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4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41213+
所在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殿东线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忻州南禅寺是忻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殿东线, 所属区号是.
这里寺庙外观和延庆寺相近,但是没有延庆寺的好看,面积也不大,但是里面的雕塑确非常精美,旁边的护法,唐之前都是长得和眉善目,还会扭动腰身,护法旁边的菩萨慈眉善目,文殊菩萨坐骑下的于阗王被盗,还有两个莲花上的菩萨也被偷,释迦牟尼旁边两个弟子:阿难和迦叶,再到普贤菩萨,牵象的獠蛮,除了偷到了三个佛,后面还有文殊菩萨手上的如意,还有左侧角一个小塔也不见了,佛祖的肚子也被挖开盗走了里面的宝物,所以现在南禅寺加大了境界,全是监控还有探测,据说歹徒没有找到,只抓到了开车的司机,司机说运输途中于阗王就已经掉落碎了,真的很可惜。屋顶的四角和延庆寺也不一样,南禅寺的外围木头还有四方形的结构,敲击起来还能发出咚咚的敲门声,屋檐的鸱尾是仿造的,真迹在博物馆,窗户也是可以防止西晒的棱角窗
唐代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为什么要看这个南禅寺呢?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地面建筑,最早,没有再早了。位于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是中国现存唐代的木构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南禅寺始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比1937年发现的佛光寺还要早75年。南禅寺大殿作为寺内的主体建筑,展示了唐朝初期的建筑风格,使用斗拱结构,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木工技艺和对空间的巧妙利用。它的存在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唐代建筑风格、技术和艺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南禅寺大殿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结构严谨,展示了唐代建筑造型的浑厚质朴和庄重大方。大殿内部没有柱子,承重的柱子都分布在四周檐下,共12根,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还形成了有收有放、有抑有扬的建筑风格。此外,南禅寺内还保存有精美的唐代雕塑,这些雕塑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南禅寺于1961年,就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进一步证明了其在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寺院不仅因其建筑价值被保护,还因为其内部保存的唐代雕塑和题记,为研究唐代艺术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所以南禅寺不仅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实例,也是了解唐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推动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它虽然山村小寺,规模较小,但意义重大,保存的也算完好,能保留至今,不容易。一般自驾比较方便,包车也行,与附近的佛光寺一块游玩。
南禅寺大殿的屋架风格简练、笃实、古朴,由台基、屋架和殿顶三部分组成。屋顶重量由梁架通过檐柱支撑,类似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檐柱稍微倾斜,角柱的设置使整体更紧凑稳固。殿顶采用九脊式样,上部为两坡,下部为四坡,清代称之为单檐歇山式,青瓦覆盖,正脊两端装饰有鸱吻。
大名鼎鼎!顶着天朝地表最古寺观、唯一7字头诞生年的盛名,因为曾经很过分的落架大修完全改了清代遗存的样貌,坊间存在货真价实vs外形臆想的争议。我也赞同彻底落架大修以后不能算货真价实古建的观点。所以对南禅寺的“文史价值”不是很感冒。当然唐风复原的屋顶确实很大唐。更吸睛的是殿里一堂木雕泥塑。看多了古迹真的一看就是唐风。力士扭曲的身段一看就是上佳作品。和平遥镇国寺的如出一辙。
南禅寺,中国地面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建筑,目前唯一可考幸免于会昌法难的寺庙建筑,在53年由政府文物普查时发现。寺庙属于民间寺庙建筑,具体修建年代不详(大殿共有12根檐柱,西面3根是方柱,剩下的9根都是圆柱。根据古代柱子修建形制,秦汉多用方柱,唐后多用圆柱,及木质风化程度、制作手法判断,寺庙初建于唐朝以前),重建年为大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比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公元857年)还要早75年。在大殿明间西缝梁架平梁底皮,有墨书题记:“因旧名旹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该寺庙内重建年代为唐朝,在往后朝代经历过几次修缮,已不复当初唐代建筑原貌,在70年代,政府对该建筑进行“唐式复原”,虽然在修缮过程中存在争议(取消侏儒柱,门窗式样修复等),但也为后期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很多参考价值。南禅寺大殿内现存唐代彩塑14座,整个彩塑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侧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彩塑。这14座唐代彩塑造型丰满,脸面丰润圆厚。特别是两尊护法金刚,形体高大魁武,身穿铠甲,看起来威严雄壮。只可惜寺庙原有17尊彩塑,在99年被盗三尊,同时佛像中的“装藏”也被盗走,让人惋惜。
南禅寺大殿,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真正的国保。一跨入院门,立刻被唐风震撼。简洁明了的造型,尽显大气!古今中外美是可以共通的。殿内现在允许拍照(不能使用强光),赞这种科学进步!门票20,扫码支付即可。门口有免费停车场,强烈推荐!
