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3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30708+
所在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871-65912887
简介信息: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是昆明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 所属五华区区号是530102.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华山街道内
靠近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内
距离28.2米的联大路西
距离185.6米的建设路/红烛路(路口)东北
时间:2025-07-13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130708+
所在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871-65912887
简介信息: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是昆明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 所属五华区区号是530102.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华山街道内
靠近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内
距离28.2米的联大路西
距离185.6米的建设路/红烛路(路口)东北
热门评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景点,还有公益讲解员,讲解员小姐姐讲解非常尽责,听过讲解和自己看还是不一样的。可以更好的还原历史真相。西南联合大学培养了那么多有用人才,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真的是很喜欢这个学校。
作为西南联大给云南留下的一份资产,发展到现在,成为这个水平,确实不是那么瞩目。但是作为偏远省份的省础教育是校不些年承担的担子也非常重,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非常的大。当然,这些都是听别人讲的,同时我也听到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有非常非常多,在最偏远的农村当教师播撒种子,这些才是云南发展的最大动力
最喜欢的云南之行就是这一站!张伯苓校长这句育才先育人真的值得当今每位从事教育行业的老师们好好思考作为父母也应该重新调整育儿方式德才兼备永远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人才也是先是人再成材一个健康积极的教育理念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向上进取的人才提前在网上预约了有解说的进校园不用重新预约直接二维码进入标志箭头很清晰进门走一段看到闻一多雕塑右转就到了集合点女学生解说员非常认真而且云师大是真的在做事随团还会有几个同学跟着复盘哪里哪里下次这么介绍会更好怎么办啊太感动了我们真的有希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而且学生素质都很高走前去小卖部买了点东西每个学生买完东西都会说谢谢!校园很美参观完了晒晒太阳看看花看看喷泉走之前校门口书店买了本书很喜欢这里!
前两天去的云南师范大学参观,进去参观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上面搜索平安云师大公众号预约就可以,填写一下信息,上传一下人脸,到学校直接扫脸就可以了,我们还去了师大食堂吃饭,问了一下什么时间开饭,说是不分时间,一直都有吃饭的,我们就直接过去了,里面的饭菜很好吃,还便宜,15元一个人,两个肉,一个素菜,能吃饱饱的,鸡排是我后面单独加的2.5元一片,很便宜的,外面都卖五六块一片的哦,还有饭不够还可以免费加,真不错,真羡慕师大的那些同学,师大里面还有一些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的,师大学校还是有点大的,体验感满满的,下次有机会还会再去的。
还是感叹云南天气真好[点赞]正巧去之前看了《西南联大》,作为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的直接继承者,云南师大是一定要列为必须要去的目的地之一的[比心]可惜口罩期间不让进,只能在门口致敬一把。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平津三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先至长沙组建临时大学,后因战事吃紧,于1938年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人民无私支持下,联大师生在简陋的校舍中坚持办学,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1946年抗战胜利后,联大完成历史使命宣告解散,三校复员北返,但为报答云南八年的养育之恩,特意将师范学院完整留驻昆明,这便是今日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这一决定使联大精神得以在红土高原上延续,也使云师大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南联大"活化石"。校门前的一二一大街,也是为了纪念“一二·一”运动。………………分割线………………附冯友兰撰写的西南联大纪念碑全文: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此其可纪念者一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曰: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真是昆明的人文宝藏!走进校园就被百年银杏和联大纪念碑震撼到了,联大博物馆免费开放,珍贵史料让人仿佛穿越回那段峥嵘岁月。红墙绿瓦的教学楼既有民国风情又透着书卷气,林荫道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偶遇退休教授在闻一多衣冠冢前讲述往事,真切感受到"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交通超方便,一二一大街地铁站步行5分钟就到,周边文化巷还有超多文艺咖啡馆。建议留足2小时慢慢逛,记得保持安静别影响学生上课哦~
每到一个地方逛,必去的就是博物馆和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其师范学院留昆明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来这里主要是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当然漫步在环境优雅的校园心情也很舒畅!
西南联大,全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的一所著名学府。它虽仅存在了八年多,却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汇聚了众多大师级学者,营造了自由的学术氛围,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师生们在战火纷飞中坚持学术追求,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西南联大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培养的人才上,更在于它传承了一种独立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学子不断前行。
【云南师范大学|联大薪火里的时光札记】红烛的光映着汇文楼的窗棂,银杏叶在一二一街区写下诗行,当钟楼的钟声漫过砚池的涟漪——这里的每一寸时光,都藏着西南联大的风骨与春城的温柔。春日的樱花落在纪念碑的浮雕上,夏日的蝉鸣与教室里的读书声应和,秋日的银杏道是时光铺就的金箔,冬日的阳光在明德楼前织成暖网。而“刚毅坚卓”的刻痕,早已融进每片飘落的叶、每朵绽放的花,融进晨读时的朗朗书声,融进实验室里闪烁的星火。我们在呈贡的晨雾里追逐理想,在一二一的树荫下续写传奇,让滇云的风,把“学高身正”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山海。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在铁皮茅草屋顶的教室里上课,还要经常“跑警报”来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不坠青云之志。联大精神,天人可感。他们是为了真理而来的,为了智慧而来的。——读《在西南联大》🎞️推荐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2003)《西南联大》(2018)\\t📚推荐书籍《西南联大文学课》朱自清《西南联大通识课》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西南联大诗词课》闻一多《西南联大哲学课》冯友兰《战火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易社强《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闻黎明《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梅贻琦《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郑天挺《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日常的弦歌》王尧《重走》杨潇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参观大学的旅行者,每到一个城市就喜欢参观那里的大学的或者是标志性的大学,但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向西南联大那样震撼的存在。怀着感动的、震撼的、敬佩的、敬仰的、痛心的很多悲痛的心情,也感慨不已。那么真实,那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