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50509+
所在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韩祠路与思贤路交叉路口往北约200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揭阳禁城是揭阳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韩祠路与思贤路交叉路口往北约200米, 所属榕城区区号是445202.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中山街道内
靠近揭阳禁城
距离58.7米的韩祠路西
距离217.8米的思贤路/中山路(路口)东北
时间:2025-05-2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50509+
所在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韩祠路与思贤路交叉路口往北约200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揭阳禁城是揭阳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韩祠路与思贤路交叉路口往北约200米, 所属榕城区区号是445202.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中山街道内
靠近揭阳禁城
距离58.7米的韩祠路西
距离217.8米的思贤路/中山路(路口)东北
热门评论
当时是为了找图三这个“揭阳”两个打字打卡,然后就走到了“禁城”的碑这里,其实它是位于巷子里的一段古城墙,始建于元代,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元代石墙,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就有“县署围墙”的牌子了,其实应该就是同一处地方。
梁叔叔阅读城市01之(揭阳)新年伊始,第一场工作旅行的惊喜来自于揭阳古城!揭阳,得名于揭岭之阳。指粤东揭岭山朝阳的南侧山麓脚下的区域。揭阳是广东最早有行政建制的地方,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揭阳戍所,并于此建置揭阳县,隶属南海郡,已有2200多年历史了!现在看到的揭阳古城的旧城区整体辟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揭阳古城历来水系发达,河网纵横交错,过去榕城一渠、二河、三窖、十三池、九曲十八湾为揭阳水乡特色增添无限风光,被美誉为“出水葫芦”、“水上莲花”。古城形成了“五门三窖二十四巷,四浦百桥五八池”的水城格局。城里溪河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小桥卧波,榕竹苍翠,固有“浮水葫芦”、“水上莲花”之美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岭南特色水城。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僧人法山于双山(今桂岭区)创建双峰寺,是本县最早的佛寺。明洪武年间,僧人石山将双峰寺迁至榕城马山巷。南宋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率宋军到揭阳,元兵穷追至此,陷城后,纵火焚城,县署和学宫均被毁;元兵屠杀三日,尸积如山,全城剩下六户八口人。揭阳古城内有多处全国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古城的标志-进贤门进贤门是全国罕见的城门、城楼、亭台三合一的单体古建筑,是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揭阳人心目中的第一地标。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自南宋置县以来,科举蝉联,乡贤滚滚相望,揭阳历史上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进士的有一百多人。为了使这个地方文运连旺不衰,明代天启元年(1621),时任知县曾应瑞应乡贤郭之奇、黄奇遇的请求,在古榕城的北门和东门之间增辟了进贤门。旅居海外或在异乡打拼的揭阳人回到故乡也会第一时间走一趟进贤门。仅次于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文庙-揭阳学宫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占地面积5526平方米。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现存建筑组群由21座单体古建筑构成,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城隍庙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城隍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揭阳城隍庙位于广东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重建。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为国家规定祭祀的神灵。元代,设京都城隍。进入明代,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推举,城隍信仰达到极盛,城隍庙建筑遍及全国。洪武二年,朱元璋大封城隍神。各府州县城隍分别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灵佑侯”、“显佑伯”、分别相当于朝廷正二品、正三品、正四品。又诏告天下府、州、县重建城隍庙,规格结构与当地官署正衙相同,甚至连几案都一样。这样,各地政府就有了“阴”、“阳”两个衙门。揭阳的城隍庙是国保单位,建筑精美绝伦,神像栩栩如生,楹联精妙睿智,丁日昌纪念馆丁日昌历任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江西万安、庐陵县令,苏松太道道台,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总督衔会办海防、节制沿海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和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丁日昌旧居也称丁府、丁氏光禄公祠,位于榕城区元鼎路,是丁日昌所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元鼎路,又称丁日昌府,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一个集祭祀、起居、藏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群。丁日昌是清代洋务运动代表性人物之一,晚年寓居揭阳榕城,为纪念其父“光禄公”,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兴建这座大型祠堂。整座建筑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丁府的建筑格局,按潮汕人说法,叫“百鸟朝凰”,共有九十九间半屋室之多。揭阳禁城禁城(也称“金城”)为昔时之县衙,后曾作监狱、考院、中山公园等,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是广东省内唯一处至今保留完整的元代城墙。城墙用石条交错叠砌,贝灰封缝,历元、明、清至今六百五十多年,几度沧桑,仍岿然屹立。古榕武庙(关帝庙)武庙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天福路,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历代均有重修,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官民为纪念“忠义贯乾坤”的关羽而建,经数百年演变,到民国时方定格局。郭氏宗祠、金马玉堂、太史第此三处均为揭阳先贤郭之奇于明崇祯二年(1629)创建,至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现整体结构相当完整,属揭阳市文物保护点。郭之奇为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人,为揭阳“戊辰四俊”之一,他忠君爱国,矢志不渝地抗清复明的精神和被俘后铁骨铮铮、至死不降的英雄气概备受后人景仰;郭之奇传世诗作多达三千多首,为潮汕地区诗文传世最多的先贤,名列潮州后七贤。郭家四代相国的确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中山路骑楼步行街这条老街建于公元1779年,以骑楼建筑风格著称,是揭阳最具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街道之一。这里的建筑群大多保存完好,非常有韵味。揭阳古城值得认真游览的地方还有很多,目前还几乎是原著民居住的原生态状态,还没有旅游景点化,生活气息浓厚,如果住在古城里,花几天时间慢慢逡巡游历悉心体会肯定更有意思!
