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6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61002+
所在地址: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古榕巷56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南外宗正司遗址是泉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古榕巷56,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10-06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61002+
所在地址: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古榕巷56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南外宗正司遗址是泉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古榕巷56,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看起来外面破破烂烂的,但里面成品很多,而且在暑假的时候这边可以吹冷气,非常舒服自在很推荐大家过来,这是一个没什么观光客的景点。来这边可以了解泉州作为古代的国际贸易港口。以及从南宋开始的皇帝宗室是如何在泉州地区繁衍并促进海上贸易的?
泉州南外宗正司是南宋时期管理居住在泉州的赵氏皇族宗室群体的机构,其遗址位于泉州古城肃清门西南、开元寺南侧,推测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历史背景设立原因:北宋靖康之难后,宋高宗赵构南渡建立南宋,为管理南迁的赵氏皇族,将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迁徙过程:南宋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先将宗室349人迁徙泉州,管理皇族宗室事务的“南外宗正司”随迁。遗址情况位置与规模:遗址位于泉州开元寺南侧,面积约45000平方米,是一处掌管宋代外居宗室事务的官署和南宋皇族居住遗址。建筑构成:司内设有睦宗院、惩劝所、自新斋、芙蓉堂,还有天宝池、忠厚坊等建筑。
步行泉州古城Citywalk打卡世遗泉州遗产点:南外宗正司遗址,小众景点人非常少南外宗正司遗址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要素。南外宗正司是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对迁居泉州的南外皇族群体进行管理的机构。这一群体是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提升了泉州的消费能力,还积极参与海洋贸易。南外宗正司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政权对泉州海洋贸易的推动,体现了强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南外宗正司遗址【南外宗正司在泉州的设置由来】赵宋立国之初,沿袭了唐代的做法设立了宗正寺作为管理宗室的机构;随着宗室人口不断增加,又于1036年设立了大宗正司,同时对两个机构职能做了分工,“凡宗室事,大宗正司治之;玉牒之类,宗正寺掌之。”为了缓解开封宗人的居住情况,又于1102-1104年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设置南外宗正司,在西京河南府(即洛阳)设置西外宗正司。随着金兵南下攻取开封,宋徽宗与宋钦宗被掳北上,宋室开始南迁,两外宗正司亦随之流转。当时的大宗正司被移至江宁(即今南京);西外宗正司则经扬州后转至福州,南外宗正司初由河南应天府(即商丘)经镇江,中间或许还在明州(宁波)有过短暂停留,最后赵氏宗人又由镇江经海路乘舟而至泉州,当时是建炎三年十二月,因是年底,换算为公元纪年已是1130年。根据明清方志的记载,南外宗正司所处的这片区域,在唐天宝六年(747)时为祝圣放生池,周回四里,后于池上建水陆堂,乾符六年(879)为护国水陆院,到北宋时仍然是作为寺院在使用;此后又被改为都监廨舍和添差通判厅。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宋室皇族迁来泉州后,改水陆院为南外宗正司;就其建筑布局来看,内有惩劝所、自新斋、芙蓉堂及池,及天宝池、忠厚坊诸胜。像惩劝所、自新斋的命名,其设置显然就是为了管理宗人遵纪守法,同时也有提醒宗室成员引以为戒、悔过自新之意。随着宋元易代之际,蒲寿庚尽杀泉州的南外宗室,该地此后又屡有更易。元代曾于此处设清源驿,同时还有部分区域被复建为禅院;明代为水陆寺,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又将之部分改为织染局。此后,御史汪旦又废寺为宅,水陆寺也被迁往开元寺西偏。现南外宗正司的相关建筑早已堙没,多半为民居所占,只剩水池尚稍有残存。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联合组成泉州城考古工作队对南外宗正司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面积约1400平方米。通过考古,在遗址发现了南宋时期的池岸木桩、沿岸道路及建筑基址,出土了“官”字砖、脊兽和兽首饰件、兽面纹和莲花纹瓦当等官署建筑构件,瓦当纹样与杭州、洛阳等地宋代重要官式建筑遗址上发现的瓦当纹样相近,可以佐证该组建筑为宋代官方营建的较高等级的官署建筑。此外,遗址出土瓷器包括有青瓷、白瓷(青白瓷)、黑釉瓷(酱釉瓷)等,主要为晋江磁灶窑、德化窑等本地产品,也有外地窑址产品,烧造年代以宋代为主。器形主要有碗、盏、碟、杯、盘、盆、罐、执壶、瓶、粉盒、灯盏、炉、急须、器盖、漏斗、缸等。在出土的陶瓷器中,还发现涉及机构名称的“水陆”“水六库司”“宗厨”等墨书,佐证了此处曾与水陆堂/院、南外宗正司等机构相关。此外,还有涉及人名的有“允”“叔”“仲”“彦”“宗”“崇”等墨书器底,这些字多为赵宋皇族的辈份字,是与皇族群体有关的重要线索。【南外宗正司对泉州的影响】南外宗室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广泛参与泉州各项社会事务与海洋贸易,极大地刺激了泉州的高端消费市场和贸易需求,进一步促进泉州海内外贸易的发展繁荣。他们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泉州本地的消费能力,特别是香药、珍宝等高端舶来品的消费刺激了进口需求。宗人之中还有一些担任了政府和市舶司官员,参与港口建设和商贸管理,为海洋贸易和港口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有些甚至作为商人直接参与海洋贸易。在九日山的祈风石刻中就有许多是赵氏宗人,此外还参与泉州府文庙、安平桥等地方设施的修建活动。南外宗室从中原地区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促进泉州纺织品技艺的提高,传播了中原的宫廷文化,发展了泉州本土曲艺文化及武术拳种,如五祖拳中也有太祖拳。此外,还推动了社会经济、风俗文化的发展。南外宗正司在泉州的设置强化了国家政权对泉州海洋贸易的推动,体现了强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这处遗址不仅显示出宋元泉州城北部行政性城区的布局特征,同时也是南宋时期活跃在泉州社会各个方面的皇族群体的重要见证。[6][6][6][拔草][拔草][拔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