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50702+
所在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迎龙路豪源山庄南侧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石门禅院是广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迎龙路豪源山庄南侧, 所属天河区区号是440106.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龙洞街道内
靠近石门禅院内
距离170.7米的迎龙北路西
时间:2025-07-0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50702+
所在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迎龙路豪源山庄南侧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石门禅院是广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迎龙路豪源山庄南侧, 所属天河区区号是440106.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龙洞街道内
靠近石门禅院内
距离170.7米的迎龙北路西
热门评论
广州石门禅院虽不如光孝寺、六榕寺知名,却独有一份清幽禅意。寺院依山而建,林木掩映,古朴的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漫步其中,浮躁顿消。殿内佛像庄严肃穆,香火不盛反而更显静谧,适合静思或品茶小坐。若厌倦了热门景点的喧嚣,这里是一处难得的避世之所,虽小巧简朴,但禅味十足。
自驾前往龙洞觅食,经过见到石门禅院,便进去看看。它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山麓,始建于唐朝,明代重修,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明代,曾入选龙洞八景之一的“宝寺僧归”。2021年5月13日石门禅院动工重建,建筑布局分为神圣礼佛区和对外文化交流区两部分,禅院致力于打造佛教禅文化园林景观,目前仍在建设中。禅院外围环境优美,青山绿水环绕,宁静祥和。
拜谒石门禅院——探访龙眼洞森林公园里的千年古刹#发愿礼佛(十八)#石门禅院,原名石门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鼎盛于明朝,毁于上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鼎盛时期曾被评为龙洞八景之一的“宝寺僧归”,有诗词“古寺留僧景色空,香花十里送轻风”就是描述鼎盛期寺院的秀丽风光。地址就在龙眼洞森林公园里,可以搭乘地铁6号线,在植物园站转30路到总站下车即可。免门票,可请清香三支礼佛。[打卡]TIPS:石门禅院的新主体还在重建中(见最后一图)。现主体礼佛是三进院落结构,层叠而上,主要是按明、清时期的祠堂建筑风格而建。整体还是比较古色古香一些,没有很完整的丛林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它大雄宝殿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那应该是一座净禅双修的寺庙。虽然寺庙的扩建仍在持续,但作为一处农禅结合的佛门清净地,礼佛还是能得到心灵上的洗涤。故得俳曰:湖光映山色秋风古寺白云斜梵音祛暑热
听说了了很久的地方,终于有机会过来看看。这附近,都是山的多,所以是煽情水秀的。同时呢交通是比较方便的。公交总站就在对面不远。所以从市区过来的路线基本就是地铁转一次的公交,就可以到了。免费的经典,但维护保养是不错的。如果是纯粹过来呼吸新鲜空气的话,记得要做好防晒防蚊虫的准备哦。
爬山路过,第一次听说这家千年古刹,门口有个广场,很大,旁边有条小路指着去禅院的,本来想一群山友去参观这家千年古刹。但是旁边有人说,这里正在搞装修,不太方便,也就作罢。有点可惜。看规划图,期待以后有机会再来。
石門禪院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龍洞山麓。史載"先有龍眼洞、後有廣州城"。據考證,禪院所在的龍洞為廣州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之一,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據傳禪院初建於唐朝貞觀年間,重修於明代,相傳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香火鼎盛。並於明代評選為龍洞八景之一的"「寶寺僧歸」"。石門禪院所在地廣州市,為廣東省會城市,毗鄰香港,澳門,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最核心的城市,軌道交通四通八達。同時坐享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正面遠眺鳳凰山脈,背面倚靠龍洞山脈,佔據龍鳳呈祥之勢。四周還有華南國家植物園、火爐山森林公園等四大森林公園環抱,屬於難得的佛教淨修勝地。石門禪院正在整體擴建,規劃有中心禮佛區(即禪院建築佈局的中軸線)、佛學交流區(分布於中心湖的兩側)、佛學文化及生活區等。
♦️感觉就是古代文人青睐的避世退隐之地♦️主殿古老镂刻岁月痕迹意蕴满满;尼姑青衣躬身洒扫边角也一尘不染♦️无意窥视到内庭是个青灯香火贡品蒲包的虔诚膜拜空间♦️问路时尼姑热情张罗拿钥匙要开启这里那里的场室满足我们看一看的愿望♦️正在大兴土木有建设图展示未来宏图依山势将扩建为百倍面积满足日见增多进香信徒的精神需要;一般来说世道不景气求神拜佛的人会增加;放在西方增加的是算星座问塔罗牌的♦️另一侧有小路可上山(龙眼洞森林公园)静谧幽深无人
闹市区里的一片净土。周边的居民都很喜欢来这里,早晨的空气清新、舒服、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小山坡上是一个庙宇,虔诚的信徒们逢初一十五都会上去烧香拜佛,祈祷平安~山坡下也好不热闹,一天到晚都会有人在这里玩耍~夏天的时候我也特别喜欢跑完步在这里做运动,舒展身心!
隐藏在山上的小小禅院,可以开车到门口。这里是真正的佛门清静地,看到有不带发修行的师傅在这里居住和生活。心虚的对视了一眼,生怕师太劝我出家。禅院面积不大,但历史悠久,打扫的一尘不染。对外开放,但游客罕至,淡泊宁静,没有令人生厌的商业化气息。
第一次来,没想到这么迷你,是修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