揭阳禁城,又称金城,学宫旁边胡同往北走二百米就到了,思贤中学的外围。据介绍是元朝揭阳县达鲁花赤达不歹于至元十一年(1353年)开始修建的县城内城,历时四年建成。揭阳禁城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处元代石墙,见证着揭阳的发展历程。沿着城墙走走看看,很有历史感。
原生态的揭阳古城,尤其适合citywalk。从进贤门出发,逛揭阳学宫,再绕进旁边巷子深处,便可遭遇一截子老城墙,被称之为禁城。墙上榕树盘根错节,墙边民居鸡犬相闻,有时空停滞的破败之美。墙头丹书揭阳二字,很多游客慕名来打卡。随后穿过居民区,可抵石狮桥。
揭阳禁城始建于元朝至元十一年(1353年),由揭阳县达鲁花赤达不歹下令修建。揭阳县自南宋复置后,只建衙、街巷,未建城墙。而蒙古人达不歹为加强防御,下令修筑内外城墙,外城墙为土夯实,内城则为石砌围墙。内城长300丈,将整个县衙围起来。到了明朝年间,又扩修内城墙,增加100丈,使内城墙总长达到400丈,高1.5丈,基厚1.4丈。这样,揭阳县便拥有了内、外两重城墙,城中有城,实属罕见。揭阳禁城的城墙用条石垒筑,贝灰合缝,十分坚固。内城墙大都为石砌,小部分为贝灰夯实。城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现在的揭阳禁城已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思贤中学校址,另一部分为中山派出所的所址。尽管历经元、明、清六百五十多年,几度沧桑,但禁城仍岿然屹立。其内北城墙尚存硕大宋榕三株,蓊郁繁荫,为禁城增色无限。明代有景“金城榕色”即指此地。
揭阳禁城很有年头了,从介绍上看手机元代就有了。类似于清代的满城,元代也在城内再建城市,作为保护统治者对城堡。这么多年已经和城市街巷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了。基本上是用条石和砖砌成的,形状是圆弧的,不是很规则。
揭阳禁城,县署围墙,是元朝揭阳修建的县城内城。历经六百余年。当时是为保护县衙安全,强征民夫筑此禁城。揭阳县志载,禁城“长200丈,厚1丈4尺,高1丈2尺”,全部用石头垒筑,贝灰合缝。没来之前特别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秘地方,到了之后,其实就是一堵建在居民区的古旧围墙,实在是不值得特意来~
📝从揭阳学宫西侧沿着外墙往北走,将逐步深入人烟渐稀的窄巷,获得一些有趣的发现,禁城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禁”字,道出了它代表重要与核心的性质,所谓“禁城”,即内城,是元朝至正年间修建的县衙城防工事,抵御海盗或其他武装势力的进犯。📝城墙只遗留下不算长的一段,更引人入胜的是沿途各种本地民俗文化的次第展现。
逛完揭阳学宫,导航步行至禁城,在一个巷口特意问了当地人确定往巷子深处走去。揭阳禁城,为昔时之县衙,后曾作监狱、考院、中山公园等,虽始建于元代,城墙用石条交错叠砌,贝灰封缝,但历经元、明、清六百五十多年,几度沧桑,仍岿然屹立。其内北城墙,尚存硕大宋榕三株,蓊郁繁荫,为禁城增色无限,明代有景“金城榕色”即指此地。现在的禁城,被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为思贤中学校址,另一部分为中山派出所的所址。禁城筑成之后,当时的统治者为它取了一个昵称:金城,既显其高贵煊赫,又有“固若金汤”之意。不待说,透过这个昵称,筑城者那得意之色是溢于言表的。不过,历史总是有些残酷,一些自诩为了不起的东西难免走向反面,一些被宣扬为固若金汤的东西,恰恰掩盖了虚怯。
这不能算是一个景点,没必要特意去,如果时间充裕,爱串街走巷可以拐进去看看。导航还是很精确的。在一片居民楼里,这600多米的城墙已然和居民楼混为一体,要不是这几块石碑在叙述这段历史,无人会为这700多岁的石墙驻足[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