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3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30700+
所在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163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文光塔是汕头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163号, 所属潮阳区区号是440513.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潮阳区中心城区内
靠近文光街道内
靠近文光塔内
距离10.9米的亭脚路北
距离25.9米的中华路163号北
距离31.7米的中华路/亭脚路(路口)东北
时间:2025-07-13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30700+
所在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163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文光塔是汕头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163号, 所属潮阳区区号是440513.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潮阳区中心城区内
靠近文光街道内
靠近文光塔内
距离10.9米的亭脚路北
距离25.9米的中华路163号北
距离31.7米的中华路/亭脚路(路口)东北
热门评论
来汕头潮阳,一定不能错过文光塔,🌟始建于宋朝1131年,历经宋、明、清多次重建,集三朝建筑艺术于一身,对研究古塔形制变迁意义重大。🔔首层条石砌筑,二层以上青砖,每层四向开门,方向交错,外有石质平座栏杆,斗拱用材大,保留宋代特征。内部藻井、彩绘精美,融合儒、释、道三教文化,是中国古塔文化特例。
非常意外的发现一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就在酒店楼下!五一假期因为汕头小公园附近的酒店太贵了,所以就定在潮阳,没想到酒店楼下就是个文光塔,一千多年的历史,保护非常完好![圆图钉]交通停车:没办法停车,最好溜达过来,旁边就是潮阳博物馆,可以一起逛逛[过程]游玩建议:晚上来这边纳凉休息的人很多,不过蚊子也挺多的,白天比较热
文光塔系平廊楼阁式砖石结构,高42.62米,内空心,有八面七层,每层有拱门圆窗、置石栏杆,塔内螺旋石梯122级,塔门配雄狮1对,塔端置红葫芦。文光塔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于一身,对研究中国古塔建设的形制变迁和修建经验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光塔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一体,是中国古塔建筑文化的特例之一,该塔也是潮阳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1989年,文光塔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文光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蟠龙山入口爬上来,遇到岔路果断选右边——文光塔才是隐藏王者!比左边的蟠龙塔更高更开阔,爬到二层就能get柳州全景C位视角,柳江穿城、高楼林立的画面随手拍都是大片!塔身古朴的红砖绿瓦配上蓝天背景超级出片,傍晚来看日落更是一绝。虽然楼梯略陡但很值得,人比蟠龙塔那边少很多,安静又治愈。记得带水,山上没卖哦~(小遗憾:塔内壁画有些斑驳了)
潮阳棉城的文光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原名“千佛塔”。现矗立在潮阳老城区的中轴线上,与东山风景区、护城河共同构成了潮阳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光塔塔高约42.3米,共七层八角,塔基是高大的石砌须弥座,稳固庄重;塔身由青砖砌筑,逐层向上收分。一开始文光塔只起着航标作用,为练江入海口的船只指引方向,后面慢慢地,文光塔也寄托了人们镇一方水土、兴文运、保平安的愿望。现在文光塔周边还有各种美食店,是来汕头游玩的必打卡点!
七层八角的身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城区风貌尽收眼底。塔身透着古朴韵味,触摸着斑驳的砖墙,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这座始建于南宋的古塔,不仅是潮阳的地标,更承载着"文光焕彩"的美好祈愿。但和大多数古塔一样,首先这个景点就一座塔,然后关闭状态无法进入,也没有塔内的宣传照和资料可看,这点还是很遗憾的。旁边紧挨着商场和潮阳博物馆,交通很便利,吃的也多,旅游必打卡。
文光塔始建于北宋(1131年),是潮阳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塔身八面七层,每层有拱门圆窗、石栏杆,塔内螺旋石梯,塔端红葫芦。塔门前一对石狮,原在潮阳县文祠门前。日寇炸潮阳时,文祠被炸毁,石狮幸存,现移至此处护塔,可谓艰难困苦,文脉不绝。塔边古井,亦始建于宋,据说是为平衡塔之重心而造。塔、井、石狮,跨越千年,守护一方。宝塔如彩笔,青史著文章。代代人才出,光辉照潮阳!
