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1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0717+
所在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512-67575666
简介信息: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所属姑苏区区号是320508.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平江路内
靠近平江街道内
靠近苏州博物馆内
距离47.7米的齐门路辅路东
距离69.8米的齐门路/东北街(路口)东北
时间:2025-07-01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0717+
所在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512-67575666
简介信息: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所属姑苏区区号是320508.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平江路内
靠近平江街道内
靠近苏州博物馆内
距离47.7米的齐门路辅路东
距离69.8米的齐门路/东北街(路口)东北
热门评论
博物馆是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博物馆有个中央湖泊很不错,有水底莲花,锦鲤鱼欢快的游着。二楼展馆没有开放,由负一楼和一楼二层供参观。我也不懂什么藏品,只看了自己喜欢的苏绣(双面绣)还有雕刻,喜欢细致的馆藏比如一些字画。博物馆是预约制的,不要忘记提前预约
1.苏州博物馆本馆需要提前七天预约,还是比较难约的。开门最早时间是上午9:00,建议9:00之前就到门口排队,人真的蛮多。2.推荐进馆后快速通过安检,然后立刻前往主庭院。主庭院确实非常好看,不亏为贝聿铭设计的。刚一开馆,主庭院人最少,赶紧拍照。否则一会就有很多人了。3.苏州博物馆本馆位于拙政园西侧。采用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追求和谐适度的、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4.馆为坐北朝南,分为三大区域:中部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辅展区和行政办公区。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设计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高点。5.馆的屋面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6.主庭院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北墙之下为独具创意的片石假山,灵感来源于石涛的“片石山房”,“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主厅院的假山用片石来摆放,就是将浑厚的大石头切片,再高低错落排砌,营造出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7.苏州博物馆基本陈列有:吴门书画,吴中风雅,吴塔国宝,吴地遗珍。当天正好有特展——吴国的北方朋友,特展非常精彩,讲解的志愿者老师人又美又温柔又专业,讲的非常好,学到很多。视频1:主庭院全景。照片1:苏州博物馆入口。照片2:主庭院一角。照片3:主厅院另一角。照片4:片石假山。照片5:另一角度的片石假山。照片6:从馆内的薄纱窗向外看的朦胧景致。照片7和8:著名的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的三件国宝文物之一,正如唐陆龟蒙《秘色瓷器诗》中所描绘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目千峰翠色来”。目前无法靠近看,只能在距离展柜约1米多的围绳外努力观看。照片9—11:著名的晋公盘,是晋文公为长女孟姬出嫁楚王所铸造的媵器(用于送嫁的礼器)。盘内壁饰4条浮雕鱼纹,外壁饰蟠螭纹;内底中央饰一对浮雕龙,相互盘绕成圆形;双龙的中心有一只立体水鸟,双龙之外有4只立体水鸟、4只浮雕乌龟,再向外有3只圆雕跳跃青蛙、3条游鱼,最外圈有4只蹲姿青蛙、7只浮雕游泳青蛙、4只圆雕爬行乌龟。这些圆雕动物都能在原地360度转动,鸟喙可以开合,龟首可以伸缩。照片12:紫水晶串饰。非常美丽透明。照片13:吴王余昧剑,是目前铭文最多的一把剑。照片14—15:兽首流体梁盉,虽然没有铭文,但器物造型纹饰与吴王夫差盉几乎完全一样,流部与提梁都是作双角小兽模样,提梁上有两道扉棱,器腹后端有一道扉棱,器身则满饰吴越地区典型的双线S形纹。照片16:立鸟人足筒形器,可分盖、筒身与方座三部分,盖上立一鸟形捉手;筒身装饰窃曲纹、波带纹与重环纹,是西周晚期铜器的经典纹饰组合;方座四边各蹲一小人,背向反手抬起方座,小人头顶有装饰,但身上似乎未着衣衫,方座底部还悬挂两个小铃铛。照片17:夺簋盖,时代:西周中晚期。出土:2020年山西运城垣曲县北白鹅村春秋早期墓M6出土(4件铭文相同的簋的盖子。上面刻有铭文,里面提到了周天子的殷八师。照片18——19:王子于戈,上面的错金鸟书文实在是太优美了,虽然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是文字美丽缥缈。铜戈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兵器,古代称之为“勾兵”,用于钩杀。由铜制的戈头、木或竹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铜鐏四部分构成。此戈长24.5厘米,援微翘,中有脊,上下有刃,下刃弧连宽胡,胡上三穿,阑、胡端截平,长方直内有一穿,内端错金云纹。戈上有错金鸟篆铭文7字,一面援上2字,胡部4字,识为:“王子(于)之用戈”,另一面援上1字。此戈可能是吴王僚做王子时的兵器。照片20:古代的盟书。这件侯马盟书是玉质,玉石片上的文字为毛笔所写,字迹为朱色。盟书记录的誓言往往言辞激烈,开头宣誓前即言“敢不剖其腹心”,末尾则说如有违誓言,将被神明殛之。
