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8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80719+
所在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丰谷路35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西岸艺术中心N馆是上海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上海市徐汇区丰谷路35号,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07-18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80719+
所在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丰谷路35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西岸艺术中心N馆是上海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上海市徐汇区丰谷路35号,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高质量展览快去看‼️上海免费展览一次性看了十几个展,展览很多样性,从视觉、听觉、嗅觉感官类主题去感知每一件作品。AI和科技元素主题,探索外界与内心的链接。——展览空间像是一个大展馆,预估花费时间2小时左右。
#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奇妙日#上海西岸美术馆N馆的建筑以现代感和创新性为主,延续了西岸美术馆区域对艺术与建筑高度融合的设计理念,具有以下独特的建筑特色:1.**工业风与现代艺术结合**:N馆曾经是工业厂房的旧址,建筑保留了部分原始的工业元素,如裸露的钢架结构、混凝土墙体等。这种设计保留了建筑的历史感,与其现代艺术馆的功能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工业风与当代艺术的碰撞。2.**极简几何外观**:N馆的建筑外观遵循极简主义的风格,以方形和矩形等几何结构为基础,整体线条简洁而流畅,外墙大量采用白色和灰色,呈现出一种低调而现代的视觉效果。外立面没有过多的装饰,突出了建筑本身的纯粹性。3.**大面积玻璃幕墙**:为了引入自然光线和连接室内外空间,N馆的建筑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设计。透过玻璃,观众可以从室内看到外面的景观,建筑的透明性增强了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感,使得美术馆更具开放性。4.**灵活的展览空间**:N馆内部空间设计注重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展厅布局可以根据不同展览需求进行自由调整。这种可变的空间设计不仅适合大型艺术展览,也能容纳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包括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表演艺术等。5.**空间层次感强**:N馆的内部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楼层之间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垂直分割,而是通过开放的夹层、悬浮楼梯、挑高空间等元素,使得观众在不同层次的空间中穿梭时,能感受到视觉上的连贯性和建筑的流动感。6.**艺术与自然的对话**:N馆注重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通过天窗和露台等设计,自然光和外界景观能够渗透到展览空间中。尤其是在黄浦江边,N馆的设计允许观众在参观时体验到户外的自然美景,与艺术展品形成对话。7.**可持续发展设计**:在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N馆采用了环保设计理念,例如使用节能材料和高效的自然通风系统,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也增强了建筑的舒适性。上海西岸美术馆N馆通过其简约的几何设计、灵活的空间规划以及对工业遗产的保留与转化,成为一个既有艺术气息又具有现代建筑美感的文化空间。
TX动漫免费的展,8.8日首映因为免费大家不要报很高的期望讲了一点点动漫制作的过程所见即所得,没太多特别的广场的大屏动画和录音棚勉强值得一观。
其实是路过,然后过去了解一下,小程序扫个码,现场预约一下就可以入场,然后我没有想到里面的展览会这么的丰富,因为毕竟是免门票的,整个展馆下来还是有很多场景非常的棒,从这个品牌的起源然后一路的介绍,其实就是更了解卡地亚这个品牌的故事和理念……本想再去二刷的,没想到已经结束了✌️那就浅补个点评呗
场馆很现代化,设施完备,隔壁停车库有三层,方便停车,办一些展会非常棒
西岸艺术馆非常的别具特色,里面参观的人比较多是可以接受的,我很喜欢下次还会来逛一下的。推荐的在这里交通还是比较方便可以接受的下次还来。
