非常温暖。物业管理也十分到位,维护得井井有条。总之,这里和是我心中的理想居住之地,强烈的推荐!
专程骑车游中关村的老牌经典小区科源社区,这里曾经是中国老科研人员和苏联专家的住宅区,古旧的四层老房子记录着无数历史,夏天来这里总感觉到很亲切,绿植环保矮楼,安静的小区,斑驳的砖房,还有著名的中关村二小和幼儿园,几乎每栋楼都有知名专家学者的故居,很有故事的地方。
给中科院科学家们居住地小区,还有苏联专家[偷笑][偷笑][偷笑]旁边还有专门给苏联专家们准备的蛋糕房🍰遗留到现在,也有大几十年的历史了,院里的大树都要三个人才能抱住,不过现在已经是破旧小区啦[糖果]交通很是便利,紧挨着四环拆迁都喊了十多年了,一直也没拆。。。。
偶尔路过这个中国科技第一的最牛社区。有解放前建造的科学家楼,也有明显是建国后模仿苏联风格的破楼。心里带着点小激动,带着些好奇。这次去办事进了一幢建国前修建的楼房,里面老久但挡不住布局合理带给人的气场。希望善待那些最可爱的人。
科源小区建成年代大概在50-80年代,最早的一批是三层的小楼户型为3-4居室都在100平以上,层高3.6米,最早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的住所。60年代末建起的一批房子为4层,层高为3.3米。户型多为2-3居室都在55-75平米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宿舍楼。最后一批为80年代建成,也是中关村地区最普遍的6层板楼,户型123居室都有。面积为50-80平米左右多为自动化所的职工居住。距离4号线中关村站310米。
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科源社区,外面有门,里面的所有楼都统一管理了,这里面是好多科学家曾经居住的地方,楼都很老旧了,没进去,也不知道里面什么样子了,不过外面几乎没有变化,连道路都是跟小时候一样的,所以这些楼估计得有几十年了,改造起来难度也是很大的,能正常维护好就不错了,故地重游,还是唤醒了很多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