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4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40902+
所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白家场社区新街151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28-858666666
简介信息:白家高记肥肠粉(总店)是成都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白家场社区新街151号, 所属双流区区号是510116.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西航港街道内
距离35.7米的白家老市场
靠近京昆高速
距离12.4米的西航港新街136号
距离115.3米的西航港新街与观音阁街交叉口西南
热门评论
💁🏻♂️算算已经有好几年没去吃过高记了,毕竟主城区离双流白家镇还是有点距离,最近顺路吃了一碗,说实话有点小失望,店铺装修没什么变化,工作日中午饭店人气依然很高,收银的小伙子态度有些冷,端粉儿的大哥人倒是热情,客观而言,现在的高记好像除了名气,味道略有些普通,肥肠份量很少,辣椒油也不算很香,粉还好,有些嚼劲,拌的拐肉醋也放太多了吧,还是门口锅盔的味道比较好素质稳,看在从小就吃这家店,而这也是从清朝光绪年间就开的店(著名的白家肥肠粉源自于此),勉强给个四星好评,希望改进,保留老店的好口碑![爱心][爱心][爱心]
这家店位于双流西航路白家场,据说是一家老字号店,据一位朋友说几十年前就在此店吃过,算历史悠久了。店堂还是宽敝明亮的,我们因在隔壁白家老茶馆喝茶,没在这堂食,买了两份小份肥肠粉,一碗白味,一碗红油共26元(其中2元是打包费),回到茶馆吃肥肠粉感觉好吃,肥肠入味,粉劲道,不错。
天刚破晓,晨曦微透,白家镇老街便从梦中渐渐苏醒。“高记肥肠粉”的铺子门口,蒸腾的热气如烟似雾,氤氲缭绕,仿佛为这百年老店轻轻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那阵阵敲打锅盔的声音,那大锅之上“噗噗”带着节奏的拍粉声,自店堂深处传来,仿佛是一种悄然的召唤,引得众人循香而至。回溯时光百余年,清末白家场的小小粉摊上,高家始祖高和超正忙碌着,他看着手中的肥肠,眼神专注而凝重,忽然灵机一动,手指翻飞婉转,竟将肥肠打结成精巧帽结模样,宛如旧时帽冠上的饰结。高和超在灶前反复琢磨,终于将这独创的帽结子与细滑柔韧的红薯粉结合,再浇上浓稠醇厚的肥肠汤头。热气腾腾的碗端出来,香气飘飞,路人无不驻足。街巷之间,“帽结子肥肠粉”这个新奇美味,便如春水漫溢,不胫而走。岁月无声流转,高家后人接续守护,烟火不熄。民国时期,高家祖辈们更将粉摊经营得初具规模,招牌愈发闪亮。然而,历史风雨也曾吹打小店,古老炉灶一度沉寂,几乎淹没于时光尘埃之中。终于到了1990年,高家第四代传人高正荣、张华林夫妇毅然挺身,接过了重担。他们挽起衣袖,重新擦亮了祖传招牌。夫妇二人如同虔诚考古学家,拂去岁月尘封,仔细寻回、复原了被时光蒙蔽的古老工序。古老技艺在他们手中重新焕发生机,不仅稳住了根基,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赢得“成都名小吃”“双流名小吃”等美誉,让祖辈的滋味再次飘香于街巷之间。这碗粉的筋道魂魄,在于红薯粉的手工制作,慢工细活,如同时光耐心编织的艺术品。精选的红薯淀粉,以清冽之水耐心调和,揉成粉团后,置于竹编簸箕之上。师傅手腕轻巧一抖,面絮如初雪般纷纷扬扬,落入下方沸水锅中,瞬间凝成晶莹剔透的粉条,恍若银蛇跃动于水面。肥肠更需精心伺候:反复揉搓、淘洗至洁净无染,入锅焯水,翻腾跳跃,慢火煨炖后的肥肠油脂消融于无形,只余下丰腴滑嫩,如膏腴的肠子浸润在浓醇的汤里,香飘四溢。配上一个军屯锅盔,让人不忍收嘴。2022年,这碗粉所承载的匠心被郑重写入双流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第五代传承人站在灶台前,目光专注地凝视着锅中翻腾的粉条与沉浮的帽结子。当一碗热腾腾的肥肠粉被端到食客面前,食客们低头“嗦”粉时,那“唏嘘”的声音汇成一片,仿佛一种深沉的集体共鸣。那声音,既是对眼前美味的赞叹,也像是与往昔的喁喁私语。每一口浓汤入喉,都是百年光阴在唇齿间流淌,温柔地熨帖着肠胃。老铺子烟火气依然蒸腾,食客如云聚散来去。第五代传人于喧嚣之后,静静立于门前,以布巾轻拭那块被烟火浸润得温润的招牌。招牌上“高记”二字,在暮色里沉淀出温润光泽——这岂止是店名?那是百年如一日的炉火不熄,是五代人俯首向人间烟火递交的承诺书,更是以碗为舟、承载一方水土魂魄的味觉史诗。那一缕缠绕舌尖的旧时风味,如幽谷清溪,静静流淌于时光深处;它以平凡之身,默默抵抗着遗忘的洪流。人间烟火里,一碗粉的坚韧传承,正是不绝如缕的生命脉息——它无声地昭示着,无论世事如何流转,总有一种深情能安稳沉淀,在唇齿间筑起一座永恒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