🏯潮阳文光塔|练江边的南宋学霸地标这塔南宋始建,明代重建,砖石叠了八百年文气!不能登塔,但绕圈细看超有料——塔檐像叠叠乐,砖缝藏着明代修塔的“到此一游”刻字。两条街外的“双忠行祠”必串游,和文光塔组“文武双全”CP!下午四点来,塔影斜映练江超好拍,公园内还有一棵木棉树!头一次这么近距离捡到大朵的木棉花!惊喜!(🗺️双忠行祠导航“东山大道”,步行5分钟;🚗汕头市区自驾40分钟直达)
去年,某乎发帖热议:潮汕英歌舞作为传统舞蹈,缘何从未上过春晚?高赞回答提到一点:因为英歌舞带有反叛色彩。作为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英歌舞通过演绎水浒英雄形象来弘扬民间信仰:拿着长蛇道具的领舞者时迁(又一说谢珍),左队头槌挂黑须的李逵,右队杨志或是挂红须的关胜。此外还有二槌、三槌的林冲、鲁智深、武松等。舞者们穿着鲜艳的舞服,画着彩绘的脸谱,手持道具模仿梁山好汉的形象和动作,在犹如战鼓齐开的背景音乐和呐喊声中跳跃舞蹈,雄浑壮阔的气势震撼人心。身临其境,无法不被感染。英歌舞的流派有很多种,大到按区域,小到按宗族划分。与其说舞蹈形式带有反叛色彩,倒不如说以宗族为纽带的体系,本身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今年普宁系英歌舞团登上春晚舞台,为了舞台效果做了一定修改,整体虽好,可还是更建议亲历潮汕,亲身体会街头英歌舞的气势磅礴。
潮阳区英歌舞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属于潮汕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1.起源与历史**-**历史渊源**:英歌舞的起源可追溯至明代甚至更早,融合了古代傩舞、武术、戏曲等元素。传说其原型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化装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有关,具有驱邪祈福、祈求平安的寓意。-**文化融合**:结合了潮汕地区的民间信仰、宗族文化和武术传统,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尚武精神和集体凝聚力。---###**2.表演形式**-**角色与装扮**:-表演者多为青壮年男性,脸上绘有夸张的戏剧脸谱(如李逵、关胜等水浒人物),头戴雉鸡翎,身着传统武服。-分为“前棚”“中棚”“后棚”三部分:“前棚”为英歌队主体,舞者双手各持短木棍(“英歌槌”),边击打边变换队形;“中棚”穿插戏曲或杂耍表演;“后棚”以武术展示收尾。-**动作特点**:-舞蹈动作刚劲有力,节奏鲜明,融入了南拳马步、旋槌、翻身等武术动作,配合锣鼓声和呐喊声,气势磅礴。-队形变化复杂,常见如“双龙出海”“麦穗花”“田螺圈”等图案,极具视觉冲击力。---###**3.文化意义**-**民俗功能**:传统上用于祭祀、游神赛会、节庆(如春节、元宵)等场合,被视为驱邪纳吉、凝聚社区的重要仪式。-**精神象征**:体现了潮汕人团结协作、勇猛刚毅的性格,也是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非遗保护**: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阳区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舞)”。---###**4.现状与传承**-**传承发展**:潮阳英歌舞有多个流派(如慢板、中板、快板),代表性队伍包括西岐英歌队、永丰英歌队等。近年来,女性英歌队和青少年队伍也逐渐兴起。-**创新与传播**: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如灯光、音乐),并通过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如央视春晚、国际艺术节)走向世界。-**保护挑战**:面临年轻一代兴趣不足、商业化冲击等问题,当地政府通过非遗进校园、设立传承基地等方式推动保护。---###**5.观赏与体验**-**最佳时机**:春节期间(正月初一至元宵)潮阳各乡村常有英歌舞巡游,尤以谷饶镇、铜盂镇等地最为盛大。-**深度体验**:可参观潮阳区文化馆、非遗展示馆,或参与民俗文化节,近距离感受英歌舞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