晋中北-2从佛光寺来这里约1个小时左右车程,乡间小路,不是太好走。现存最早的木构,因地处偏僻,所以躲过了很多战乱,也因为偏僻香火较少,没有进行过修复,原汁原味。虽距佛光寺只有50多公里,但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1937,梁思成错过了。票价20现场或在公众号上都可以买。南禅寺院落不大,进门后左转就可以看到这座古建。单檐歇山顶,相当出檐也是大的。在殿后有一根方柱与其它三根支柱圆的不同,说明大殿始建年代可能更久远。殿内的彩塑都是原汁原味,后期未补过色,大唐的韵味更足。只可惜在1999年被盗走两尊供养菩萨和御狮人,不知何时能破案归位。
南禅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两村村民合资所建因其位置偏,规模小,在县志并无记载,故唐武宗会昌法难时期得以保存寺院自建成始,香火延续千年后朝均有修缮惟余大殿乃唐代遗构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太原至五台,行车至五台县内近南禅寺处慢慢开始下雪。停下车,看着山门对面的山崖,那些树叶被雪筑片覆盖,雪花降在山谷,追逐浪漫的心开始翻涌。南禅寺是我国唐代至今保留最古老的木结构三开间建筑,因为地处偏僻躲过一次次毁灭。看着一千多年前人类留下的木建筑痕迹,在这大雪纷飞中,心中荡漾起一阵又一阵的感动,和震撼。视频保留了原声,可以感受我当时站在寺中,被雪淋着的寂静和浪漫。安安静静的寺庙,就这样安静的站在雪里,也可能是雨里,阳光里,就这样四十多万个日出日落。岁月沉淀于榫卯间,斗拱间,留下细密的裂痕以显沧桑。
热门评论
这里寺庙外观和延庆寺相近,但是没有延庆寺的好看,面积也不大,但是里面的雕塑确非常精美,旁边的护法,唐之前都是长得和眉善目,还会扭动腰身,护法旁边的菩萨慈眉善目,文殊菩萨坐骑下的于阗王被盗,还有两个莲花上的菩萨也被偷,释迦牟尼旁边两个弟子:阿难和迦叶,再到普贤菩萨,牵象的獠蛮,除了偷到了三个佛,后面还有文殊菩萨手上的如意,还有左侧角一个小塔也不见了,佛祖的肚子也被挖开盗走了里面的宝物,所以现在南禅寺加大了境界,全是监控还有探测,据说歹徒没有找到,只抓到了开车的司机,司机说运输途中于阗王就已经掉落碎了,真的很可惜。屋顶的四角和延庆寺也不一样,南禅寺的外围木头还有四方形的结构,敲击起来还能发出咚咚的敲门声,屋檐的鸱尾是仿造的,真迹在博物馆,窗户也是可以防止西晒的棱角窗
唐代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为什么要看这个南禅寺呢?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地面建筑,最早,没有再早了。位于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是中国现存唐代的木构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南禅寺始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比1937年发现的佛光寺还要早75年。南禅寺大殿作为寺内的主体建筑,展示了唐朝初期的建筑风格,使用斗拱结构,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木工技艺和对空间的巧妙利用。它的存在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唐代建筑风格、技术和艺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南禅寺大殿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结构严谨,展示了唐代建筑造型的浑厚质朴和庄重大方。大殿内部没有柱子,承重的柱子都分布在四周檐下,共12根,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还形成了有收有放、有抑有扬的建筑风格。此外,南禅寺内还保存有精美的唐代雕塑,这些雕塑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南禅寺于1961年,就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进一步证明了其在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寺院不仅因其建筑价值被保护,还因为其内部保存的唐代雕塑和题记,为研究唐代艺术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所以南禅寺不仅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实例,也是了解唐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推动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它虽然山村小寺,规模较小,但意义重大,保存的也算完好,能保留至今,不容易。一般自驾比较方便,包车也行,与附近的佛光寺一块游玩。