有天真有浪漫,也有它们的反义词——创世游戏ThePossibilityofGenesisVincentBroquairesoloexhibition04.30—09.032023VincentBroquaire(文森特•布罗奎尔)于1986年出生,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生活工作。通过他的绘画、动画和装置,分享了一个充满诗意和讽刺意味的世界,质疑日常生活中的阴暗面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他使用精准且极简的笔触展现了他眼中的人类——凭借技术来调整、移动、放大、维持、揭示、扩展,或者消除其周遭的环境特征。以其既深思熟虑又与众不同的视角,处理现实和(科幻)虚构之间日益狭窄的空间。前言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地球之外,“宇宙”与“影子”的主题与我们的环境也许都是密不可分的……VincentBroquaire的首次展览呈现了两个诗意又荒诞的篇章。篇章一:宇宙学这个术语融合了宇宙起源论和现代宇宙学。宇宙起源论建立在由宗教创造出的神话和传说之上;而现代宇宙学是一门隶属于天体物理学的科学,基于科学研究和证据推断了宇宙创造的起源。在Broquaire的世界里,神话和科学融合在一个领域——绘画。通过绘画,Broquaire进行着对立领域之间的对话,以创造新的历史和新的观点。在展墙上,他的作品按照逻辑顺序,呈现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行星系统的建立。回顾了人类、暗物质和宇宙构成之间不同阶段的关系:观察、置换、操纵、探索和殖民。Broquaire将地球上或外太空的景观视为一种可以不断改造以臻完美的景像。他以一种既清醒又脱离现实的凝视,操纵着现实与(科幻)虚构之间越来越小的空间。篇章二:影子城市在作品《影子城市》中,Broquaire通过沉浸式的视频装置表达出对永恒运动、建筑和机器的兴趣。一座城市的形状似乎是一成不变、寂静无声的。但在黎明时分,它的影子将被投射在墙上,吸引我们凝望沉思。渐渐地,城市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尺寸也越来越大。城市仿佛成为一个生态圈,既是机械的又是有机的。通过玩弄形式和幻象,艺术家将观众带入一座由绘画转变而成的想象中的城市,试图让城市最细微的运动、呼吸和震动都能被感知。《施工中》为以上作品提供了一个延伸概念。艺术家呈现了一个持续建造着的3D建模软件空间,观众可以沉浸并参与其中。墙上布满了人物和电缆,在阴影及其幻象背后承载着物质性,一个建造中的场景和一个崭新的观点。观众可以漫步在这个奇异空间,寻找细节和正在发生的微缩场景。 个人觉得,其实先看看作者介绍和标题就好了,太多的解释会干扰自己的思路,尤其是翻译的文本。如果不是由作者自己来解说,不太想很快被定义,框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回过头来阅读更多的说明。反正,这个展的内容不多,可以坐下来慢慢看,它很可爱,展厅也就是一长条,一去一来转个弯,进出口都是同一个。加上互动可能一个小时都不需要。不过如果把《宇宙学》躺着完整看完,搞不好会睡着,但总感觉搭建的气味还残留着……出口扫描填问卷的话,可以拿到一张星空书签。Ithappensthatthestagesetscollapse.Rising,streetcar,fourhoursintheofficeorthefactory,meal,streetcar,fourhoursofwork,meal,sleep,and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andSaturdayaccordingtothesamerhythm—thispathiseasilyfollowedmostofthetime.Butonedaythe"why"arisesandeverythingbeginsinthatwearinesstingedwithamazement.—AlbertCamus,TheMythofSisyphus生活的布景坍塌是会发生的事。起床,有轨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工作四个小时,吃饭,有轨电车,继续工作四个小时,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和星期六,一成不变的节奏——大多数时候都得过且过。但有一天,“为什么”出现了,一切都在那种带着惊奇的厌倦中拉开了帷幕。——阿尔贝·加缪《西西弗斯神话》 非常非常喜欢的引言!简笔的小人儿们让人想起了《VaterundSohn》,而看完Camus的这段话,忍不住哼起青峰那首《未了》。我们听着神话故事长大,也想做一个幽默的人。你重扛巨石轻视着众神你去否定了否定你的虽然反复却渐渐懂得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不爱永恒但求现在真实活着的人生Clockwork(钟间人,2018)HDanimationfilm,loop,3'20"高清动画电影,循环,3分20秒作品让人联想到20世纪20年代著名喜剧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尤其是HaroldLoyd出演的《SafetyLast》。动画中的主人公似乎有着按时行动的能力,却没有控制时间的能力。时间一点一点地分崩离析。尽管影像中的主人公还在歇斯底里坚持着他的行动,但他早已失去控制。