1.见证让遗产活过来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钟运博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通过裸眼3d的技术手段,带你一镜到底,穿越大运河沿线八省17市身临其境感受运河之美2.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清中期】·口径25.7厘米,耳距37.7厘米,盖径25厘米,通高44厘米·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数见苏韵来门口春大展环省行平口、厚口沿,深弧腹,器身两侧各置一铜鎏金象鼻形耳,底承三铜鎏金象首足。炉盖高拱,作如意云头式开光,外以铜鎏金镂雕缠枝莲纹。盖顶置一铜鎏金卧象,并驮有聚宝盆,取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口沿处錾刻一圈回纹。炉身以天蓝色珐琅釉作地,单线掐丝莲纹,双线掐丝叶脉缠枝。该器釉料颜色丰富饱满,典型的宫廷陈设器、实用器通常放置于大殿内两侧,用以焚香和装饰殿堂。此炉用料发色与传统京造珐琅釉有明显不同,且画面布局丰富紧凑,是清代中期扬州珐琅典型器物,也是扬州地方向朝廷上贡之物,其运输应是通过大运河输送至京城。3.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数见苏韵【清乾隆】·通高17厘米,口径14.9厘米·南京博物院来门口看大展环省行盖炉为粉红色,整器采用芙蓉石打造,通体布满长短不一的天然纹理,造型古朴敦厚,雕琢精细,腹部雕饰对称的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盖顶也雕饰有四条小蟠螭。芙蓉石是石英的一种,又称“粉晶”,质地较脆,打磨时易碎,颜色粉红,晶莹剔透,常用于打造首饰等比较娇小玲珑的饰品。整块芙蓉石雕琢成如此大件的器物,极为罕见,器物整体色泽温润均匀,造型古朴,又隐含灵秀之气。明清两代江苏苏州和扬州玉工甲于天下,乾隆皇帝更是一位钟爱玉石的玉痴,他极为推崇玉器仿古,宫廷的雅好也带动了民间流行,此件盖炉即受当时风尚影响,当为苏州玉工所制的精品。3.见证让文化火起来方展览有着无限可能或以物为魂,对话历史,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或以水为美,串珠成线,向世界讲述大运河的中国故事,或已经为至丽江南观世界藏天下,从数字中建展让文化活起来。4.良渚文化灰陶江豚壶,新石器时代长,32.4厘米,高11.5厘米。1960年,出土于吴江梅堰袁家地遗址,这件陶壶的整体造型生动逼真,体现了江豚在水中游动摆尾的姿态。陶壶的腹部有三只扁足,可以稳稳的拖住饱满的壶身,而柱身口设在江豚微微上扬的尾部,使用起来相当的便利用泥质灰陶捏塑形塑豚的虎俯身翘你原壮尖嘴双目直视前方头身一冠顺头顶后卷躯体肥圆腹底至三扁足支撑尾坐圆管状腹中空5.数件苏韵家门口看大展还省行苏州。站在5月1号到5月18号,苏州湾博物馆1楼1号和2号展厅6.吴韵江南吴江历史文化陈列前言——濒临太湖的吴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新石器时代经历了从马家浜文化经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的连续进程,进入青铜时代后相继出现了马桥文化与吴越文化。秦汉时期,吴江地区逐渐融入华夏文明,但地势低洼的沼泽平原开发程度尚低。三国以降开展的屯田治水,尤其是吴江塘的修筑及圩田的开发,使农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这片土地分别从吴县南部与嘉兴北部析出,成为独立的县级建制,因吴淞江命名“吴江”。在繁重的赋税压力下,吴江人开展多种经营,为市镇兴起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同里、盛泽、震泽、平望等一大批专业市镇迅速崛起,纺织业赢得“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而“待人雇织”“计日受值”的经营模式更是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经典案例。在社会发展的现代进程中,吴江也不乏卓越的表现而备受瞩目,以南社为中心的新文学运动、著名的江村调查,以及乡镇工业的兴起,都为吴江打上了时代先锋的烙印。7.史前和先秦时期:明弘治《吴江志》载:“吴江……三代以前邈为东南荒凉之境,所谓青草滩者是也。”吴江先民正是从这片青草滩上开启文明进程的。吴江地区新石器文化经历了从马家浜经崧泽到良渚的演化历程,良渚文化是这一进程的高点。平望镇梅堰龙南遗址因其相对完整的聚落形态和丰富的遗存,提供了反映当时居民生存状态的珍贵资料,是良渚文化的典型遗址,被称为“江南首村”。后续的马桥文化虽呈现较为原始质朴的面貌,然而其后的吴越文化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秦时代吴江居民主体为古越人,具有不同于中原地区的生活习俗与传统,但上层建筑先后受到中原与楚国的影响。8.稻作农业经济因农具的多样化出现进一步发展。大型石梨,斜柄,三角,石刀,耘田器,石镰等新型农具的出现,表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为良渚一文化的文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最引人注目的是梨根的出现,其连续性作业的效率远远超过传统的锄耕。考虑到大家看不完这么多字就点评到这里,需要的私信我单独发你。
贝聿铭设计的面积不大意境深远紫藤都是贝老先生亲自挑选的隔着拙政园的墙片石堆叠24片片石假山鹅卵石池塘竹林八角亭现代古代相结合六角花窗微缩明具有点有点意思镇馆之宝珍珠舍利宝幢苏绣很绝太精美了吴心亭可以休息一下美【讲解】大大的赞!说是1点准时开始,扎扎实实讲了一个半小时。真的很棒!而且是馆内免费的15人成团!