南禅寺大殿的屋架风格简练、笃实、古朴,由台基、屋架和殿顶三部分组成。屋顶重量由梁架通过檐柱支撑,类似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檐柱稍微倾斜,角柱的设置使整体更紧凑稳固。殿顶采用九脊式样,上部为两坡,下部为四坡,清代称之为单檐歇山式,青瓦覆盖,正脊两端装饰有鸱吻。
大名鼎鼎!顶着天朝地表最古寺观、唯一7字头诞生年的盛名,因为曾经很过分的落架大修完全改了清代遗存的样貌,坊间存在货真价实vs外形臆想的争议。我也赞同彻底落架大修以后不能算货真价实古建的观点。所以对南禅寺的“文史价值”不是很感冒。当然唐风复原的屋顶确实很大唐。更吸睛的是殿里一堂木雕泥塑。看多了古迹真的一看就是唐风。力士扭曲的身段一看就是上佳作品。和平遥镇国寺的如出一辙。
南禅寺,中国地面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建筑,目前唯一可考幸免于会昌法难的寺庙建筑,在53年由政府文物普查时发现。寺庙属于民间寺庙建筑,具体修建年代不详(大殿共有12根檐柱,西面3根是方柱,剩下的9根都是圆柱。根据古代柱子修建形制,秦汉多用方柱,唐后多用圆柱,及木质风化程度、制作手法判断,寺庙初建于唐朝以前),重建年为大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比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公元857年)还要早75年。在大殿明间西缝梁架平梁底皮,有墨书题记:“因旧名旹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该寺庙内重建年代为唐朝,在往后朝代经历过几次修缮,已不复当初唐代建筑原貌,在70年代,政府对该建筑进行“唐式复原”,虽然在修缮过程中存在争议(取消侏儒柱,门窗式样修复等),但也为后期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很多参考价值。南禅寺大殿内现存唐代彩塑14座,整个彩塑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侧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彩塑。这14座唐代彩塑造型丰满,脸面丰润圆厚。特别是两尊护法金刚,形体高大魁武,身穿铠甲,看起来威严雄壮。只可惜寺庙原有17尊彩塑,在99年被盗三尊,同时佛像中的“装藏”也被盗走,让人惋惜。
南禅寺大殿,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真正的国保。一跨入院门,立刻被唐风震撼。简洁明了的造型,尽显大气!古今中外美是可以共通的。殿内现在允许拍照(不能使用强光),赞这种科学进步!门票20,扫码支付即可。门口有免费停车场,强烈推荐!
晋中北-2从佛光寺来这里约1个小时左右车程,乡间小路,不是太好走。现存最早的木构,因地处偏僻,所以躲过了很多战乱,也因为偏僻香火较少,没有进行过修复,原汁原味。虽距佛光寺只有50多公里,但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1937,梁思成错过了。票价20现场或在公众号上都可以买。南禅寺院落不大,进门后左转就可以看到这座古建。单檐歇山顶,相当出檐也是大的。在殿后有一根方柱与其它三根支柱圆的不同,说明大殿始建年代可能更久远。殿内的彩塑都是原汁原味,后期未补过色,大唐的韵味更足。只可惜在1999年被盗走两尊供养菩萨和御狮人,不知何时能破案归位。
南禅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两村村民合资所建因其位置偏,规模小,在县志并无记载,故唐武宗会昌法难时期得以保存寺院自建成始,香火延续千年后朝均有修缮惟余大殿乃唐代遗构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太原至五台,行车至五台县内近南禅寺处慢慢开始下雪。停下车,看着山门对面的山崖,那些树叶被雪筑片覆盖,雪花降在山谷,追逐浪漫的心开始翻涌。南禅寺是我国唐代至今保留最古老的木结构三开间建筑,因为地处偏僻躲过一次次毁灭。看着一千多年前人类留下的木建筑痕迹,在这大雪纷飞中,心中荡漾起一阵又一阵的感动,和震撼。视频保留了原声,可以感受我当时站在寺中,被雪淋着的寂静和浪漫。安安静静的寺庙,就这样安静的站在雪里,也可能是雨里,阳光里,就这样四十多万个日出日落。岁月沉淀于榫卯间,斗拱间,留下细密的裂痕以显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