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9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90112+
所在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S205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4000350236,0350-6543133,0350-6545055
简介信息:菩萨顶是忻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S205,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01-19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90112+
所在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S205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4000350236,0350-6543133,0350-6545055
简介信息:菩萨顶是忻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S205,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南无大智文殊室利菩萨摩诃萨人们常说人生有108种烦恼,而进入“法门”是解决这些烦恼的一种方式。菩萨顶的108级台阶象征着108个法门,每登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跨入了一个法门,有机会摆脱一种烦恼。在这座五台山上最大的喇嘛寺院中,文殊菩萨曾经在人前显圣,所以,这里又被称作“真容院”!嘉庆皇帝竖下的石碑上顶处不知被谁留下了一个湿湿的脚印,常年不干,真的神奇。提示:购买门票必须现金。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大地,我怀揣着对佛教圣地的敬仰与向往,踏上了前往五台山菩萨顶的旅程。五台山,这座被誉为“华北屋脊”的佛教名山,自古以来便是众多信徒心中的圣地。而菩萨顶,更是五台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驱车抵达五台山脚下,仰望那云雾缭绕的山峰,我不禁心生敬畏。随着车辆缓缓驶上蜿蜒的山路,周围的景色逐渐变得幽静而庄严。沿途,古木参天,溪流潺潺,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片圣地铺设的一条神秘通道。抵达菩萨顶脚下,我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印记上,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蕴。石阶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和形态各异的佛像,它们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净土,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登上菩萨顶,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映入眼帘,那便是菩萨顶的主体建筑——大文殊殿。大殿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殿顶的金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它的尊贵与神圣。走进大殿,一股庄严而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的塑像,他手持智慧之剑,目光深邃,仿佛在洞察世间的一切智慧与愚昧。在大殿内,我静静地驻足,感受着那份来自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周围是信徒们虔诚的祈祷声和僧人们的诵经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妙的画面。我闭上眼睛,默默地许下心愿,希望这份宁静与智慧能够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走出大殿,我沿着寺庙的走廊漫步。走廊两旁,是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它们生动地描绘了佛教故事和传说,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细细品味着每一幅壁画和雕塑背后的故事,仿佛在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站在菩萨顶的最高点,俯瞰着整个五台山,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五台山的美景尽收眼底,群山环绕,云雾缭绕,仿佛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而菩萨顶,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幅画卷之中,熠熠生辉。
菩萨顶位于山西台怀镇灵鹫峰上,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朝历代皇家的护国到场,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也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庙。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这些建筑屋顶都是三色琉璃瓦覆盖,显得五彩缤纷,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至今依然如新。108级台阶象征人生的108种烦恼,佛家认为每踏上一个台阶,就意味这跨入一个法门,解脱一种烦恼,当走完108节台阶,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脑后。也还寓意这一年24个节气、72侯,代表着未来一年的气运。登上这108节台阶,不仅意味着解脱烦恼,还寓意着四季平安
【菩萨顶】坐落于五台山灵鹫峰上,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初名“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重建,改称“真容院”。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一直沿称至今,同时俗称“菩萨顶”。由于清代皇帝崇信黄教,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其改为喇嘛庙。清康熙敕令重修,并破格在殿宇上使用黄色,使菩萨顶成为皇家庙宇,同时也进入顶盛时期。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时遗物,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康熙帝曾先后到菩萨顶朝拜了五次,乾隆皇帝朝拜了六次,留下了众多的碑文和墨迹,牌楼上的“灵峰胜境”、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是康熙皇帝亲笔;东禅院内两座汉白玉四棱御碑,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彰显出皇家寺院的“至高无上”和“雍容华贵”。2006年5月,菩萨顶作为“五台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中朝圣五台山📆20231105,九·二二❄️雪📍菩萨顶📍大显通寺📍塔院寺📍广仁寺📍大文殊寺昨天还风和日丽早上一起来就大雪封山了雪中的五台山更加庄严殊胜了。成了今年五台山最后一批朝圣者感恩🙏🏻🙏🏻🙏🏻
