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8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80604+
所在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御河西路和阳北门公交站西南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2-7916902
简介信息:梁思成纪念馆是大同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御河西路和阳北门公交站西南, 所属平城区区号是140213.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东关内
靠近古城街道内
靠近梁思成纪念馆内
距离50.1米的御河西路西
距离147.4米的万寿路/御河西路(路口)西北
时间:2025-06-28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80604+
所在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御河西路和阳北门公交站西南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352-7916902
简介信息:梁思成纪念馆是大同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御河西路和阳北门公交站西南, 所属平城区区号是140213.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东关内
靠近古城街道内
靠近梁思成纪念馆内
距离50.1米的御河西路西
距离147.4米的万寿路/御河西路(路口)西北
热门评论
梁思成纪念馆的展览主题为《大师·大同》,共设立四个展厅,分别是一代宗师、不愧山河、大同调查、告慰先师。在这里同样能够感受到梁先生的夫人林徽因女士为中国古建保护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她的人格魅力以及传奇人生。
目前,全国以梁思成命名的纪念馆数量较少,其中大同梁思成纪念馆意义尤为特殊。这座纪念馆扎根于梁思成先生曾深度考察研究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他与大同古建筑的深厚渊源。踏入馆内,虽能通过珍贵手稿、文献及老照片,领略梁思成先生对古建测绘与保护的执着,但不得不说,展馆规模与展陈内容稍显局限。有限的空间未能更全面地展现先生波澜壮阔的学术生涯与建筑保护实践,难免让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感到意犹未尽。然而,在古建保护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大同能拥有这样一座致敬梁思成先生的博物馆,已属难得。它不仅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向公众普及古建保护理念的窗口。若能进一步优化展陈设计,比如打造梁思成测绘屋顶木结构照片的实景模拟梁,让游客得以“复刻”经典测绘场景拍照留念,无疑将大幅提升博物馆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让更多人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古建魅力与先生的学术精神,让这座博物馆真正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梁思成纪念馆位于东城墙带状公园中部,是纪念梁思成先生的专题纪念馆。梁思成是广东省新会县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他出生在日本,学成于美国,而他毕生都是在为祖国的建筑事业做贡献。梁思成先生与大同有着很深的渊源,之所以在大同建设他的纪念馆,首先是梁思成等人在上世纪30年代来到大同进行古建筑调查,为大同留下了珍贵的测绘手稿。今天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工程有赖于这些翔实的文字和图录;其次今天大同“一轴双城”的城市发展理念正是受到“梁陈方案”的启迪,他为大同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提供了历史和考古的依据。192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同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攻读建筑学,梁1927年6月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25年,他收到父亲赠予的宋代《营造法式》,由此立志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1928年9月,梁思成夫妇回到祖国,从1928年到1945年,夫妇二人共同走过了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并测绘了2700多处古建筑。在此期间,他们曾四次到达山西,其中的第一站就是大同。营造社,在历史上叫中国营造学社,是一家私人学术团体,于1930年2月在北平创立,创办者叫朱启钤,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梁思成担任法式组主任,并让其声名远播。营造学社直到1946年才停止活动,他们的古建筑调查正是以营造学社的名义进行的。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率营造学社的同事一起来到山西,正式开启了大同调查。从5日一直到26日,他们共进行了20天的考察,包含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浑源悬空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脚步。梁思成的工作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是由他创办。解放后,他和陈占祥共同提出的“梁陈方案”,不仅让北京老城得以完整保留,也为后世的旧城改造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北京范本。纪念馆的天井中立有梁思成夫妇的雕塑,他们并排站在一起,眼睛凝视着前方,面前还摆放着一架测绘仪器,仿佛仍在忙着他们的工作。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御河西路和阳北门下沉式南四合院,东城墙带状公园中部。建筑为中式四合院布局,青砖灰瓦,屋顶脊兽典雅,融合传统民居风格,体现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文人气质。开放时间:每日9:00至17:00,除夕、正月初一及每周一闭馆。
梁思成依旧守护着大同这是一座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相关照片报纸信息的纪念馆,更是因为当年他们来过大同,对古城古建筑保留所做出的贡献,予以纪念,供后人知道这段往事。纪念馆的布置非常有历史感,墙上挂满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照片以及报纸剪报,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感受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和执着精神。#大同古城#梁思成纪念馆游记#梁思成林徽因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梁思成《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建筑》到了民国初年,随着旧有社会体制的崩塌,“拆旧”的风气很盛,加之由于城市的扩张,那些老城门,因不利于交通,从1927年开始大多被拆掉。朝天门是第一座被拆的城门,长安左门和右门也被认为是交通事故的元凶而拆。\\t尽管梁思成夫妇提出新旧共存的方案,仍然未能动摇人们对清朝时期旧物的鄙夷。奈何它们逃过了战乱,却没能逃过新时代发展的刽子手。\\t林徽因病倒榻上时仍想不通,为何几片砖瓦能在博物馆里被珍藏,却又要推倒那些保留完整的古建筑。她绝望的控诉道:“你们一定会后悔的!”确实,一语成谶,1996年,文物局竟然呼吁百姓捐砖,欲修复被推倒的明朝时期城墙。后续几年,不住地加大投入来修复城门。这来来回回不过才过了几十年,可惜就算建好,也只是赝品。\\t建筑本身就是一种秩序的表达。古代建筑中随历史而变迁的部分,也是华夏文明建立秩序,改变秩序的历程。但凡有所损失,都会导致历史信息不可逆的丢书。这个纪念馆非常好!
🌳小鸟在前面带路,民国爱好者必打卡,无需预约。两进院落,并不大,但是呈现了梁先生的家族故事和他的成长与建筑成就,特别是为山西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与林徽因,真正的伉俪相守,守护着古建文化。梁先生个子170,林徽因165,各自精气神十足且油菜花,敬佩👍。
纪念馆位于古城东侧和阳门外下沉广场,免费参观,纪念馆为仿古建筑,面积不大,很安静。展览内容主要是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展示了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能够感受到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建筑事业的无限热爱。参观完感觉涨知识了,通过文字介绍才了解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是梁先生1944年建议才增加的,而且国徽也是梁先生和林徽因女士一起绘图用了全部的智慧,才设计出具有传统特色和民族艺术的国徽。来大同可以流出一点时间逛逛还是挺有收获的,逛完梁思成纪念馆在它的对面还有平成记忆馆也可以顺便了解一下。都不用预约人很少而且很安静。
说起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梁思成、林徽因两位专家就不得不说了,上世纪初,两位专家为了保护我国的古建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即使是在战争年代,也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险,踏遍祖国各地,抢救性的测绘出一座座绝世古建筑的图纸,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同城墙边就建有一座梁思成纪念馆,是下沉式的,仿古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只是我们赶过去时纪念馆已闭馆,很是遗憾。
位置是在城墙旁边,一个半下沉式的露天广场里面的,跟着导航走还是很好找到的。但就是我来的时候这边完全没有人,差点以为没开,不过看到大门开着我就进去逛了,分了一二三四四个展厅吧,看内容的话真的非常丰富,图文并茂,仔细逛逛大概也就一小时不到就够了。还是值得一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