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20416+
所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733号(上兰村中北大学旁边)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1-2346788
简介信息:窦大夫祠是太原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733号(上兰村中北大学旁边),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04-2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20416+
所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733号(上兰村中北大学旁边)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1-2346788
简介信息:窦大夫祠是太原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733号(上兰村中北大学旁边),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2015.3.16,天气晴朗,只是温度很低。窦大夫祠位于二龙山脚下,沿着滨河东路一直向北,驶到尽头即可。门前有很大的免费停车场,十分便利。山西文旅卡可以直接刷脸进。路过这里好几次了,一直没进来过,这次终于进来了。看过介绍,这里的八卦藻井很有名的,建于元代,是献殿的屋顶,木质榫卯,很精美,尺度很大,立于献殿内仰视,很震撼。几处建筑物的木构架年代久远了,很有价值。旁边的厢房以及保宁寺的厢房内,有多福寺的壁画展,有几幅古时的墙壁,还有利用数字技术打印出来的高清图,非常有价值。今天气温太低了,这里很冷,若是炎热夏季来这里,古木参天,庙宇高大,真是一所清凉避暑之处了。
[过程]游玩建议:交通:公交车835路G1路在中北大学站下车步行10分钟不到,或自驾前往购票:来景区门口扫码购买,或使用山西文旅一卡通周边:建议去中北大学门口的学院路解决餐饮;二龙山也可一并游览;汾河四期适合带孩子来玩有沙滩观赏价值:一般,适宜爱好历史建筑壁画艺术的朋友[圆图钉]交通停车:有停车场但不是很大
外地人不知本地人不来。窦大夫祠三大看点:献殿顶上是精美绝伦如天宫楼阁般的天花藻井,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无钉子加固,全靠斗拱递叠而成,形成八卦样式,故称“八卦藻井”。斗拱排列疏朗有序,结构简练而严谨,造型精巧而华美,是元代小木作不可多得的精品。藻井的最上层为圆形,下面则为方形,代表着天圆地方,中间为楼阁,代表人间的烟火,意为天地人合一,彰显着古人在建筑中的美感、灵感与智慧。2:殿西侧是祠内八景之一“鼓楼石柱”。鼓楼的四根柱子是石柱,而东侧钟楼小亭的柱子则为木柱。中国古代的建筑讲究对称之美,而窦大夫祠的钟鼓二楼却是特例,有一种别样的风格。鼓楼下是一间窑洞,窑洞门楣上题有“虹巢”二字。“虹巢”的由来,是因为以前门外曾有一棵杏树,弯弯曲曲如彩虹一样,故名“虹巢”,而这间不起眼的窑洞就是傅山先生的书房。傅山先生曾有两首诗来描写虹巢,其中之一为:“虹巢不盈仗,卧看西山村。云起雨随响,松停涛细闻。书尘一再拂,情到偶成文。开士多征字,新茶能见分。”
值得来一趟。而且交通也方便,公交车坐到中北大学,还能顺便享受学校门口很香的物价。打车离市中心也不远。价格表在最后一张图,分淡旺季,今天幸运踩在淡季尾巴上,怒省五元rmb。太原市区唯一元代木构建筑。看点一:元代建筑-献殿和正殿看点二:献殿的八卦藻井看点三:正殿的双龙戏珠大门看点四:明代黑脸关公彩塑看点五:一堆随便摆摆但很有价值的石碑看点六:一直在拍猫猫[捂脸]
窦大夫祠,又称英济祠、烈石神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733号,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的祠庙。以下是关于窦大夫祠的详细介绍:历史沿革-始建与重建:始建年代不详,唐代已存,宋元丰八年(1085年)受汾河水暴涨影响迁移重建,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在原址再次重建。-明清修缮:明清时期多次进行修缮,如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修复西廊房,乾隆十九年(1754年)修缮烈石口英济祠等。-近现代保护:1981年政府出资对后殿、南殿进行保护维修,1983年对外开放,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进行全面保护修缮工作。建筑特色-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呈带状形依山而建,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到北依次有乐楼、南殿、献殿、后殿,南殿东为清代三间窑洞,西为二间窑洞,窑洞之上有清代钟鼓二楼,南殿至献殿之间东西各设配殿七间,后殿东西有耳殿各三间。-主要建筑:献亭、大殿均为元代遗构,献亭较大,后檐柱用大殿明间廊柱代替,结构严谨独特;大殿“明三暗五”,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孔雀蓝琉璃瓦剪边方心。 -精美装饰:山门为传统“三间四柱”结构,屋顶覆盖青瓦,脊兽栩栩如生,门楼上彩绘色彩鲜艳,斗拱设计独特;南殿(山门)上有4个元代琉璃团龙,呈对称分布;献殿顶上有八卦藻井,完全由斗拱递叠而成;大殿里的板门为元代遗构,两扇门以沥粉贴金之技,彩绘二龙戏珠图案。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窦大夫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他曾在阳曲县修水利,造福一方,祠内散布的石碑记录了历代修缮工程信息及相关历史事件,为研究当地历史变迁提供重要线索。-艺术价值:窦大夫祠的建筑、壁画、雕刻等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琉璃团龙、八卦藻井、二龙戏珠板门等都是珍贵的艺术瑰宝。-人文价值: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得知窦大夫死讯,认为晋国再无贤人,于是调转车头而去,留下了“孔子回车”的典故,为窦大夫祠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去窦大夫祠转了一圈,感觉挺安静的。献殿里的八卦藻井设计精巧,看着有点古朴的味道,细节处理得也不错。周围的环境很清幽,四周有些树木,适合散步。也许不算特别热闹,但那种宁静也还不错。这样的国保单位,是小众出行的好地方
太原市内很小众的一处古建筑,在中北大学附近,虽然远,但也很清幽雅致,古建筑很值得一看,不算特别大,景色还不错,元代八卦藻井是一大看点,很精美!太原旅游一卡通免费,离市区驾车大约40分钟,也可以乘坐公交前往
窦大夫祠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村的一座古建筑,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的祭祀祠堂。窦犨,字鸣犊,曾在狼孟(今阳曲黄寨)开渠兴利,治理汾河水患,筑坝开渠,广开农田,造福一方,因而得到后人的纪念。历史沿革•创建年代:窦大夫祠的创建年代不详,但唐代李频《游烈石》词中有“驻马看窦犨像”之句,证明唐代此祠已存。•宋元时期:宋元丰八年(1085年),祠为汾水所淹,遂北移重建。宋大观元年(1107年),宋徽宗追封窦犨为英济侯,故窦祠也叫英济祠。•元代重建:元至正三年(1343年),主要建筑如正殿、献亭、山门殿等均在这一年重建,部分建筑还保留了宋、金时代的风格。建筑布局窦大夫祠坐北朝南,整体为轴对称布局,主体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东西建筑呈对称排列。中轴线上依次为乐楼(戏台)、南殿(山门)、献殿(献亭)、后殿(大殿),两侧配东西耳房、厢房及钟鼓楼等。主要建筑•山门殿:单檐硬山顶,屋顶琉璃剪边,从外观看由两根粗大的原木柱支撑,给人感觉像是殿阔宽三间,实为殿阔五间,即“明三暗五”之景。殿内原塑有红白两匹骏马,传为二郎坐骑。•献殿:元代建筑,面阔、进深各一间,占地130多平方米,四四方方,显得很端正。单檐九脊顶,琉璃剪边,飞檐翘角,雄浑大气。献殿的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没有一个钉子,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图形,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后殿(大殿):明三暗五,宽20多米,高约15米,内供窦大夫坐像一尊,两旁显得空阔,据说是为龙王留设的祭台,百姓在祈雨时要把龙王请人大殿祭拜。大殿的板门上还题有“大元国至元十二年”的字样,跨越千年,至今仍可开合自如。周边景观•烈石寒泉:祠西即是太原八大胜景之一的“烈石寒泉”。清泉从二龙山苍崖上涌出,清澈见底,水温较低,即使在盛夏也水寒如冰,十分有意思。泉边有小庙,刻“灵泉”两字,是宋崇宁元年(1082年)九月宋徽宗赵佶御书。•傅山虹巢:山门西侧鼓楼下的石窑洞,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傅山先生研读经史之所,傅山先生在明崇祯十至十五年间居读于此,室前有老杏树一株,其状若虹,故名“虹巢”。文化典故•孔子回车:据《史记》记载,孔子曾欲见窦犨,但走到半路,却听闻窦犨因与晋国权臣赵简子政见不和被杀,只能抱憾而归,为此还有“孔子回车”这一典故。祠内献殿的柱子上挂着一副清乾隆年间凤台令沈荣昌所拟的对联:“太行山巅孔圣为谁留辙迹,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生”。•郭沫若题词:1959年郭沫若参观窦大夫祠时,曾题词一首,其中头两句“孔子回车处,驱车我却来”,也同出一典。窦大夫祠不仅是一座纪念古代贤臣的祠庙,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百姓祈雨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窦大夫祠打卡纪念窦大夫祠是为纪念春秋晋国大夫窦犨(chou)而建。始建年代不详,唐代已存,现存建筑多为元明遗构。祠内有乐楼、南殿、献殿、后殿等建筑,其中献殿、大殿为元代原物。祠内还保存着元代琉璃团龙、沥粉贴金木质板门等珍贵文物。
春节前一场瑞雪来到太原,趁着这场雪看看太原尖草坪的窦大夫祠。雪后的古建筑就是感觉不一样。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的。窦犨曾在太原市北边的阳曲县修过水利,造福一方,后人为了纪念他,故修此祠。宋代时,宋神宗加封其为英济侯,故有“烈石神祠”“英济侯祠”和“窦大夫祠”三种称谓。建筑历史窦大夫祠唐代已存,但创建年代无可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