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1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10506+
所在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道公司街59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451-86281517
简介信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是哈尔滨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道公司街59号, 所属南岗区区号是230103.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哈工大内
靠近花园街道内
靠近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内
距离29.8米的公司街北
距离135.2米的海城街/联发街(路口)西
时间:2025-05-21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10506+
所在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道公司街59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451-86281517
简介信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是哈尔滨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道公司街59号, 所属南岗区区号是230103.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哈工大内
靠近花园街道内
靠近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内
距离29.8米的公司街北
距离135.2米的海城街/联发街(路口)西
热门评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毛主席提的字也是百年学府,有时间领小朋友去学习学习了解了解真的很有用,特别是对于哈尔滨土生土长的孩子来说家乡有一所这么有代表性的学府也是很难得的,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有工业大学博物馆还有工业大学航天博物馆[种草][种草][强][强][爱心][比心]
终于明白,一个百年工业老校的底气!哈工大,国之重器![过程]展览内容:展览很全面的展示了哈工大的建校历史,发展历程,以及由民转军之后的各项成就;以及优秀的校友,从哈工大毕业的领导干部和企业主们。很感慨的是哈工大的革命烈士展厅,看着让人流泪动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志青年,在二十多岁的大好年华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就义。还有老校长的展厅,八十多岁高龄仍旧伏案工作,年轻人真么啥资格躺平。在展览设计和展陈上,还是有可以提升的空间的,展品和模型的制作有那么一点粗糙,希望新的展示技术可以像哈工大高科技一样好好应用!不过这两天在刷一楼的油漆,展厅味道属实熏人[尴尬][尴尬][尴尬][尴尬][诉求]排队预约:人少,不需要预约。[圆图钉]交通停车:没有停车位,不要开车
哈工大博物馆是这次哈尔滨之行的必打卡地方,报的研学团,由于博物馆不在哈工大校园内,我们早上在博物馆门口集合,先逛的博物馆。通过参观和讲解,孩子被哈工大的历史,哈工大的伟大和对国家人才培养,科研公关而深深触动。哈工大博物馆具有很好的历史和教育意义。通过讲解了解他是原俄国哈尔滨领事馆旧址,建筑风格很独特,具有百年历史。以哈工大百余年发展史为主线,涵盖办学传统、文化底蕴和成就。尤其震撼的是以往学生的手写笔记和和手绘图纸。真的是非常工整,跟计算机打印的似的。非常值得带孩子来这里熏陶。
博物馆在校区外部,二层老房子,免费参观。馆内讲了哈尔滨大学从建校到现在的校史,经历了俄国管理到中国管理的历史。非常感动的是这所大学,为了中华崛起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感知知识带来的力量,感谢这所大学!
哈工大博物馆参观笔记今日踏入哈工大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段段珍贵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漫步展厅,学校教学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从建校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每一件老教案、每一张泛黄的课程表,都诉说着哈工大严谨治学的传统。早期教学中对工科实践的重视,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早已融入学校发展的血脉。而众多杰出校友的成就,更是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投身国家建设,在航天、机械等诸多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贡献了哈工大人的智慧与力量。从参与“两弹一星”工程,到助力中国航天事业腾飞,校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此次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哈工大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卓越的精神传承,也激励着我不断奋进。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就像翻开一部鲜活的校史巨著。由1906年建成的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改造而来,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外观,让人一下就被拉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馆内展示面积超2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基本陈列以时间为线,从1920年建校之初讲起,珍贵的历史图片、原版著作、绝版教材﹣一陈列,诉说着哈工大百年办学的不易与辉煌。专题陈列中的"光荣革命传统"展厅,让人看到哈工大人在革命年代的热血;"知名校友"展厅,则展示了众多从这里走出的栋梁之才。这里不仅是哈工大历史的记录者,更是传承大学精神与文化的殿堂,值得细细品味。我已经n刷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实力与独特的魅力。哈工大始建于1920年,拥有百年的深厚底蕴,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作为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内顶尖理工科院校之一,也是C9联盟成员。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组成了享有“八百壮士”美誉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还认真负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学科实力强劲,拥有8个国家一流学科、28个省级一流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多个学科表现出色,其中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获评A+,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学科获评A,众多学科进入全球前1%。像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是在全亚洲排名第一,彰显出其在工科领域的深厚底蕴。科研成果丰硕,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航天、国防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比如研制运载火箭、参与超级天眼建设,还是全世界唯一拥有“核打击”能力的高校,并且是第一所在校内发射卫星并成功送上月球轨道的大学,在国家的军工事业中做出巨大贡献。人才培养成果显著,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形成“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出115位两院院士、165位大学书记和校长、142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51位共和国将军、450余位航天国防总师,以及一大批先进典型,共计35万余优秀人才。学校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们刻苦努力,积极进取,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实现“四连冠”。校园生活也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质量高,在考研、出国深造等方面也颇具竞争力。
走进博物馆很精神振奋,新中国成立时期,环境那么艰苦,人的意志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吃不饱,穿保暖的日子里,这些前辈创造一个一个新中国第一个成就出来,心情特别震撼。博物馆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旧址,建筑没有豪华的装饰,只有庄严,让人肃穆起敬,墙上挂满校友照片和当过在校的领导的老照片,感觉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化妆,人还是那么帅气逼人,从内往外的帅气,他们为国家做出贡献,让祖国繁荣昌盛,才有现在的我们享受生活,向老一辈科学家们致敬
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两个博物馆,一个是哈工大博物馆,一个是哈工大航天馆。哈工大博物馆位于南岗区公司街59号,坐地铁一号线在铁路局站下车,步行四百多米。距黑龙江省版画博物馆和南岗区博物馆都非常近,附近还有新晋网红景点黄房子,可以一并游览。
于哈工大博物馆,触摸历史与智慧的脉络作为一名在单位辖区出勤巡逻的工作人员,哈工大校园成了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巡逻的日子里,我常被哈工大博物馆吸引,它就像一座知识与历史的宝库,静静矗立在校园之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踏入博物馆,仿佛进入了一个时空交错的隧道,哈工大的百年发展历程徐徐展开。从最初创立时的艰辛起步,到如今成为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每一个阶段都在馆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让我对哈工大的发展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不同时期校园的风貌,展现了师生们的青春与奋斗;珍贵的手稿和书籍,承载着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字里行间透露着前辈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漫步在馆内,我被哈工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这里不仅有辉煌的学术成就展示,更有对哈工大精神的生动诠释。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在每一件展品、每一个故事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老一辈科学家攻克技术难题,到年轻学子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哈工大始终秉持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哈工大学子,也深深感染了我这个旁观者。在日常巡逻工作中,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意识到只有严谨认真,才能把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尽善尽美。博物馆的展览布局合理,陈列有序。按照时间脉络和学科分类,将哈工大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无论是对学校历史感兴趣的校友,还是对科学技术充满好奇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馆内的工作人员热情专业,他们不仅对展品的背景和历史了如指掌,还能深入浅出地为参观者讲解,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好地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在哈工大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还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哈工大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防事业、航天领域等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这种爱国奉献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决心。作为一名在附近巡逻的工作人员,哈工大博物馆为我的工作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它让我在忙碌的巡逻间隙,有了一个可以静下心来感受历史、汲取知识的地方。在这里,我看到了哈工大的辉煌成就,也领略到了一所高等学府的精神内涵。它不仅是哈工大的文化地标,更是一座激励人心、传承精神的宝库。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它所蕴含的历史与智慧所打动,都会在离开时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