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3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30713+
所在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联大路云南师范大学内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871-65516087
简介信息:西南联大博物馆是昆明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联大路云南师范大学内, 所属五华区区号是530102.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华山街道内
靠近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内
靠近西南联大博物馆内
距离35.8米的联大路东
距离216.4米的文昌路/一二一大街(路口)西北
时间:2025-07-23 作者:xino 来源:信息网 阅读:230713+
所在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联大路云南师范大学内 到这里去?
联系电话:0871-65516087
简介信息:西南联大博物馆是昆明市信息网分类的信息, 地址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联大路云南师范大学内, 所属五华区区号是530102.
准确位置是在靠近华山街道内
靠近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内
靠近西南联大博物馆内
距离35.8米的联大路东
距离216.4米的文昌路/一二一大街(路口)西北
热门评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奉命迁至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宁沪失守武汉震动长沙危急,长沙临大于1938年2月西迁,4月抵昆,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昆办学八年,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坚韧成长,在颠沛流离和敌寇轰炸中艰辛磨炼,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自觉服务于抗战救国。它是一座旷代卓绝的学术殿堂,也是一首传之隽永的雄壮史诗。跟着导航来,刚还碰上讲解,博物馆还是需要讲解才能更深刻了解,整个博物馆不大,3层楼,听下来就一个小时左右吧,听完可以到室外看看教室旧址~
需要提前在小程序上预约,我去的时候不是旺季,预约还挺容易得,而且当天到了门口发现我预约错了日期,当时改了竟然也成功了。按照导航打车过来得时候发现是个超级小的门口,一度以为走错了,后来看到门口保安在看预约码才知道没问题。其实就是身份证在门口闸机刷一下就能进去。进去后没有标志,就跟着人群穿过一个楼就能看到。正片区域是黄色的一层房,跟周围白色的云南师大的建筑不一样。里面按时有志愿者讲解,讲解的很好,感觉是师大的学生,可以跟着听,真的是从头讲到尾。有时间的话很值得来听听。
🍃五一出行|感念西南联大博物馆讲述的抗战故事作为一名老党员来昆明怎么怎么能不来西南联大的旧址一看。这里有一个博物馆,门票🎫免费🆓,需要提前预约。里面的陈列都很全,包含当时的房舍桌椅,印章报纸照片。最为难得的是还复原出了当年的3D影像。主要想提醒千万别走错路,图一才是博物馆的正门,在墓碑旁边的三个主题展厅都是特色展厅,并不是正馆,一开始我就走错了[流泪]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所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博物馆是了解西南联大历史的最佳窗口。博物馆由三层展馆构成,地上两层加地下一层,馆藏实物2000余件,历史图片5000多张。西南联大在云南仅八年时间,先后有8000多人就读,毕业约4000人。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在抗战烽火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伟人,见证了一代代学人的刚毅坚卓。
穿过西南联大旧址来到了博物馆,西大展厅穹顶的光束像时光隧道,一路听讲解讲着联大的故事。讲解小姐姐还唱了联大的校歌。二楼复原的教室最让人鼻酸:竹椅腿上的草绳还留着编织者的指纹,黑板槽里积着1944年的粉笔灰,某位学生在课桌暗格刻下的“忍看图画移颜色”诗句,被岁月磨得发亮。