银行搞活动参观苏博本馆。有个插曲:因为是异地车牌,事先网上查了说苏州博物馆在限行区域,打12345也说限行,不能开车本打算就不去了,结果12345提醒我关注一下苏州公安微警务,打开微警务也显示苏博在限行区内,最后想努力一下打了电话,拿起电话那头就说不限行!现在看来限行的政策是在的,但是现场实际不实施!苏博是由方菱形几何图形为元素、白灰色为基调组成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建筑。在导播员讲介下,看了二个镇馆藏品,收获满满
苏博的文化底蕴不仅在于那些历史悠久的馆藏珍品,也体现在粉墙黛瓦的建筑美学上。租了AR导览眼镜,一件件文物便鲜活起来了。眼前的真珠舍利宝幢和彩绘四天王内函,在展厅内幽暗灯光和窗外婆娑竹影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恍惚间回到了1978年的夏天,三个小男孩欢笑着奔跑向不远处的瑞光古塔……。
苏州博物馆:园林与人文共舞的时空匣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果然不负盛名!几何线条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趣,片石假山在清池里绘就水墨长卷,连光影透过漏窗洒下的斑驳,都是流动的江南诗。馆内藏品从吴王余眜剑的锋芒,到文徵明的书画墨香,从秘色瓷的温润到苏绣的纤巧,千年吴地文明层层铺展。最妙是逛完主馆,穿廊而入便是片石假山庭院——坐于茶室临窗而望,看怪石叠嶂如“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忽然懂了什么是“苏博归来不看馆”:它不只是陈列文物的容器,更是把苏州的雅致、历史的厚重,都酿成了可触摸、可呼吸的文化梦境。逛一次,便在青砖光影里,读完了半部姑苏千年。
苏州博物馆挺有自己的特色的,从外面看呢,白墙黛瓦,跟苏州园林风格挺搭配,远远瞅过去就像幅水墨画,有古色古香的感觉。里头展览的宝贝也多,古老的青铜器等等,都是国宝精品,叫人看得眼花缭乱。空间布局也清爽,逛起来一点不局促。现代设计跟传统元素融合得蛮好,既新派,还有老底子的味道。外地游客来苏州要打卡的,很值的!
五一小长假去苏州游玩,看了看攻略,说是要提前小程序上预约,差点就忘了约了,提前六天左右约上的,赶在苏州的最后一天5.6去的,人稍微少点,中午去的,没有排队的情况。跟其他园子不一样,别的园子买的下午的票上午也可以去,苏博是约的几点就只能几点去,但可以提前半小时进。里面没有想象的大,装修风格就很苏式典雅,鲤鱼池这边有山水画般的美感。不知道为什么刚进去的时候看二楼有人,等我们逛到楼梯口处却拦住不让游客上楼了,也就没上去。地下一层也有少量展览,洗手间也在地下一层。逛大概一小时左右就差不多了。
苏州博物馆-吴中文物聚集处。博物馆位于著名园林拙政园旁,是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的,具有苏州独特文化魅力的博物馆。苏州文化特点的优雅、精致、清丽在博物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真美的本质和文化韵味隽永为艺术的上乘之道。黑石瓦在阳光下呈灰黑色,被雨水淋湿后呈乌黑色,和白色墙壁又构成了苏州典型的粉墙黛瓦。常设的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主题展览都值得细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