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0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01020+
所在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里村街道新厂西路150号陶溪川文创街区(西北角)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中央美术学院是景德镇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里村街道新厂西路150号陶溪川文创街区(西北角), 所属区号是.
时间:2025-10-10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01020+
所在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里村街道新厂西路150号陶溪川文创街区(西北角)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中央美术学院是景德镇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里村街道新厂西路150号陶溪川文创街区(西北角), 所属区号是.
热门评论
晚上吃好晚饭步行来到这里,第一次来陶溪川,无意识随便兜兜转转看到这里有个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的文字小展,我觉得里面的内容和布展还蛮有意思的,但晚上当时8点多光顾的客人很少,正好在里面可以好好看一看,小朋友看到那副蚊子等回家的图深有感触,她被咬了…
《汉字的大地》观后感:在瓷土与笔墨间,触摸文明的根系受邀参观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美术馆的《汉字的大地》展览原以为只是一场关于书法的视觉呈现,却意外走入了一场跨越材质、时空与匠心的对话——当汉字遇见瓷土,文明的符号在窑火中重生。🌍第一重震撼:汉字的“物性”觉醒展厅入口,一组瓷土烧制的甲骨文残片悬浮于暗光中。不同于纸帛的轻盈,这些粗粝的符号被凝固在陶土里,裂缝如龟甲纹路,仿佛刚从千年前的祭祀坑中掘出。策展人提到,艺术家用景德镇高岭土复刻甲骨文时,刻意保留了窑变产生的釉裂与变形——“文字在火中挣扎的模样,恰似文明自身的生长”。另一侧,当代书法家以青花料在瓷板上挥毫,墨色在素坯上晕染出类似水墨的层次,却因釉料特性而更显锋利。我驻足良久,突然意识到:汉字在宣纸上是“飘”的,而在瓷上是“钉”住的。这种材质的转换,让文字从二维的书写升维为三维的器物叙事。🔥第二重对话:工匠与文人的千年共谋展览最动人的部分,是揭示景德镇匠人与书法家隐秘的合作传统。一组明代青花瓷片与对应的书法手稿并列展出:瓷工常将文人墨迹转绘于坯体,但笔画间的飞白、顿挫需依从釉料流动性调整。例如一幅“风”字,瓷上的青花比原稿多了几分钝感,却因釉色浓淡反而有了“竹影扫阶”的意境。这种“误译”恰恰成就了汉字的另一种美学。正如策展词所写:“瓷器是汉字最倔强的学生——它模仿笔墨,却永远学不像,而正是这种笨拙的创造性,让文明得以流转。”🧩第三重思考:碎片时代的文明拼图当代艺术展区充满实验性。一件名为《千字残》的装置,将《千字文》打碎成单字瓷片,观众可任意拾取拼贴。我触到一片烧成铁锈色的“永”字,其质感竟像一块风化碑刻。这种可触摸的“破碎感”,似乎隐喻着数字时代我们对汉字的疏离——当我们用输入法秒速生成万字时,是否还记得每个字都曾是被匠人亲手刻进泥土的信仰?📜展览尾声:在窑火中寻找答案走出展厅时,夕阳正透过美术馆的陶砖格栅,在地面投下如印章般的影子。突然想起展览序言里的一句话:“汉字生于龟甲,长于竹简,壮于纸张,而瓷,是它最炽烈的涅槃。”或许,这场展览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展示”汉字,而在于让我们重新发现: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文明的窑变——我们既是匠人,也是泥土。(展览持续至6月18日,强烈建议搭配景德镇古窑遗址参观,感受从符号到器物的完整生命链。)#中央美术学院#汉字的大地#景德镇看展#文化根性「@点小评」「@点友友」
在陶溪川就随便逛街,有意思的店面不要钱就进来转转,美院这个展馆面积很大,按理说应该会很有意思,不过现在这个主题我是真的觉得没啥意思,随便看看就好。2025年4月13日
这个地方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这个地方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