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6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60722+
所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包公园内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551-62885950,0551-62886107
简介信息:清风阁是合肥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包公园内,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07-06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60722+
所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包公园内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551-62885950,0551-62886107
简介信息:清风阁是合肥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包公园内,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清风阁是包公园景区内的一个景点,位于包公园的左边,与包公墓园区正对面,清风阁免费,只需关注公众号即可进入,可以登阁俯瞰包河,远眺合肥城景。包河沿岸杨柳依依,环境清幽,形成“孝肃”精神与自然融合的意境。清风阁、包公祠(内有包拯塑像和历代颂扬碑文),兼具教育性与观赏性。
开放时间:夏季(5月-9月):08:00-18:00(最晚入园16:30)冬季(10月-次年4月):08:00-17:30(最晚入园16:00)一层(耿光日月厅):镶嵌5.4米×5米椴木浮雕《清风赞》,展现包拯生平事迹。如:《审牛舌案》、《陈州放粮》。二层(江淮奇葩厅):展示宋代庐州《古庐州市井图》壁画,还原市井繁荣景象。三至六层:依次为“江山明月厅”(安徽山水)、“庐州夜话厅”(地方文化)、“梨园揽胜厅”(戏曲艺术)及顶层藻井彩绘观景台,可俯瞰合肥城区及包公园全景。内部设电梯直达高层。
在包公祠的东边就是清风阁,是一栋大型仿宋建筑,1999年建造的,为纪念包公诞辰1000周年。门口对联写的是,“清风净宇宙,明月朗乾坤”。阁体坐西朝东,与包公墓遥相呼应。阁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登顶可俯视庐州城风光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清风阁外檐柱间设有格子门,每面为九扇,门为方格花心。顶层为彩绘藻井,门、楞、柱都为栗壳色。
合肥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其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古迹。包公祠位于包公文化园内的香花墩上,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太平天国时期,合肥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2800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任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这块碑文如今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银重建的。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五开间的包公祠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这座塑像为后来重塑,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文革”之初。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刻,上刻“宋包孝肃公遗像”。栩栩如生的包拯遗像给人以面如铁、气如虹、铁骨铮铮的包青天形象。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人,请工匠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据说是包拯的真容。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格外长。过去,包家子孙在介绍画像的来历时,常常谈及一个传说。说包拯在开封府时,经常要深入现场办案,百姓为了争看他的风采,往往把他挤得寸步难行。后来,仁宗皇帝知道这事,就赐给他一顶特制的乌纱帽,帽翅比别的官吏要长三寸,并下令:凡碰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由于包拯爱民如子,不忍加害于民,所以每逢他步行办案之时,就由随从高声吆喝:圣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杀。百姓听到后,便纷纷让出一条路来。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包拯家训》。享堂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正殿的东西两厢是陈列室。东厢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嘉庆八年版的《合肥县傅郭城图》、《香花墩图》、《宋史》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志书、《包公办案图》,以及包公当年在贵池手书“齐山”的摩崖石刻拓片等。西厢陈列有包氏宗谱,从宗谱中可以看出自包拯上溯35代,后续37代,共经历了2800多年。其中陈列的《故宫南薰殿藏包公画像》为复制品。由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志铭》,因受战乱,碑碎为五块,有三分之一的字迹模糊不清。还有出土的包氏族人文物木俑、青瓷香熏、影青瓷碗、砚台等。出正殿东行不远,即是一座六角攒尖亭,也就是祠内著名的廉泉亭。亭内有一口名为廉泉的古井。井因亭生辉,亭由井得名。廉泉井为包公生前所挖,原本井上无亭,系只为满足家庭用水的一口普通之井。由于包公一生清正廉明,后人敬仰包公,故赋予了包公个人及家庭之物许多神秘的传说。传说廉泉井水清官好人喝了无事,而赃官、不肖子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明朝人在修建包公祠时,在井上加盖了亭子,称井为“廉泉”,亭为“廉泉亭”。从此井亭作为一“景”留存至今。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李鸿章侄孙李国蘅撰写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记》,曰:“闻昔有太守来谒祠,启开汲饮,忽头痛,复堙如故。是说也,余窃疑。命从人开井汲泉,煮茗自饮,味寒而香烈,饮毕无异,目而笑谓诸曰: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廉泉的井沿上,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为井绳长期磨擦所致。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中央,雕有一块圆形彩绘木质浮雕龙像。雕龙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井为“六角龙井”。享堂西边有一座临河而建的小亭,名叫“流芳亭”。小亭为歇山亭建筑,倒挂楣上,雕梁画栋,三面临空,相传是包公幼时读书之后休息玩耍的地方。此外,祠内这些年陆续新建的“包公故事蜡像馆”和“包公文化长廊”也是游人了解包公及参观游览的好去处。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仿宋式风格,明五层暗四层,高42米,外檐设格子门,顶层为彩绘藻井。以“清风”命名,呼应包拯清廉精神,阁内浮雕、壁画均展现其生平事迹。有电梯可到顶层,可俯瞰包河风光及合肥城市全景,形成古今风貌交融的独特视角。非常漂亮。
[过程]游玩建议:整体游玩下来还是不错的,登楼的楼梯适中,不会太少,也并不算多。整个阁楼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跟包拯有关的清正廉洁教育,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还是正在蓬勃成长的小朋友们,都可以深受教益。不过一部分老实巴交的咱老百姓,也就感怀一下历史名人包大人,毕竟,现实里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樱花]赏花实况:门前有很多的坛子里会养睡莲,只不过最近还没有开,如果等到都开放的话,一定超好看。[圆图钉]交通停车:旁边有停车场,但旺季的时候估计会车和人都比较多。
又是免费的景区,也是廉政教育基地,进来主要就是为了登楼看一下老城区的景致,阁楼内非常贴心的设置了垂直电梯,直达五楼。五楼环绕一圈的走廊可以不同角度看风景,楼下用水滩培育了很多睡莲,在这即能学到廉政教育知识,也能用满眼绿色治愈心灵。
登高怀古,一眼千年!江这座江淮标志性古阁楼,既有历史厚重感,又能俯瞰合肥城景登阁望远,解锁合肥绝佳观景位五层飞檐瞰全城:一口气爬到顶楼(楼梯略陡但值得),南淝河、包公园全景尽收眼底!建议傍晚登阁,看夕阳洒在黛瓦灰墙上,瞬间穿越回宋代。巨型包公像:阁前广场的青铜包公雕像高5米,怒目持卷,威严感拉满,合影时记得拍“明镜高悬”牌匾背景!
陪孩子在隔壁省体育场上体能课,我顺便到附近包公园溜达溜达。清风阁前段时间进行了重新装修,绿树红墙掩映之下,巍峨宏伟的清风阁不失秀气。周围不少人带着孩子在红墙旁跟庐州字样打卡,附近环绕着商圈,此处越发显得闹中取静!
包公祠景区内的清风阁,之前是收费的,现在改成免费景区,建的非常好。里面的树都是好多年了,枝繁叶茂。站在阁上,清风徐来。建议先游玩清风阁,然后浮庄,然后包公墓。这三个景点在一起。登上清风阁,可以俯瞰整个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