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20813+
所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公园路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28-87120836
简介信息:都江堰景区是成都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公园路, 所属都江堰市区号是510181.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灌口街道内
靠近都江堰景区鱼嘴分水堤内
距离324.4米的沙沟河东
时间:2025-08-22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20813+
所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公园路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28-87120836
简介信息:都江堰景区是成都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公园路, 所属都江堰市区号是510181.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灌口街道内
靠近都江堰景区鱼嘴分水堤内
距离324.4米的沙沟河东
热门评论
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境内的岷江中游,是世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无坝引水工程,以“年代最久、唯一留存、无坝引水”为核心特征,被誉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其始建于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200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工程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截至1998年灌溉面积已达66.87万公顷,覆盖40余县。历史背景与名称演变-\\t修建动因:岷江上游因地势陡峭,春夏山洪频发,流经灌县进入成都平原后河道狭窄,常引发洪灾;而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导致“东旱西涝”。李冰父子吸取前人治水经验,率民众凿山开渠,构建了系统性水利工程。-\\t名称变迁:秦代称“湔堋”(因玉垒山古称“湔山”,氐羌人将堰称为“堋”);三国蜀汉时期因设都安县得名“都安堰”;宋代始称“都江堰”,《宋史》中首次明确记载此名。此外,历史上还曾有“湔堰”“犍尾堰”等别称。工程结构与科学原理核心工程体系都江堰由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协同实现自动分流、排沙、控流功能:工程名称\\t\\t功能作用\\t\\t结构特点鱼嘴分水堤\\t\\t将岷江分为内江(灌溉主渠)和外江(泄洪道),利用弯道环流原理实现“深淘滩、低作堰”\\t\\t早期以竹笼装卵石筑成,1936年改为砌石结构,197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永久建筑飞沙堰溢洪道\\t\\t内江多余洪水和泥沙经此排入外江,兼具排沙与溢洪双重作用\\t\\t低坝设计,枯水期拦水入内江,洪水期自动泄洪排沙宝瓶口进水口\\t\\t控制内江进水流量,是内江灌区的“咽喉”\\t\\t凿穿玉垒山形成的宽20米、高40米、长80米山口,利用地形限制洪水涌入技术创新-\\t无坝引水:利用岷江出山口的自然地形,乘势利导实现自流灌溉,避免筑坝对生态的破坏。-\\t岁修制度:每年冬季枯水期进行“穿淘”(清淤),以竹笼、杩槎等传统材料维护工程,历代不断优化结构,如五代时期洪水将横坝冲为鱼嘴形顺坝,宋代形成“象鼻”之称,清代定名“鱼嘴”。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t水利效益:两千多年来持续发挥防洪灌溉作用,奠定了成都平原农业文明的基础,至今仍是四川重要的灌溉和供水枢纽。-\\t文化遗产: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治水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与生态智慧的结合,李冰父子被后世尊为“水神”,相关祭祀活动和治水传说形成独特的水文化体系!-\\t现代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修建外江闸、工业引水挡水闸等现代化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工程的调控能力,同时成为融合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战国末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主持修建。它不仅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奇迹,更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活文物”,灌溉着成都平原超过1000万亩农田,被誉为“天府之源”。以下是都江堰历史的详细脉络:一、建造背景1.地理环境:成都平原位于岷江冲积扇上,但岷江上游水流湍急,雨季常泛滥成灾,旱季又缺水,农业极不稳定。2.政治需求:战国末期,秦国为统一六国,急需将蜀地(今四川)变为粮仓。秦昭襄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治理岷江水患。二、工程设计与建造(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李冰父子带领民众,以“道法自然”的智慧,设计出无坝引水系统,核心包括三大工程:工程为三大部分:1.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灌溉)和外江(泄洪)设计原理:利用江心沙洲,四六分水(旱季内江取水60%,雨季外江泄洪60%)2.飞沙堰泄洪道:自动排沙、泄洪设计原理:利用弯道环流原理,将泥沙抛入外江,水位过高时自动溢洪3.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设计原理:凿穿玉垒山形成狭窄通道,如“水闸”般精准控水。这一设计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防洪,堪称古代系统工程的典范。三、历代维护与完善汉代:设立“都水掾”专职管理,形成岁修制度(“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兵保护,并增挖渠道(如“诸葛堤”)。唐宋:工程扩展,灌区覆盖更广,成为“水旱从人”的富庶之地。元明清:持续加固,引入铁桩、石笼等工艺,并建“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四、历史意义与影响1.经济:将成都平原从“泽国”变为“天府之国”,支撑了秦国统一战争,奠定四川千年粮仓地位。2.科技:比古罗马水渠更早、设计更科学,体现中国古代水利巅峰智慧。2018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3.文化:衍生出“放水节”(清明祭祀李冰)等传统。都江堰-青城山于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五、今日都江堰仍在运转:灌溉面积达1130万亩,惠及成都等7市40县。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集历史、科技、自然景观于一体。工程启示:其生态水利理念(无坝引水、人水和谐)至今被全球借鉴。关键时间轴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三国时期诸葛亮强化维护1949年后建立现代化管理系统。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汶川地震中主体结构无损,彰显工程韧性。南桥和蓝眼泪是历史与风光交融的绝佳打卡地!建议从山上入口(如二王庙附近)进入,一路下行游览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核心工程,省力又高效。途中别错过当地特色冷水鱼,鲜美尝鲜。行程尾声,前往离堆公园,与标志性的巨型熊猫雕塑合影(迪丽热巴同款)。轻松步行至毗邻的离堆公园高铁站,即可乘动车便捷返程。完美定格古堰智慧与山水之美!
成都行(9)都江堰时间:2025.2.22下午14:10灌县古城吃过午餐补充能量后随即前往都江堰景区,提前看了网友攻略我们打车前往秦堰楼,由此进入景区。路线:秦堰楼→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伏龙观→离堆公园→大门(离堆出入口)→南桥→“蓝眼泪”全程11路步行,加上天气下点小雨,感觉有点冷。幸好我们是从最高处秦堰楼一路下台阶走,稍微轻松点。如果是离堆大门进,那么看完鱼嘴上安澜桥再上秦堰楼还是很要点体力的。鱼嘴到飞沙堰宝瓶口这段路有点距离,老人孩子建议坐观光车。南桥就在离堆大门外右侧,南桥附近夜观蓝眼泪很方便。我们选择下午参观都江堰也是为了傍晚可以直接欣赏蓝眼泪。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及二王庙、人字堤、离堆公园等组成,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创建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和谐融合的典范,达到了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
人多雨大找不到优点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及二王庙、人字堤、离堆公园等组成,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创建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和谐融合的典范,达到了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
都江堰来过两次,一次是自驾直接来的,走了好远,第二次是参团先去的青城山,然后下山来到的都江堰,每次来都感慨古人的智慧,有机会还会来
都江堰的构造与功能,包括其治水和治沙的巧妙设计通过内外江的分水方案,都江堰有效地解决了岷江汛期的洪水问题,并利用河流弯道的自然规律,通过飞沙堰和宝瓶口的设计,实现了泥沙的有效排走,确保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和安全
景色超级好,去感受一下伟人所创造的宏伟景观,古色古香的,里面蛮大的,一下午可能都不太逛的完,去成都玩的话,还是很有必要去都江堰景区的
门票很便宜,学生票有优惠,风景很好,推荐天气好的时候去,水特别清澈,这里晚上在南桥哪里人很多,注意小偷,人挤人的,附近餐饮很多,不用担心没有吃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