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0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01001+
所在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砂石线忻州五台山假日酒店旁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0-6542433
简介信息:殊像寺是忻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砂石线忻州五台山假日酒店旁,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10-10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01001+
所在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砂石线忻州五台山假日酒店旁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0-6542433
简介信息:殊像寺是忻州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砂石线忻州五台山假日酒店旁,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殊像寺殊像寺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始建于东晋,以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寺院最负盛名的便是大文殊殿内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姿态雄伟,塑于明代,是五台山最高大的文殊塑像。其菩萨褶皱流畅、神兽动态逼真,堪称明代彩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文殊菩萨的“荞面头”,相传乃工匠用最后一块荞面捏塑而成,却无比传神,赋予了造像更多灵性色彩,因此素有“五台山拜文殊,殊像寺见真容”之说。
**殊像寺简介****地理位置**殊像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台怀镇,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也是文殊菩萨道场的核心寺院。其坐落于梵仙山麓,东邻显通寺,西接菩萨顶,地处五台山佛教建筑群的精华区域,周边风景秀丽,宗教氛围浓厚。**历史背景**殊像寺始建于唐代(一说北魏),现存建筑多为明代重建,清代修缮。因寺内供奉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塑像而得名,历史上多次被皇家重视,康熙、乾隆皇帝曾亲临朝拜,并题写匾额、碑文。198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汉传佛教寺院,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与特色**1.**文殊殿**-寺院主殿文殊殿为明代遗构,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高约9.3米的文殊菩萨骑狻猊(狮子)塑像,为五台山最高大的文殊造像。塑像神态庄严,衣带飘逸,狻猊四蹄生云,极具动感,被誉为五台山“文殊之首”。-殿内四壁悬塑五百罗汉渡江图,高约6.5米,总长48米,塑像神态各异,场景浩大,展现了明代彩塑艺术的巅峰水准。2.**经典传说**-相传文殊菩萨曾在此显圣,塑像头部非人工雕刻,而是用荞麦面捏制后经罗汉点化而成,故有“荞面头文殊”之说,增添了神秘色彩。3.**文化地位**-殊像寺是五台山文殊信仰的象征,历代高僧在此修行、讲经,香火鼎盛。其建筑、雕塑和壁画艺术融合了汉传佛教与皇家文化,具有极高的宗教与艺术价值。**游览亮点**-**参拜文殊菩萨**:主殿文殊像前香火旺盛,是信众祈愿智慧、学业有成的圣地。-**悬塑艺术**:五百罗汉悬塑气势恢宏,细节生动,堪称“立体佛经”。-**皇家碑刻**:寺内存有乾隆御制碑,记载皇帝朝拜五台山的经历。-**古树名木**:寺院内外古柏参天,环境清幽,适合静心感悟。**实用信息**-**门票**:包含在五台山景区门票内(135元/人),无需单独购票。-**开放时间**:夏季7:00-18:30,冬季7:30-17:30(随季节调整)。-**交通**:从五台山景区中心台怀镇步行或乘景区公交可达。-寺内禁止燃香,可鲜花供佛,需遵守佛教礼仪(如勿大声喧哗、勿拍摄佛像正面)。-春秋季气候宜人,夏季避暑、冬季雪景别具韵味。-若逢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诞辰,可参与寺院法会,体验传统佛事活动。殊像寺集历史、宗教、艺术于一体,是探访五台山“文殊智慧”不可错过的文化瑰宝。
殊像寺:在文殊的目光里触摸时光的温度沿着五台山台怀镇的青石板路前行,远远望见殊像寺的红墙在苍松翠柏间若隐若现,檐角风铃随山风轻响,像是一句无声的邀约。未及山门,先被门前两株数百年的古松震撼——枝干如虬龙盘曲,树皮上的裂痕深如岁月的掌纹,仿佛在诉说这座寺院六百年的风雨沧桑。跨过门槛的瞬间,暑气与喧嚣突然被隔绝在外。天王殿的弥勒佛笑靥憨憨,背后韦陀菩萨手持金刚杵,身姿挺拔如守护千年的卫士。穿过殿宇,眼前豁然开朗,文殊殿以恢宏的气势扑面而来:单檐庑殿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宝蓝色光泽,檐下七十二根廊柱整齐排列,如同列阵的侍者,烘托着殿内那尊令人屏息的巨像。殿内光线柔和,香雾袅袅升腾。仰头望去,高近九米的文殊菩萨驾狻猊像巍然矗立,仿佛从云端踏雾而来。菩萨面容端严中带着悲悯,眉间白毫似有微光,衣袂翻卷如乘风破浪,身下的青狮昂首怒吼,鬃毛根根分明,连足下的莲花座都雕刻得细致入微。更妙的是,匠人在菩萨衣纹褶皱处暗藏玄机,不同角度望去,衣袂光影变幻,仿佛真有山风穿堂而过。殿内四壁的悬塑堪称一绝,五百罗汉或坐或立,或讲经或参禅,神态各异,连衣褶的飘动方向都与文殊菩萨的衣纹相呼应,整座殿堂如同凝固的佛教史诗。绕过文殊殿,后院的园林式布局让人眼前一亮。青砖铺就的小径蜿蜒至藏经阁,池中锦鲤甩尾,倒映着古殿的飞檐。角落里几簇野花肆意生长,与石碑上斑驳的题刻相映成趣。偶遇一位扫落叶的僧人,袈裟随步伐轻摆,扫帚划过石板的“沙沙”声与远处的钟鼓声交织,时光在此处变得缓慢而温柔。最难忘怀的是站在文殊殿的廊下远眺。五台山的群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山风带来远处寺院的梵唱,混着松柏的清香。殿内传来信徒轻声的祷告,木鱼声“笃笃”作响,惊起檐角栖息的鸽子。那一刻忽然懂得,殊像寺的魅力不仅在于建筑的恢宏、雕塑的精美,更在于它将信仰与时光融成了一种可触摸的温度——那些被香火熏黑的供桌、被信徒摩挲发亮的栏杆、梁柱上褪色却依然生动的彩绘,都是无数人用岁月与虔诚编织的精神图谱。离开时回望山门,“殊像寺”匾额上的金漆虽已斑驳,却在暮色中愈发庄重。这座寺院像一位静默的智者,不刻意迎合游人,却在每一处细节里流淌着对信仰的敬畏与对时光的珍视。若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人间道场,那么殊像寺便是这场修行里最生动的注脚——在这里,你不必懂深奥的佛理,只需静下心来,便能在文殊菩萨的目光里,听见历史的回声与内心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