乙巳夏,余客滇中。闻昆明城西北隅,有故黉舍遗址,乃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基也。今辟为博物馆,心向往之,遂往观焉。馆藏旧城一隅,门庭朴拙,不事雕饰。入门但见茅茨土阶,铁皮课室数椽,俨然如旧。板壁斑驳,窗牖疏落,犹可想见当日弦歌不辍之景。警报频仍之下,师生挟卷避寇,席地讲诵,刚毅坚卓四字,非虚语也!馆中陈设,无非故纸泛黄、仪器粗砺、旧照蒙尘。然一纸手稿,朱墨灿然,可见学人推敲之精;半件仪器,虽陋犹珍,足证格物求真之志。壁上图文,历述三校(北大、清华、南开)南渡之艰,合组之难。展卷细读,闻一多先生拍案之怒容,梅贻琦校长治校之苦心,陈寅恪教授瞽目著书之孤诣,华罗庚陋室演算之专注,宛在目前。更有从军学子名册煌煌,投笔从戎,血荐轩辕,碧血千秋,令人扼腕太息。尤可叹者,馆中无声胜有声。抚铁皮屋斑驳之壁,似闻敌机轰鸣中师长铿锵之讲;立民主草坪萋萋之畔,如睹星月下学子争鸣之辩。此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非止器物,实乃精魂所寄也!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观此馆而信然。噫!烽火连天,九州板荡,而文脉不绝如缕,学人薪火南传。于彩云之南,结茅屋数椽,育华夏菁英。其学术之自由,思想之独立,精神之弘毅,皆熔铸于此陋室之中。今人观此,岂能不肃然起敬,惕然自省乎?此馆所存,非独史迹,实为国魂之一脉,学林之丰碑。后世学子,欲知何谓刚毅坚卓,何谓文化长城,不可不至是馆,躬身而体认之也!是为记。
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强][强][强]博物馆里展出了西南联合大学的前世今生,在那个艰苦奋斗年代,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的学生们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云南,之后西南联大师生以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复兴为已任,纷纷投身到抗日救国,或致力于教育教学,重视科学研究,注重学术报国,运用知识和技术服务抗战救国;或投笔从戎,奔赴前线,为驱逐仇寇奉献力量,甚至不惜牺牲年轻的生命。
烽火弦歌当敌寇的铁蹄踏碎北国河山,三校师生竟如不屈的溪流,千里徒步,汇于边陲春城。警报凄厉,炸弹翻飞,在铁皮屋顶与破庙书声之间,在草纸讲义与世界前沿之间,他们以笔锋为利刃,于硝烟弥漫里辟出学问的净土。陈寅恪目盲心明,华罗庚陋室推演,无数星火在困厄中迸溅光芒——那光芒灼灼,不为名禄,只源于一个执念:为这破碎的山河,以学术与风骨,重铸民族脊梁。文化之脉在烽火中未曾断裂,他们用脊梁了撑起一片不屈的天空。铁皮屋顶下的读书声早已飘远,草纸讲义上的墨痕也已干透。然而那束星火,从昆明破庙的窗棂跃出,竟灼穿了数十载岁月烟尘。今人仰观天穹,有年轻团队在火箭尾焰中演算,他们眉宇间的专注,恰似当年华罗庚在油灯下推演公式时的微光;实验室的彻夜灯火下,那伏案的身影,分明叠印着吴大猷于警报声中整理讲义的单薄轮廓。当学者在古籍残卷里俯身钩沉,当师者于山乡课桌前接力传薪,便见联大精魂在当代血脉中奔涌——以少年意气,再续山河壮阔。那于烽火里点燃的灯盏,终成这民族长夜里永不熄灭的星河。
一定要早去!到五点准时关门!展品丰富,从西南联大的课程表、试卷到各种文件都有展出,介绍详尽。很多带小孩子一起来参观的。展厅还有地下一层,时间不够了只看了一点。外面还有个教室可以参观体验,不过也是五点一到就关门,尽早去,别卡着点。闻一多衣冠冢和西南联大那个门匾都是户外场地,不限制参观时间
博物馆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内,很安静的一处风景~有博物馆陈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标柱、“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梅园”、“民主草坪”、李公朴先生衣冠冢、闻一多先生衣冠冢,石雕火炬纪念柱等~人不多,还有校内的志愿者服务~这里必须要mark一下这段历史: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云南合组而成的一所与抗日战争相始终的综合性大学。当时的教学天团,大师云集,包括陈省身、吴大猷、吴有训、华罗庚、叶企孙、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也是群星闪耀:中国“两院”院士中有西南联大师生173位;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名获得者中,西南联大师生有8位(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王汉斌、费孝通、彭佩云、周培源、朱光亚、钱伟长、孙孚凌等大师~必须铭记这段历史,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之魂~