以前都写过,只是现在有了单独的词条,那就补充几句吧。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的首庙,历代不废修葺。康熙年间,敇令按皇家宫室形制重修菩萨顶,是以红墙黄瓦,庭院宏阔,布局谨严、开阖起伏,异于其他寺院。现存建筑及其它文物多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前树立着康熙、乾隆、嘉庆的3通御制石碑;文殊殿前汉白玉石碑坊额坊上的“五台圣境”四字为康熙御笔;另外,方丈院内也有2通乾隆的御笔诗碑。凡此种种,清皇室的相关遗迹遗存,不胜枚举。
忻州景点打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菩萨顶》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区内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当时魏孝文帝下令环灵鹫峰建造花园寺十二院,菩萨顶就是其中的文殊真容院。后历经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多次重修与改建。唐时传说文殊菩萨曾在这里显圣,寺名曾改为真容院;北宋时重修并铸铜质文殊像一万尊供奉在寺内;南宋时改建并改名为大文殊寺;明朝永乐初年才开始叫菩萨顶,万历九年又进行了重修。到了清代,顺治十三年将其改为喇嘛庙,成为藏传佛教的寺院。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帝王曾先后十三次朝拜五台山,菩萨顶则是他们驻跸朝台的行宫和护国佑民的道场。康熙二十二年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使其地位更加尊崇。《菩萨顶》全寺占地45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建筑大体上可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主要建筑,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菩萨顶》参照皇宫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形态和气魄不逊于皇家宫室。《菩萨顶》的特色景观:❶108级石阶:山门前有108级石阶,十分陡峻,暗指山西旧属的108个县。沿石阶步步登高,按照佛家的说法,可把人间的108种烦恼踩在脚下。❷康熙御笔牌楼:耸立在108级石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有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❸九龙吸水御路:登上108级台阶后,连接山门的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与北京故宫的礓碌铺设相似。 《菩萨顶》作为黄庙首府寺庙,菩萨顶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大雄宝殿内,后部供着毗卢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前面则供着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文殊殿内的文殊像按藏传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头取旁观势,腰取扭动势,发取散披式,身挂璎珞,活泼生动。殿内还挂着唐卡(绘在布上的藏画),大雄宝殿、文殊殿的柱头上挂着桃形小匾,上写梵文咒语,这些都是藏传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所独有的。《菩萨顶》寺内有康熙御碑,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藏经阁内藏有珍贵版本《甘珠尔大藏经》一部。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灵鹫峰上,需要走一段路上山,寺前还有108节台阶,不过比起黛螺顶来说还是很简单了,一口气就能上去。菩萨顶上的风光还是非常不错的,五台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康熙、乾隆来五台山朝拜的时候都是把这里作为行宫。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显得雄伟壮观。山门前的108级石阶,暗指山西旧属的108个县。游人参观菩萨顶时,往往在这些石阶上俯视台怀镇全景,留影逗留。
五台山菩萨顶菩萨顶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71~499),唐景云年间因依照骑狮文殊显现真容制作的塑像而闻名遐迩,故改名真容院。五代后晋石重贵、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曾先后敕修扩建。明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敕修并敕额“大文殊寺”。清顺治七年,扎萨克大喇嘛驻锡此寺并进行修葺。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驻跸此寺,重建殿宇,并敕老藏丹巴监修。康熙二十三年,老藏丹巴奏请敕菩萨顶大殿覆黄琉璃瓦。康熙三十年,康熙皇帝敕全寺殿宇覆黄琉璃瓦。康熙五次巡台,乾隆六次巡台,多次住宿于此。此间,曾敕此寺改住喇嘛僧人,并派兵常驻镇守,此寺亦于其时改为藏传佛教寺院。康熙皇帝亦将五台山的10座青庙(汉传)改为黄庙(藏传)。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玫瑰]菩萨顶,是满族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玫瑰]菩萨顶位于五台山灵鹫峰上,始建于北魏,历代多次重修,又名大文殊寺,真容院。明代永乐之后,陆续有蒙蔵喇嘛进驻,成为黄庙之首[强][玫瑰]山里鸟儿啾啾,空气清新纯净,似乎轻轻吸吸鼻子就能灌满全身上下四肢百骸,充满活力与能量。[玫瑰]先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十三次上山朝拜,实际上是皇家寺庙,所以建造装饰的极为金碧辉煌,庄严壮观。[玫瑰]我绕着佛塔,不由想起了仓央嘉措情的《那一世》: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