作品通过以滑稽和荒谬的方式强调这种重复的动作,质疑了我们与时间、周期及其测量方式的关系。 放空头脑去看画面,你会会心一笑,这里的情绪是大家都会有的,“本来好好的,为什么会这样……”,还有亡羊补牢的后悔和徒劳无功的遗憾。重复着日常的烦恼,却又非常戏剧化。花了很多时间去掩饰,去修复,去弥补……可是……十点到了,你却没有来;十点到了,可我回不去了。就像坏掉的时钟,怎样也修不好了。你和我要的,都不是现在这一只。你怎么还有那个自信?时间会抚平一切?跌倒了,就一定站的起来?我们只有自我催眠,粉饰太平。 Eclipse(月蚀,2012)4:3animation,stereosound,1'4:3动画,立体声,1分钟《月蚀》是作者第一批以宇宙和天体为主题所创作的作品之一。此刻,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图像符号的诞生;同时一个在混沌(集体无意识)中被刻画的人物形象正在创造着这个符号(月蚀)。月蚀不再形成于两个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交错相合,而以一种更意想不到的方式产生。在这里,艺术家通过简单的视觉转折来误导观者的期望、欺骗我们的感知。面对神话,它提出了有关科学的问题。而神话与科学这两个领域似乎在此相交。与现实中的人们追逐、热爱着光亮不同——作品中的月蚀之象是否在影射偏爱于非光亮的存在与追逐? 就像一个坏故事,也像好童话?污染是很简单的,只要制造和打开开关。既然黑夜里有人为的光明,那么白天也会有人为的黑暗啊。很简单的,很简单的,无需克制,弄不干净,全部染黑就好。我不要白的月亮,我要和我一样的黑。如果守护不了,我们好像总会竭尽全力将仅存给毁灭。是不是,那就一样了……没有现在,何来未来?Orbit(轨道,2022)4Kanimation,stereosound4K动画,立体声在动画中,我们看到一个人物正重复执行着推动星体的行为——这在一般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一种非凡的行动,而在此却以一个既日常又简单的动作被呈现出来。在轨道上推送星体既是一种有为的行动,同时也是一种无为之举。这个人物似乎坚持执行着这项被交付于他的任务。他似乎有些疲惫,经常需要休息一下。正是通过这种令人麻木的重复,人们不断坚持着让世界在常识的洪流中运转。 可爱的是有上坡下坡的喘息和不耐烦,神怎么会感到累呢?背负肉身的精神才会疲惫。于是从神变成了凡人。可是,凡人一旦撼动了巨石,似乎又成了神。我们生来带着超人的祝福,推着巨石的重复不是诅咒,当无法推动巨石时,才是噩梦的开始。Rollingmatter(滚动物质,2014)Expansions(扩张,2014)Deflating(塌缩,2014)Starcluster(星团,2014)Inkonpaper,digitalprint纸本水墨,数码印刷在这四幅大尺寸的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关于宇宙诞生的假设。画中的人物似乎是造物的主角,正滚动着这团物质使其生长。光斑——或许是星辰逐渐显现,就像是玻璃球中的气泡一般。画中人就像加工原材料一样,塑造着最初的宇宙。物质不断扩张,逐渐充盈整个宇宙。在现实中,人们对于宇宙的形成已然建立了共识;而在这一系列的绘画中,作者为宇宙的诞生营造了引人入胜的神秘氛围,对人们既有的认知和信念提出了质疑;星辰不断被星系捕获、驱逐。诗意的机械开始运作,宇宙被无限延展。 我们生活在谁的梦境之中呢?当我们意识的时候,就开始分崩离析了吧。可是,你连结了这个梦,又让它成立了。Cosmogology(宇宙学,2014)Videoinstallation,floorcushions,loopHDvideo,9'Cosmogologysoundtrack:PaulSouviron,HowtoSeeThroughBlack,2014,stereosound,25'36"视频装置,坐垫,循环HD视频,9分钟配乐:保罗·苏威龙,《洞悉黑暗》,2014,立体声,25分36秒在黑暗之中,星星相互联接,星座被投射在天顶之上。人们在群星之间的连接线上曲折行走。他们从一颗星去到另一颗星,检视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星星闪烁的程度,维护动态与共宿关系的流畅性。星座的呈现效果完全被人类所掌握。Broquaire通过刻画地球或地外的景观,来不断生产一种极尽完美的景观。人类运用设备来调节、置换、放大、维持、揭露、增加或压制景观中的每一个元素。采用了一种有意打破壁垒的视角,操纵并缩小着真实世界与科幻虚构之间的空间,作品的宇宙观和深度沉浸的体验被保罗·苏威龙特别制作的环境音效扩大,其中融合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录制的太空声查,自然灾害以及人工合成的声音。人类先是运用自己的身体,然后再借助机器,逐渐探索、穿透着暗物质。这些图景强调了人类热衷于驯化和监督的本能。科学的进步允许我们掌握自己的身体、周遭以及更为广阔的环境。 每天都要结网的背后本质,难道不是为了狩猎吗?我们擅长织造美丽又脆弱的幻象,彼此诱惑,彼此欺骗。我们总有办法连结和,走过那些摇摇欲坠的线。可是却没有办法一直留在这条路上。就像你说,因为太爱了,才想要离开。UmbraUrbe(2ndversion,影子城市第二版本),2023Videoinstallation,paintedwoodblocks,4Kanimationprojection,lightsync,stereosound视频装置,彩绘木块,4K投影动画,灯光同步,立体声《影子城市》是一件创作于2019年的沉浸式影像装置。