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4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40709+
所在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虹桥路50号(徐家汇地铁站11号口步行230米)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未公开
简介信息:徐汇公学旧址是上海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虹桥路50号(徐家汇地铁站11号口步行230米), 所属徐汇区区号是310104.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徐家汇内
靠近徐家汇街道内
靠近上海市徐汇中学内
距离11.6米的虹桥路南
距离24.7米的虹桥路68号南
距离75.3米的虹桥路/恭城路(路口)西南
热门评论
只给三星是因为今天周六适逢端午假期,居然吃了闭门羹,门卫说明后天开放,本来是周末开,所以我特地过来。作为徐家汇源景区的一个打卡地,节日居然不开放,公众号也不说明。只能隔着铁栅栏拍了两张。
因在徐汇区办事之余,走到徐汇中学参观,目前是在大门进门左边为崇思楼,有开放参观。徐汇中学前名为徐汇公学,于1850年,由当时耶稣会传教士创办。初名圣依纳爵公学,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当时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是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之一。徐汇公学创办至今已有170年历史,走在崇思楼中观赏过去办学生涯,到今天桃李满天下,实属不易
参观徐汇中学是一次深刻而令人振奋的体验。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还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卓越的办学成果。走进徐汇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建筑风格。古老的建筑与现代设施相融合,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优雅而宁静的学习环境。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徐汇中学对于教育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学校还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用心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徐汇中学的校园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崇尚科学、爱国荣校、多彩发展的办学传统,以及“成己达人,兴学兴邦”的汇学文化,都体现了学校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崇高追求。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参观徐汇中学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对于徐汇中学这所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充满了敬意和向往。
来过这里很多次一直没进去参观过,节假日特地再来一次,人不多,每个房间都有志愿者,不过只有最后那个展厅的有讲解,非常可爱的2个小妹妹,志愿者都是在校学生。不看不知道,真是涨知识,对于徐汇区、徐汇中学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徐汇公学旧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徐汇中学内,是了解上海近代历史文化的窗口之一。它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850年创办,最初名为“圣依纳爵公学”,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学校之一。我和闺蜜去的时候正值暑假,这里几乎被我俩包场,接待我们的是一群徐汇中学的学生志愿者,他们非常热情,为我们一一介绍,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里的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去看看,不过一定了解相关开放时间的信息哦。😊[愉快][愉快]
周末开放参观,在徐汇中学里面,先从崇思楼里面的博物馆,了解公学的历史。然后到室外,可以逛的区域主要就在崇思楼周围,最后也可以从后面出去往徐家汇书院。
魔都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开新式学堂之先河[礼花]🌈魔都徐家汇隐藏老建筑,位于虹桥路68号,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目前是徐汇中学的一部分,不是每天开放,常规开放时间是平日周末和暑假每周四、六、日,9:00-16:00,去之前最好确认下是否开放,有时遇到学校考试等可能会不对外开放[得意]🌈徐汇中学前身是徐汇公学,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魔都最早按照西方模式办学的学校之一,立志“教育强国”的复旦公学创始人马相伯是徐汇公学的校友也是首位华人校长[惊叹]🌈徐汇公学学科设置齐备,自编教材、刊物,用英语、法语、拉丁语授课,音乐课是一大特色,为教育变革发挥重要作用,办学之道可简化成“汇学”二字,意为“古今传承,东西汇通”[点赞]🌈校友群强大,学校历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除了马相伯,民族实业家朱志尧、地质学家翁文灏、导演洪深、翻译家傅雷、雕塑家张充仁等,皆是学校的毕业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奋斗]🌈崇思楼是该校唯一留下的老建筑,一楼可参观,设有文史馆,陈列学校早期文物,压纸机、办公桌、乐器、印章、铜钟、毕业证书等,另有马相伯展厅、校友展厅、教室实景还原、沿用至今的礼堂等[鼓掌]\\t💕必看点[亲亲]💕建筑是法国文艺复兴风格,主体为水磨红砖配花岗岩,科林斯柱及其纹饰、孟莎屋顶、法式老虎窗等部分值得细看💕从礼堂的门走出去,可看喷泉和大楼全景
徐汇公学旧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68号,现为徐汇中学。历史渊源徐汇公学由天主教传教士南格禄于1850年创办,早期称圣依纳爵公学,因地处徐家汇,也叫徐家汇公学。它是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教会学校之一,1932年改名为上海市私立徐汇中学,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沿用至今。建筑特色徐汇公学旧址的崇思楼兴建于1915年,由比利时籍学者第斯尼设计并亲自督工,1918年竣工。建筑风格为法国文艺复兴式,外立面采用清水红砖,内部装饰精美,有彩色玻璃窗、木雕花饰等,充满古典韵味。文化价值崇思楼是徐汇中学历史沿革展览的场所,展示学校教育历史,陈列着珍贵实物展品。这里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是上海教育发展的重要见证,承载着百年教育文化记忆。
上海市徐汇中学,前身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天主教耶稣会创办的徐汇公学,又名圣依纳爵公学,创始人为耶稣会士南格禄。1931年改名徐汇中学,实行初高中“三三制”。1953年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徐汇中学是地处繁华喧嚣的徐家汇商业中心的一所古老而宁静的校园,是一所特色、创新学校。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江南地区洪水泛滥,来徐家汇的难童很多,徐家汇本地居民无力食养,便将难童送至徐家汇天主教堂,请求徐家汇司铎设法收容并施教育。教士们见他们俊秀可教,时任徐家汇耶稣会院长的晁德莅慨然允诺,即拨茅屋数间,以充教室。1850年生徒增至31人,且均优秀可教,故一改临时收容为有组织的教导,成立学校,取名徐汇公学,由此形成了徐汇公学的雏形。
西学东渐第一校-徐汇公学在摩登高楼林立的上海徐家汇核心地段,有一座法式红砖老建筑颇为显眼,这就是创办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的徐汇公学(现名徐汇中学),距今已有174年的历史。它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的最早的西式学堂,几最初名为“圣依纳爵公学”,旨在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1918年更名为徐汇公学,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并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这所百年老校走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如“近代雕塑之父”张充仁、翻译家傅雷以及教育家马相伯等。马相伯1852年就读于徐汇公学,1874年担任徐汇公学校长一职,他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开拓者,也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地址:徐汇区-虹桥路68号「徐汇公学旧址」时间:9:00-16:30可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