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50713+
所在地址: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852县道北50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9-8485160
简介信息: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是运城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852县道北50米,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07-15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50713+
所在地址: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852县道北50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9-8485160
简介信息: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是运城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852县道北50米,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该遗址在永济市蒲州镇,去鹳雀楼看黄河时路过,历史悠久,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紧临黄河,是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处,据蒲津关,是秦晋之间的重要通道。遗址分东城和西城,面积很大有护城河、城内还有些讦城墙残存的部分,为明代在原址上复修的建筑,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外城是唐代夯土城墙。内城则保留了城墙城门敌台等。
普救寺出来后去黄河大铁牛、鹳雀楼必经之路,舜帝都城蒲坂也在此,唐朝时为中都建制,城墙周长约为10公里,金元之交因为战争而破坏严重,明清时期修葺颇多。1959年三门峡水库建设,城内居民全部迁出,城砖剥揭几尽,城坦土胎轮廓几乎完整保存,城内鼓楼及南、西、北门遗构清晰可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名句出自这里。这里南依中条山,西临黄河,地处秦晋交界,历史可溯至尧舜。尧旧都、舜都城均建于此。地临大河滩涂,蒲草丛生。战国时称蒲邑,秦汉时名蒲坂。岁至北魏,始建城。北周时,改为蒲州。唐朝在此设河中府,西望长安,东通洛阳。蒲州势平坦、地肥沃、水便利、气温和,故农业发达。蒲津渡乃“天下第一浮桥”所在,商业繁华。设为中都,是大唐六大雄城之一。被泥沙掩埋近6米的西门瓮城,保存颇完整。古时,从此西去就是蒲津渡,上铁索桥,过中潬,达朝邑,通长安……
从普救寺出来,被出租车载客价气晕,一气之下直接走了4公里到了蒲津渡遗址。(不建议学)中途一共会经过三处遗址,其中最后一处就在蒲津渡遗址对面,显然维护了下,看起来就很新。步行的的好处就是能仔细欣赏当年关中门户蒲坂的气势。
蒲州故城现在就剩下那么一点点了!
中国看地下去陕西,看地上来山西。蒲津渡是黄河第一渡口,是秦晋交通之冲,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在此修浮桥。可见其重。蒲津渡和普救寺,鹳雀楼离的很近,这仨地一般就一起过了。当小吃很多,石子饼呀,凉皮,肉夹馍,刀削面,牛肉饺子,全有。到蒲津渡主要看下唐代的大铁牛,镇黄河的,当时产铁量不高的唐朝算是侧国之铁铸铁牛,四尊铁牛,是至今我国发现的历史最早、体积最大、分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渡口铁牛,是中华古代文明成就的又一重大发现。
蒲州故城:史载舜帝在此建都,唐朝时蒲州为中都,天下六大雄城之一,大概二线或准一线城市的样子。至明清仍为州府一级重镇,民国降为县。因修建三门峡水库,城内居民全部迁移,40年之后的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州古城,确实是古城不假可惜现已荒废,因为三省交汇黄河拐弯处,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黄河泛滥加上贫穷人口迁移,现代建设都毁了,等现在准备开发的时候又没财力了,这是北方古城名居普遍现象,隔壁的潼关古城也是一样,不过在蒲津渡口遗址附近主干道上有牌坊,还有铁丝网隔开的摇摇欲坠的城楼,希望能还原吧,不过宣传栏的一些诗和当地人物介绍可以涨知识
我们是从运城去的蒲津古城的。一路上连着玩了普救寺、蒲津渡、鹳雀楼、永济黄河。蒲津渡从唐朝年间就已经开始建造,由于永济地段的水利情况,它不得不在此建造浮桥;利用铁牛、铁人等大量的铁器用以固定黄河两岸的铁链,传说中为了建造铁人、铁牛,耗去了当时全国产量约四分之三的生铁!由于永济的地理位置,这座浮桥又不得不建造在永济黄河,有道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儿所说的一套就是指的黄河河套;河套地区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当地的物产要运往京城这儿是最佳地段;同时这里也是扼守防御外敌的隘口!蒲津渡往西不远,就是永济地界的黄河,也是黄河从北往南流的最后一小段。黄河流到此间,茫茫怅怅横无际涯,河套地区的黄河在这儿特别宽阔,并且经常改变河道;据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出典于此。我们看到的大铁牛就时而在黄河东岸,时而在黄河西岸。至今,我们看到的铁牛、铁人仅仅只是一半,另有一半还是淹没在黄河深处。由此,沿着黄河往南不多路,黄河便转而往东,一路往东不再转向;不久就能看到著名的黄河三门峡。我去过无数次三门峡,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