经过改编,它的第二个版本在此呈现。在这件影像作品中,混合了块状装置的体积、剪影和投影影像中的影子;Broquaire带领我们进入一座沉睡中的城市。光线下的城市景观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生命的循环似乎被创造了出来。混杂的人物角色和建筑仿佛生活在那里,悄悄显露着自身。Broquaire通过创造一个全新的虚构影子来混淆观者的视觉,他将城市和建筑投射成为种似乎永远在变化的、机械与有机并存的chimera(奇美拉:希腊神话中的狮头、羊身、蛇尾的嵌合体生物)。在一座城市的至高点,就可以找到这座城市的王者,或神明吧。对大众隐身的他们,其实并没有遮掩他们的影子。如果你去仔细找,或许真的能够找到他们寂寞的身影。UnresolvedMovements(施工中,2023)Installation,wallpaper,blocks装置,墙纸,泡沫块在这件装置中,我们似乎进入了投影墙的另一侧。创作者提示了围绕着我们、而视觉上并不存在的数字世界。《施工中》呈现出一个正在进行搭建的后台状态。他将我们带入一个封闭的、介于展览布展现场和正在建模过程中的3D软件空间之中。构图网格创建了几近空性的场域,而网格间的空隙支撑着成为了空间本身。观者被邀请在其中漫步,调节、组装不同的块体装置,令其安住于此。其实这也有点像《Inception》的童话版,idea是一颗种子,不知不觉它就被植入到你的头脑中,或者映射在你的梦境里,灌溉后,它可能破土,也可能会夭折,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它。
9月3日N馆首展《青春万岁》和《创世游戏》就要落幕了,这个月去看展倒是错开了高峰期,工作日几乎可以享受到包场的快乐,当然高温天算是一个客观考验。顺便来重游遗留下来的余德耀红墙和斑驳未重修的地面,易主后的场馆,少了些现代与时尚,总觉得有点陈旧,炎炎夏日,玻璃大厅有种温室的感觉,太阳隔着布帘烤在头顶上,产生源源不断的热量,当然窗外的绿荫还是养眼可爱的。据说咖啡店已经长期休店了。票种蛮多,可以单买,也有联票,进展厅前检票,不可以携带饮料食品入内,放在包内不拿出来也没问题,双肩包需要寄存,不过这里的寄存柜是收费的,一小时一元。穹顶错落的白色钢筋有点壮观,依稀见到过去机库的旧貌,而布展搭建则很临时。走一圈下来一身汗,然后闯入展厅3、4,又像是换了个季节,围巾、防晒衣这时很管用了。记得曾经来看贾科梅蒂和雨屋,好像不是这样粗糙的啊,温度也很宜人。至于欣赏国内的艺术作品,说实话,要么年轻得似曾相识的有点当代,要么曾经年轻得属于非常年代。不过算是厘清了一个概念:所谓NewMediaArt,即艺术与数学、物理、生物、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简单来说,就是以科技手段成为艺术创造的新媒介。全程没有设置休息区,只有36分钟的视频《童年》可以坐下来,算是配音版的幻灯片小人书,还挺怀旧的,不过“小黑屋”里也太热了……多媒体单元里读到两个有意思的概念:《尘归尘》从上至下投影了电子显微镜拍摄下来的尘埃——“看不见的却依稀存在,看得见的却未必真实。”互动装置《姿态云_姿态墙》,取“雁过留声”的意境,制造了“人过留痕”的短暂影象。此外,隔壁法国艺术家的作品很卡通,不过要看过古希腊神话才能理解其中更深层的寓意。作品有趣但有限,意犹未尽。可惜空间还残留某种装修气味,比较闷热,不宜久待。
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之三:经典单元)时间:2023.4.30-9.3这次“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展览,涵盖了来自100余位艺术家的近150件作品,包含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作品类型。作品涵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美院美术馆藏历任教师青年时期的作品,历届优秀毕业生创作留校精品的梳理和研究,以及为此次展览特别邀请参展的作品。展览分为三大单元。其中之三经典单元的画作非常丰富。这一单元精选了央美馆藏八十余件艺术家青年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也成为了他们的“成名作”和时代的“代表作”。这些经典作品回顾了20世纪下半叶各时期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重要创作果,展现富有青春活力的时代画卷。
西岸艺术中心N馆在展(2023.4.30-2023.9.3):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展览以“青春”为线索,分三大展览单元:馆藏经典、新媒体艺术单元、上海特别单元,涵盖来自100余位艺术家的近150件作品,包含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作品类型,追溯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串联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灵光,为观众梳理央美所代表的中国艺术的历史与未来,在艺术史、地域性与媒介多样性的多重脉络下探求“青春”的多维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